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看准了就抓緊干”系列報道

長江“騰飛”起宏圖

人民網聯合報道組
2024年02月28日11:10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工作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深刻領會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准了就抓緊干”。人民網特別策劃推出“看准了就抓緊干”系列報道,見証並記錄神州大地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場景。

春節長假的最后一天,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一片忙碌,搭載著1700余輛奇瑞、長城、北汽等國產品牌汽車的巴拿馬籍“劍魚領袖”號滾裝輪從這裡啟航。整個春節期間,經海通碼頭進出口的汽車數量近3萬輛,同比增長30%。

國產汽車在長江沿線港口駛上內貿船后,順流而下,在位於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卸下,即可直接滾裝上外貿船駛向海外市場——“江海聯運”模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長三角區域汽車出口企業的選擇。

在浙江寧波舟山港延綿的海岸線上,船笛悠揚。橋吊班工班長王燕明正加緊裝卸,集卡車穿梭往來,井然有序。春節假期碼頭作業也24小時不間斷。8天集裝箱吞吐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7%,喜迎“開門紅”。

在近2千公裡外的雲南水富港,1號、2號泊位上的集裝箱船裝載完畢,即將開往湖北。“水富—九江—上海”精品直達航線,讓貨物可以快速運抵長江中下游。

像上海外高橋港區、浙江寧波舟山港、雲南水富港這樣車水馬龍的場面,如今在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每天可見。各地紛紛加快“黃金水道”建設步伐,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讓綠色成為普遍形態,共同奏響龍年高昂奮進的“開場曲”。

“江海直達16”輪抵達湖北省鄂州三江港碼頭。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供圖

“江海直達16”輪抵達湖北省鄂州三江港碼頭。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供圖

江海直達 打開聯通世界大通道

2月22日,記者在重慶新田港採訪時,一艘滿載大豆的貨輪駛入了港口,工作人員冉亮操控吊車准備卸貨。

新田港是重慶市三大戰略性樞紐港之一。重慶新田港物流有限公司商貿部部長田濤介紹,四川的貨物經由達萬鐵路運抵新田港,裝船后順長江東行,在上海港換裝海輪,可一路到達遼寧﹔而進口貨物從浙江舟山出發,到新田港分裝后,通過“水水中轉”集裝箱班輪可發往四川,港口中轉樞紐的作用已經顯現。今年底二期工程建成后,將新增4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及配套設施,為成渝雙城經濟圈提供通江達海新口岸。

長江萬州段,黃金水道船來船往。付作僑攝

長江萬州段,黃金水道船來船往。付作僑攝

貨物從日本運到德國要多久?武漢陽邏港給出答案:從日本運到陽邏港,再搭乘中歐班列赴德國,隻需26天。

目前,中歐班列(武漢)國際運輸線路穩定在52條,輻射亞歐大陸40個國家、115個城市。萬噸級船舶可從長江口直達武漢,無縫銜接中歐班列。

站在陽邏港,東望航船向東入海,西望班列向西入歐,武漢市新洲區委副書記、區長舒基元介紹道:“港區一二三期完成整合,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開港通車,實現‘船邊直提’‘抵港直裝’,已進入世界內河集裝箱港口第一方陣。”

作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綜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是上海港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碼頭。遠遠望去,一座座“巨型機械”沿著碼頭岸線一字排開,第一排是高聳入雲的岸橋,后方是一輛輛無人自動導引車,堆場上“站”著的則是正在工作的全自動軌道吊。

“整個洋山四期完全是‘中國制造’。”洋山港海事局副局長顧智勇告訴記者,“洋山四期的建設及成功營運標志著上海港逐步實現從‘大港’向‘強港’的蛻變。”

打通黃金水道,更好地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快打包,裝進貨櫃。”節后,江西展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忙著趕工出口的化肥。過去,產品出口老撾萬象要15天,現在通過南昌國際陸港出海,隻要6天,不需中轉。“運輸成本降低,讓我們的出口額從80萬美元,激增到2300萬美元。”企業負責人高昕難掩欣喜。

而安徽蕪湖港三期智慧碼頭,則通過大數據、5G和物聯網,實現了幾代港口人“坐在辦公室開橋吊”的夢想。2023年,140萬個集裝箱從蕪湖港進出,同比增長12%,是全國港口平均增速的近3倍。

長江“黃金水道”,正加快釋放“黃金效益”。

奮進求新 繪就創新發展新圖景

4秒鐘,武漢經開區嵐圖汽車智慧工廠裡,一個車架已經壓好,誤差不超過0.1mm。焊接車間內,400支靈巧的機械手上下翻飛,將一個個零部件飛快地連接到一起。該工廠每天生產下線新能源汽車400台,半年間就推出了3款升級車型。

嵐圖汽車智能工廠機械手正在進行車輛組裝。 嵐圖汽車供圖

嵐圖汽車智能工廠機械手正在進行車輛組裝。 嵐圖汽車供圖

我國六大汽車產業集群中,有3個位於長江經濟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沿線城市競相突破發展的優勢產業。

“我們的一條柔性生產線,就可滿足所有車型混線生產,為用戶提供上千種選配方案。”嵐圖汽車CEO盧放說,“通過採用5G、大數據、邊緣雲、AI等全球領先技術,打通了研發設計數據流,讓新車型項目周期從36個月縮短至24個月。”

創新的生產線造出了創新的產品。在江蘇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充電站內,智能機器人接收指令后為汽車充電﹔綜合保稅區裡,無人駕駛的“聰明車”按程序將貨物送至園區各企業。“‘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在我們這裡已經變成現實。”斯潤天朗副總經理劉志杰說。

不僅有“聰明的車”,還有高科技的船。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運輸船)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號稱世界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如今,這顆明珠已經被江蘇揚子江船業摘下。年前,剛舉行了首船建造開工儀式。“目前公司在手訂單有111艘,生產計劃已排到了2027年。”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負責人欣喜地說。

在湖南長沙,作為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澤湖研發基地,2月20日舉行開工儀式,配套的海歸小鎮研發中心(一期)工程緊鑼密鼓趕工期。

安徽,則推動先進光伏產業再進階,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超5000億元。

放眼長江經濟帶,一個個創新高地加速崛起,一個個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生長。

生態優先 向“綠”而行依綠而興

微涼的清晨,貴州遵義赤水河上流溢微光。該市水文水環境監測科工作人員羅均麗看著水裡搖頭擺尾的小魚興奮不已:“河水越來越清澈,開展採樣成了愉快的工作。”

“水質、水量達標,下游給上游補償,否則上游給下游補償。”2024年1月,貴州啟動新一輪八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成為實行水質、水量雙補償“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護”“共治”才能實現“共贏”。

“天氣暖和時,來長江淺灘上產卵的魚群多著呢。看著就心裡踏實!”元宵節當天,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自然保護地服務站巡護員李慶余,舉著望遠鏡認真觀察江面的情況。55歲的他當了30年漁民,長江“十年禁漁”后,他成了魚類的保護者。

合江縣自然保護地服務站巡護隊隊員乘船巡護。人民網 彭茜攝

合江縣自然保護地服務站巡護隊隊員乘船巡護。人民網 彭茜攝

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川渝貴多地嘗試跨區域聯合執法。監測顯示,2023年,保護區內長江鱘、胭脂魚、岩原鯉等長江上游珍稀魚類種群恢復性增長。

“2024年,瀘州與重慶永川、江津三地還將增殖放流魚苗10萬尾,圍繞長江、赤水河流域綠化造林6萬畝,補植補造10萬畝,開展聯合巡航檢查5次以上。”合江縣自然保護地服務站站長權勇透露。

環境倒逼綠色崛起的故事,在長江經濟帶城市時時上演。

湖南岳陽主動打響破解“化工圍江”攻堅戰,沿江1公裡內35家化工企業全部“關搬轉改”。

“剛接到搬遷消息時,我們茫然不知所措。去年,在當地政府幫助下,遷入臨湘高新區綠色化工產業園,年底就開始試生產,並且實現了換道升級,從農藥轉戰新材料產品,2024年預計產值可達3億元。”湖南維摩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曉珊感慨地說。

春節期間,在長江鎮江、揚州段,江豚志願保護者馬建軍再次用鏡頭記錄下江豚嬉戲的場景。這兩年,他都會將拍到的視頻上傳網絡分享,“把長江美好的一面展現給更多人,才能感受到保護的成果。”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如今,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成效已初步顯現。(郭婷婷、黃亞輝、董志雯、陳晨、方彭依夢、彭茜、汪瑞華、秦海峰、張玉峰、匡瀅、向宇、楊維瓊、李麗萍、符皓、向宇)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