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四川林草>>林草資訊

四川開江縣創新“333”舉措破解國儲林建設資金“借用還”難題

2024年02月26日13: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為實現“國家得林木、社會得效應、企業得利益、百姓得收益”的多贏局面,開江縣積極探索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和建設模式,創新“333”工作思路,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實現國儲林項目貸款“借用還”良性循環,確保國儲林項目高質量永續發展。

三機制實現項目資金“融得來”。深化政銀企合作,爭取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破解國儲林項目投資規模龐大、運營周期較長等瓶頸問題。一是建立聯席機制,暢通融資渠道。由國儲林專班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項目融資銀行、項目主體公司共同參與項目融資方案設計,並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不定期開展調研分析,協調解決在項目推進中擔保機制完善、風險補貼健全、盈利渠道開發等問題。二是完善放貸機制,創新融資模式。按照“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合規辦貸、風險可控”的信貸原則,深入挖掘項目現金流,探索創新 PPP 融資建設模式和自主經營模式,努力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改變傳統的國家財政單一投資方式。三是優化服務機制,組建高效團隊。相關銀行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組建國儲林服務團隊,合理簡化審批程序,採取系列針對性措施,全流程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截至2024年1月,國儲林項目第一期,擬定總投資12.24億元,建設規模12.27萬畝,已取得農發行授信金額9.5億元﹔國儲林項目第二期,擬定總投資10.64億元,建設規模10.59萬畝,已取得農業銀行授信金額8.5億元﹔第三期國儲林項目擬定總投資6.87億元,建設規模7.875萬畝,擬授信貸款4.7億元。

三注重實現項目資金“用得好”。把用好國儲林項目作為激發森林資源生產力的“一號工程”,在走出一條“一二三產業高效聯動、林文旅深度融合,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進”的經濟綠色發展之路上,持續思考,持續實踐。一是注重項目建設和聯農帶農相結合。成立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制的國儲林工作專班,細化任務清單,定期組織專班成員、平台公司、涉及鄉鎮召開國儲林建設推進會,安排部署目標任務,嚴把各環節質量關。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和鄉村振興工作隊走村入戶宣傳,向群眾講解林地流轉、林木收儲等政策,以及項目建設所具有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程度提高群眾對國儲林建設工作的知曉率和配合率。二是注重項目生態和產業發展相協調。堅持生態先行,將造林與生態、造林與造景、造林與旅游、造林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確定營林地段。國儲林項目共規劃新造林面積1.63萬畝、撫育面積11.1萬畝、改培面積10.02萬畝,其中包括建設油茶0.8萬畝、油橄欖0.1萬畝、銀杏0.2萬畝,以發展本地優勢林果,打造連片國儲林精品基地。三是注重項目補短和全產鏈條深度融合。整合相關財政補貼資金,加大在山區、林區基礎設施的投入,補齊防火道路、森林灌溉、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礎設施短板,讓“多面但量少”的補助方式轉變成“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支持建設森林科普基地2處,進一步挖掘周邊生態內涵、歷史文化和人文資源,放活林業、土地等要素,擴展社會資本進入森林資源和有關領域的渠道和方法,為更好實現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聯動提供條件。

三發力實現項目資金“還得上”。把實施發展“國儲林+”作為森林資源變資產的主導方式,主要通過大徑級木材、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康養和林業碳匯“五大收益”來源,預計20年時間,總投資22.88億元,達到總收益50.14億元,解決“還款”問題。一是聚焦木材基地發力,打造效益主陣地。做好國儲林的種類和數量的調查,科學營造集工業原料林、鄉土樹種、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一體的多功能森林,科學規劃18萬畝大徑級用材林。國儲林一、二期按20年計算,預計最終收益10萬元/畝( 5000元/畝年),3萬畝大徑級林共收益30億元。現已建成開江縣中山柏大徑級木材基地和川東北油橄欖品比園兩個高標准借鑒樣本。二是聚焦經濟林發力,建設效益潛能地。以三個“一千畝”為抓手,建設1000畝人工造林油茶示范基地、1000畝森林改培示范基地、1000畝森林撫育示范基地,推動全縣林業基地標准化建設,突出打造國家儲備林建設樣板基地。國儲林一、二期擬發展油茶3000畝,20年純收益1.927億元﹔特色苗木2000畝,20年純收益0.85億元﹔銀杏1500畝,20年純收益1000萬元﹔油橄欖2000畝,20年純收益3000萬元。三是聚焦綜合林發力,挖掘效益高質地。在國儲林項目區推廣“林苗景一體化、林果藥一體化、林養游一體化”,延伸林業產業鏈,謀劃支持油橄欖、銀杏等產業與旅游產業、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有效銜接,打造特色林文旅示范項目。國儲林一、二期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和中藥材、花卉1.08萬畝,預計20年總收益約2.16億元,森林康養預計收益1.1億元。同時,積極學習各地區先進經驗,在調研的基礎上規范碳匯項目和產品的開發,努力推動新造林與增匯同步謀劃、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增加國儲林項目綜合效益,國儲林一、二期林業碳匯收益預計收益2.28億元。(陳峣、林健)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