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21個市州發展答卷看經濟總量 超千億元市州18個

不久前,四川省公布2023年經濟發展數據: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13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成功實現6萬億元進階。
隨著近期各市州兩會陸續召開,四川21個市州也陸續交出了2023年的經濟發展答卷。在全省經濟大盤中,它們表現如何?貢獻幾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進行了梳理。
變與不變
排名並無變化 多個市州實現新突破
記者梳理發現,盡管21個市州的經濟總量排名與2022年相比並無變化,但在這個“不變”中,依然有許多令人欣喜的變化:多個市州在2023年實現了經濟總量新突破,15市州增速超過省平均增速,2市增速與省平均增速持平。
作為全省經濟主引擎,成都在突破2萬億元大關后的第一年,繼續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連跨2個千億元台階,經濟總量達到22074.7億元,同比增速與全省持平。
經濟總量長期排名第二的綿陽,2023年GDP首次突破4000億元,達到4038.73億元。成為四川省除成都外,第一個上4000億元台階的市州。不僅如此,綿陽還以8.0%的同比增速,排在了21個市州增速榜的榜首。
緊隨其后的是GDP總量邁上3800 億元台階的宜賓,總量為3806.64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排在全省第二位。德陽去年GDP也突破了3000億元,達到3014.4億元,同比增長6.7%。至此,除成都外,四川省共有3個市經濟總量爬上了3000億元台階,“腰部”中間力量進一步壯大,經濟結構更加穩定。
不只是經濟總量大的市州有收獲。過去一年,資陽和雅安的經濟總量均突破了千億元大關,分別為1019.2億元和1010.03億元。
目前四川省21個市州中,隻有3個市州經濟總量處於千億元之下。而這3個市州中,甘孜和阿壩的經濟總量都實現了500億元的突破,分別為513.35億元和503.19億元。
增長引擎
以科技創新引領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是哪些重要力量支撐了這些新的變化?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這趟經濟“列車”上,科技是重要驅動力。今年的綿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綿陽位列2023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50強第17位,兩年提升24位、全國進位最快,獲評全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綿陽得到深刻體現。去年,綿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深入實施,11個工業園區集聚規上工業企業989家、集聚度超71%。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成為綿陽首個千億級園區。
再看宜賓,工業是其經濟發展最大的底氣。2023年,宜賓全市規上工業增速、服務業總量及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展現了“工業挑大梁,服務業添活力”的宜賓實踐,這也是宜賓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動力源。
從宜賓工業產業結構看,2023年宜賓“1+4+4”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71.5%、動力電池增長 19%、智能終端增長18.5%、酒類增長8%。“一藍一綠”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新藍海、綠色新能源)競相發力,助力宜賓加快形成發展新優勢、新動能、新格局。
GDP突破千億元的資陽也有著相似發展路徑。過去一年,資陽口腔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獲評全省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中車資陽機車獲批組建全市首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高仙機器人等46戶新入庫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1億元,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新年部署
推動縣域發展 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新的一年,各市州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馬力十足。
1月11日,國內首條、全球首批8.6代AMOLED生產線——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在成都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630億元,不僅是成都,也是四川工業發展史上單體投資額最大的制造業項目。這意味著,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再添生力軍。
最近召開的成都市兩會透露出消息:今年成都將推動支柱產業提能發展,加快建設中西部集成電路產品驗証中心,支持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擴能增量、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試點運營,力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提升至1.3萬億元。
2024年是德陽奮進“重返前三”總目標的攻堅之年,達成目標並非易事。從去年數據看,德陽與跑在前面的宜賓,GDP差距已擴大到700多億元。奮力追趕,德陽提出了九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任務之一就是要打造中國裝備科技城。作為裝備制造業強市,德陽自去年8月正式啟動中國裝備科技城建設。2024年,德陽將強力推動德陽大學科技園建設,同時,圍繞清潔能源、智能制造、通用航空、考古、育種等領域,創建多個高能級創新平台。
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市州在安排部署2024年經濟發展工作中,把縣域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比如達州提出,要樹立縣域城鄉發展“一盤棋”理念,推動5個縣城擴容提質,重點打造20個中心鎮、30個特色小城鎮、100個中心村,構建以“縣城—中心鎮—特色小城鎮—中心村”為依托的梯度輻射、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的城鄉融合發展空間格局。廣元提出,2024年將深入實施城市能級提升行動,嚴格落實城市20條、集鎮10條、農房15條建設管理規范措施,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君芳)
龍年願景
●成都
實施工業揚長補短追趕跨越三年行動計劃
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家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
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
●綿陽
力爭新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300家
高新技術企業120家以上
高新技術產業營收突破3000億元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8%
●宜賓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加快建成國家級晶硅光伏產業集群
●德陽
打造中國裝備科技城
實施創新主體倍增計劃
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
科技型中小企業150家
高新技術產業營收超1850億元
增長8%以上
●南充
把“產業興市、制造強市”擺在最突出位置
大力實施產業攻堅行動
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
●瀘州
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三年行動
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
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850億元以上
●達州
開展“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
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制造業增長8.5%以上
大力培育鏈主企業
●樂山
力爭晶硅光伏產業產能突破1000億元
力爭工業“五大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涼山
力爭工業總產值達1380億元
新增清潔能源裝機400萬千瓦
力爭旅游綜合收入達600億元
●內江
實施中心城區城市更新項目76個
開展城區“百裡綠道”建設三年推進行動
新增公園綠地40萬平方米
●自貢
確保全年新簽約重大產業項目200個以上
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320億元以上
●眉山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10萬畝以上
守住203.71萬畝耕地184.02萬畝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遂寧圍繞鋰電、能源化工、電子信息等特色優勢產業
精准招引“鏈條填補型”“行業引領型”“未來賽道型”項目
●廣安
發起工業崛起、農業增效、文旅提質“三大攻勢”
綠色化工、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
醫藥健康產業產值翻番
●攀枝花
力爭全市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0萬—50萬元的中等收入群體佔比達到48.5%
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
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廣元
大力發展鋁基新材料首位產業
以打造中國綠色鋁都為引領深入實施“百企千億計劃”
●資陽
新簽約產業項目投資額600億元以上
引進“六類500強”企業項目5個以上
●雅安
計劃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
建設糧食高產示范片8個
力爭數字經濟總量達到500億元
●巴中
實施工業興市制造強市戰略力爭三大工業主導產業產值佔比62%以上
●甘孜
建設“能源之州”
力爭完成清潔能源開發和電網建設投資200億元
●阿壩
實施營造林8萬畝
義務植樹造林160萬株
常態管護黃河干支流防護帶741公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