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觀雲測雨 他在崗見証西昌發射場200次騰飛

2024年02月04日15:3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月3日上午,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搭載吉利星座02組衛星從大涼山深處一飛沖天。這一天,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迎來了一個重要節點——第200次航天發射。

此刻,千裡之外的文昌航天發射場,聽聞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的技術部氣象專家郭學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從第1次到第200次,郭學文觀雲測雨,為中心氣象保障能力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中心首席氣象專家,他也是中心至今唯一在崗見証西昌發射場1—200次發射的航天工作者。

1982年,郭學文從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后,懷揣著“航天報國”的理想來到大涼山裡的發射場,成為了中心技術部氣象保障團隊的一員。

工作中的郭學文。劉常連供圖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的郭學文。劉常連供圖

工作第二年,24歲的郭學文便作為天氣預報領班,參與了西昌發射場第1次航天發射任務。1984年1月29日,“東方紅二號”衛星發射失利,郭學文和同事們心裡暗自較勁,一定要讓中國自己的通信衛星飛上太空!

發射隊伍不撤回,盡快准備第二次發射!很快,發射日期定在4月8日。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下午5點,離點火發射還有2個小時,發射場上空突然卷起層層烏雲,下起了豆大的雨點。千鈞一發,情況緊急!

“為了選擇合適的發射時間,我和同事們查閱了西昌地區1939年以來的氣象資料,翻看了近十年的歷史氣象圖冊,發射時間沒有問題。”回憶往事,郭學文歷歷在目。當加注順利完成的時候,發射場上空的雲層已逐漸散去,和預報一樣,是個好天。

1984年4月8日傍晚時分,長征三號火箭攜帶衛星再次起飛,奔向36000公裡外的太空。這次難忘的經歷,也讓郭學文更加堅定了用氣象專業特長干好航天事業的決心。

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為了提高西昌發射場氣象預報的信息化水平,郭學文從零開始自學編程,歷時多年艱辛探索,設計研發了氣象數據交互系統,讓西昌發射場在國內發射場中率先實現了氣象數據信息化傳輸和顯示,極大提高了中心氣象保障能力。

北斗二號組網第五星,原定發射窗口為2010年8月2日,可是風雲突變,中心氣象團隊根據數值預報產品分析,判斷8月1日至3日有一次中等強度降水。

“怎麼辦?”巨大的壓力頓時籠罩在航天人的心頭,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高級工程師郭學文。

“1日窗口的好天氣有60%-80%把握,降水在1日8時后來臨有90%的把握,而2日90%是個壞天氣。”郭學文根據數據分析,胸有成竹地表示。

根據郭學文團隊的結論,發射場區指揮部決定改變發射計劃,將發射窗口提前一天。

8月1日5時30分,隨著“點火”口令的下達,“長三甲”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第5顆北斗二號衛星直刺蒼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強化使命擔當,勇於創新突破。2013年,為了支持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作為中心氣象經驗最豐富的專家,年過半百的郭學文主動請纓,從西昌轉戰海南二次創業,投入到文昌發射場氣象系統建設中。

據悉,文昌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具有強降水、強雷電、強台風的氣候特點,復雜多變的天氣給氣象預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早日實現文昌發射場濱海氣象預報能力,郭學文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海島氣候特征和天氣演變規律,研發天氣分析和預報系統,使發射場氣象系統信息化水平實現了新的跨越。

郭學文 劉常連供圖

郭學文在進行氣象觀測。劉常連供圖

2020年12月20日凌晨,文昌發射場指控大樓8樓燈火通明,氣象團隊正緊張地對長征八號首飛發射窗口氣象情況進行分析研判。

那一天,郭學文正緊盯著電腦屏幕前各類高空風數據,此時他和同事們已是徹夜未眠。原來,原定於當天起飛的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因為高空風風速過大被迫推遲發射。

“上世紀90年代,因對高空風認識和考慮得較少,曾導致西昌發射場一次火箭發射在升空過程中出現意外。”郭學文介紹,如果高空風太大將影響火箭飛行姿態。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長五遙三復飛等任務中,高空風問題都是需要格外關注的氣象因素。

經過反復溝通論証,最終郭學文帶領團隊拿出方案:建議在原計劃窗口推遲2天發射。

“5、4、3、2、1!點火!”那年12月22日,烈焰噴薄而出,長征八號首飛成功,飛向無垠的太空。那一刻,郭學文望向天空,內心堅定而自豪。

五十多年來,郭學文帶領團隊從“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雲接日頭無好天”等最基本的氣象諺語學起,到如今立體式氣象觀探網絡建立、信息化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多地聯合氣象保障中心建設,他們從無到有到優,與中心共同成長,讓中心氣象保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從1到200,中心任務准備時間越來越短,航天發射頻率越來越高,體現著航天測試發射能力的不斷提升。如今,雖然身在海南,但郭學文仍時時關心西昌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氣象保障工作,當西昌方向的同事遇上了氣象方面的“疑難雜症”,也會第一時間請教“老郭”。正是因為許許多多像郭學文一樣的航天工作者,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才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加速邁進。(彭茜、黃國暢)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