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一個村來了300多位“新農人”

“村裡的年輕人”都在干啥?

2024年01月29日10:41 | 來源:成都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村裡的年輕人”都在干啥?

  ■ 黑龍江蔓越莓、廣西砂糖橘、四川魚子醬……這些“新土特產”讓我們看到,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新設施和新模式的推廣,加上各地對農業特色產業的扶持,部分農產品已經走出原有的傳統主產區,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

  ■ 而在這背后,有數不清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加入到了這一場關於鄉村振興的實踐中。

  ■ 1月26日,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鄉村青創薈”成都青年創新創業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在成都市郫都區東林藝術村啟動。現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見到了這些“村裡的年輕人”。

  1

  種柑橘、養鱘魚、培育水稻

  村裡的年輕人科技務農

  在天府之國的鄉村土地上,既有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歸巢雁”,也有憧憬農村生活的“新村民”,但是現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新農人”。1月26日,這些新農人匯聚在東林藝術村,來了一場經驗交流。

  蒲江縣的鐵牛村,有60多位常駐“新村民”以及300多位不定期居住的“新村民”,這些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有跨國公司的老總,有設計師,有金融專家,都是各行各業的人才。正是因為他們通過延長柑橘產業鏈、植入新興消費業態、引入生態種植技術等路徑,才使得這裡的柑橘能夠賣上好價格。

  成都彭州的鱘魚養殖基地,是生產魚子醬的上游環節。魚子醬產量的瓶頸在於鱘魚產卵期太短,那麼如何繼續擴大產業規模,讓一條鱘魚游活一個產業,“科技賦能”成為了關鍵詞。記者了解到,去年剛剛從上海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碩士畢業的馬之瑞,現在在這裡從事科研工作。和馬之瑞一起進入公司的,還有5名平均年齡25歲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們的共同的研究方向是突破鱘魚產卵期的瓶頸,實現全年產卵,努力推動魚子醬產業的發展。

  再看這位小伙子,他是成都萬茂欣欣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舒星宇,一位“90后”新農人。

  大學畢業后,舒星宇放棄了原本在企業的工作選擇回村,用高科技幫助農民種好田。他與小伙伴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並陸續引進了更多現代化的農業科技手段。目前,這個年輕的“新農人”團隊共有31人,成員平均年紀不到27歲,最年輕的才19歲。2023年,他們一共幫助鄉親們服務種植了4萬畝土地,收獲水稻和小麥2000多萬斤。

  2

  首批鄉村走播隊

  展示鄉村特色農產品和工藝品

  目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首期“鄉青”供需機會清單發布。

  據了解,這份清單由團市委牽頭,各區(市)縣廣泛收集鎮村發展和青年創業需求,整理匯集首期清單。清單包含農業服務、應用場景、消費場景、農副產品四大類別,共計100條需求,涵蓋農產品業務、人才與場地需求、品牌推廣、市場開發、運營招商、金融服務等場景,釋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青年發展機遇。

  活動現場進行了成都青年首批鄉村走播隊成員代表授旗儀式。據介紹,團市委廣泛聯系媒體行業、電商行業青年、互聯網領域青年達人、在蓉高校大學生等青年群體,組建成都青年首批鄉村走播隊,打造屬於成都本土青年的直播品牌。在現場,成都青年首批鄉村走播隊成員代表接受授旗,號召更多青年人加入鄉村走播隊行列,投身鄉村振興。

  不僅如此,“成都青年鄉村走播活動”首場集中直播也同步開展——通過“走播”的形式到鄉村特色農產品市集各個攤位上與鄉村創新創業青年們直播互動,展示鄉村特色農產品和傳統工藝品,推薦村(社)文旅消費場景。

  據悉,作為當天發布的“創意鄉村”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團市委將組織開展“4+N”場直播活動,接入23個區(市)縣當地代表性鄉村農產品、文創產品銷售需求和村(社)文旅消費場景推薦需求,為本地主播或團隊提供業務賦能和實戰機會。(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