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鄒自景:奮力推進新時代內江振興崛起
人民網成都1月25日電 (李平、彭茜、趙祖樂、王凡)2024年四川省兩會正在進行中,代表委員們齊聚一堂,議發展、話民生、提建議。發展經濟和鄉村振興,是省人大代表、內江市委書記鄒自景最為關注的話題。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左右,這是一個跳起摸高的目標。去年底,內江召開了市委經濟工作會,明確提出今年要實現經濟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標,既表明了我們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堅定信心決心,也與這次省兩會的要求相符合。”鄒自景說。
省人大代表、內江市委書記鄒自景。單翔攝
鄒自景介紹,2023年,內江市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為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的實際舉措,全面發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和區域物流樞紐。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807.1億元、增長7.0%,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高1.8和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3位。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3%、居全省第2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居全省第3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居全省第4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2%、居全省第4位﹔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82.5%、居全省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扭轉長期低迷的局面,增長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各方面工作亮點紛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簡單來講,可以大致概括為“四個突破”:
一是在“做大工業”上取得了提質發展的突破。內江作為老工業城市,勢必要在“工業挑大梁、制造業扛大旗”中贏得主動、佔領高地。為此,內江堅定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發展頁岩氣+、釩鈦+、甜味+、裝備+四大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兩大新興產業,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長49.5%、34.2%,分居全省第5位、第4位。接連引進並開工建設3個百億級制造業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融通、富樂華、紅牛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全省首個東南亞產業合作園區落戶內江。去年,內江被授予“中國甜食之都”稱號,同時獲評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全國信用建設成果先進單位,在2022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獲得“優秀”等級,是綜合表現提升最快的市州。
二是在“做強物流”上取得了暢達聯通的突破。內江位於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之間,是國家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是成渝地區南向開放門戶,在交通區位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內江堅持以路網強功能、以樞紐聚資源、以物流帶產業,內江—大足高速公路提前半年建成通車,成宜高鐵正式投運、在全省率先邁入縣縣通高鐵的全域高鐵時代,5A、4A級物流企業培育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巴經濟走廊農業合作項目首批進口干辣椒抵內入庫、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哈什米親自到內見証。在省上大力指導和多方努力下,內江成功入選四川省首批支持的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三是在“美鄉優城”上取得了靚家宜居的突破。內江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於城鄉融合發展的各項重要部署,大力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和城市更新行動,在去年底召開的市委八屆七次全會,以決定的方式明確以美鄉優城為突破口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在沱江之畔徐徐鋪開,城市凝聚力、吸引力明顯增強,全市實有人口淨增長11.81萬余人,其中主城區人口淨增長6.5萬余人,是多年來首次實現實有人口大幅淨增長,實現了人口從“逃離”到“奔赴”的轉變。
四是在“共同富裕”上取得了成果普惠的突破。內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件甜蜜內江民生實事”辦得扎實有力。城鎮新增就業人口不斷增多﹔“學在內江”教育品牌不斷擦亮﹔三甲醫院創建取得新進展﹔養老供給更加充分,新增農村困難老人集中供養2078人﹔沱江干流(內江段)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綠水青山底色更加厚實﹔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的一年,內江將如何發力,取得更多突破,實現經濟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這一目標?
“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首先是要抓住工業這個重中之重,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發展頁岩氣+、釩鈦+、甜味+、裝備+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兩大新興產業。”鄒自景表示,“隨著去年招商引資項目的開工建設,今年我們將實現工業投資的快速增長,同時還會竣工投產一批項目。這些都將成為支撐內江經濟增長最有利、最強勁的因素。同時,我們也狠抓糧食、生豬生產和肉牛羊、漁業、水果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以‘周周有活動’為抓手大力促進消費、發展現代服務業,從各個方面拿出務實舉措,積極推動各次產業都能夠有一個理想的增幅,確保圓滿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2023年,四川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面啟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一系列成果。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這樣一組數據:新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2個,培育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00個﹔新改建農村公路1.9萬公裡,鄉村“金通工程”車輛達到2.7萬輛﹔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51.2萬戶﹔穩慎推進1市5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直接拉動鄉村產業投資40多億元……
對於如何學習好、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鄒自景有著自己的思考。
“內江是典型的丘區農業大市,農村人口佔全市總人口72%,平原淺丘地形佔幅員面積93%。由於不屬於地震帶,不是原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未能享受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連片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以及國家其他相關重大戰略政策財政資金投入,導致農村面貌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匹配。”鄒自景說,去年以來,內江立足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實際,認真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努力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這與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高度契合,是全國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在內江的生動實踐。
內江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計劃從2023年開始,按5年5個批次推進全市70個鎮和7個涉農街道面貌整體改善。目前,第一批次18個鎮(街道)260個村(社區)的農村面貌改善成果明顯,相關做法入選了全國200個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重點抓了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全域推進清雜去亂、“六淨六順”工程整治農村環境,清運垃圾8.7萬余噸,常態化保潔公路9074公裡,清理農村家庭庭院7萬余個。二是以完善功能為重點改善農房風貌,注重農房功能完善和房屋“改舊”,8萬余戶群眾得到了實惠。三是聚焦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完善路、水、電、氣、訊“五網”,實施“一村一機井”工程,新增機井5231口,新安裝自來水10198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11%。推廣鄉風文明積分制管理,推動42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得到提升﹔推進“一站式”“村能辦”便民服務,新增75項“村能辦”事項,成功創建14個省級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樣板村鎮。四是以優化人居環境為目標打造美麗鄉村,運用宅基地“拆舊留權”模式拆除長期閑置農房、偏雜房和各種殘垣斷壁7118間,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地塊打造小菜園15745處、2200余畝。農村面貌的明顯改善,吸引了4000余戶長期外出農民返鄉改造或新建住房,返鄉就業、創業人員大幅增多,有力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2023年,內江實現糧食生產豐收、增速居全省第3位,肉牛羊等特色產業發展取得進展,成功舉辦全國首次世界無花果大會,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均居全省第1位,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3%、居全省第2位。
鄒自景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我們將在鞏固提升第一批18個目標鎮改善成果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第二批19個目標鎮(街道)戶屬設施和20戶以上院落公共區域改造計劃任務,常態化開展好非目標鎮(街道)‘清雜去亂’和‘六淨六順’,力爭創建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先行村62個、示范村40個、精品村2個以上,著力描繪好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美麗宜居、穩定繁榮的內江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視頻素材來源:內江廣播電視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