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年來圍繞“要有好想法、建設好產業、帶動好片區”感恩奮進

北川石椅村邁向“更好的樣子”

2024年01月18日08:3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川石椅村邁向“更好的樣子”

原有的彎道路面拓寬至10米左右。道路兩旁寫有“羌”字的旗子隨風飄揚。1月15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一路暢通。與一年前不同,進入石椅村的村道已完成升級改造。

2023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石椅村作為全國鄉村代表,受到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慰問。總書記點贊石椅村“你們是一個很好的樣子”,並祝願大家“生活越過越紅火”。

過去一年,這個海拔1200米以上的村落迎來40多萬游客,干部群眾耕耘不輟,奮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好樣子”要有好想法

9時許,記者剛到石椅村停車場,就聽到“嘎吱嘎吱”的鋸木聲和“砰砰砰”的敲擊聲。循聲而行,記者來到一處正在施工的民宿——這棟樓房在原有建筑基礎上,新增一道朱紅色的木質門樓,讓整棟樓看起來既有現代感,又有羌族吊腳樓的韻味。

一位正在鋸木的“工人”走到記者面前,熱情地打招呼。記者認出,他是去年視頻連線時站在第一排的返鄉創業代表陳繼良。

“這就是你去年來看到的那個房子,兩個月前我們貸款100萬元把它升級了。”陳繼良說,一年前這是一棟農村常見的3層小白樓,毫無特色,如今已完全變了模樣。

陳繼良熱情地帶著記者參觀。屋內,9個房間已完成規劃,全木質家具整齊擺放﹔屋外,兩扇古色古香的大門正待安裝。“沒安空調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陳繼良笑了笑說:“這都是精心設計的,所有空調外機和管線都隱藏起來了,從前面和側面看不到。”

去年視頻連線時,陳繼良就在思考怎樣擴大“花果山庄”農家樂規模。經過一年的醞釀和考察,他終於慎重起筆——先是通過“鄉村振興貸”獲得100萬元貸款,隨即花3萬元找來設計師進行設計。“今年村子裡的民宿改造都請了設計師,每家風格不一樣,但都貼近羌寨風貌。”

石椅村片區相關規劃已明確,石椅村作為核心區,建筑風貌需要統一,所以村裡所有建筑外貌的改動都必須經工作專班與規劃專家商議同意才能動工。“建這個門樓花了10萬元,呈現出來的效果令我非常滿意!”看著即將重新開業的“花果山庄”,陳繼良說,這個錢花得值。

離開陳繼良家,記者繼續前行,路過石椅村村委會公示欄時,發現《石椅村村規民約》新增一條內容: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共同努力把石椅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和樣板。

“我們就是要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共同努力奮斗。”曲山鎮黨委副書記張源表示,石椅村片區發展規劃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改造后的村史館正在布展。

石椅村村史館坐落在石椅村村委會旁,通過流轉村民保留民居、在原有風貌基礎上進行主體修繕而成。展館面積達200余平方米,分別設有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等篇章,展示石椅村的奮斗史和鄉村振興的成果,讓游客在今昔對比中了解石椅村的發展變化。

“村史館馬上就要開放了,這將進一步豐富石椅村片區的文旅版圖。”張源說。

“好樣子”要建設好產業

11時,石椅村上空飄來香腸臘肉的香味。記者循香來到羌寨的廣場,從舞台中央一塊火紅的背景板可看出,這裡剛剛舉行了一場文旅活動。

“搞了個刨湯宴,坐了7桌,邀請的都是幫助我們擴建產業路、修建產業基地的捐資人。”村民告訴記者,石椅羌寨開寨迎賓,為每一位進寨的客人獻上最珍貴的羌紅,舉行民俗文化活動讓來賓參與。

過去一年,石椅村因其獨特的羌族文化,吸引游客慕名而來。2023年,石椅村接待游客數超過4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5000萬元,同比都實現翻番。

鄉村旅游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石椅村也在考慮將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石椅村苔子茶基地內“科技味”濃郁:24小時監控、太陽能殺虫燈、氣象監測站、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現代農業設施設備齊全。

北川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黎開強介紹,這裡的氣象監測站數據將實時傳輸到北川智慧農業管理平台,管理人員可在手機端查看土壤溫度、濕度等,實現茶園科學管理。

如今,在石椅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村民越來越多。過去一年,石椅村先后舉辦12場推介會和品茗會,讓苔子茶走向更廣闊的舞台。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石椅村片區苔子茶銷售額達260萬元,同比增長15.56%。

枇杷是石椅村最有名氣的農特產品之一,目前全村建成枇杷基地1200畝。去年3月,綿陽首次實現低海拔高山區反季節林下種植赤鬆茸並成功出菇,這個赤鬆茸就種植在石椅村的枇杷樹下。“林下種植赤鬆茸可謂一舉兩得。”第三批科技助理、綿陽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魏靈提起枇杷樹下那層厚重的白色塑料布,扒開黃土,裡面基料是粉碎后的玉米秸稈、枇杷枝條等農林廢棄物。

“你們看,菌絲連片生長,白色菌絲發育得非常好。這些肥料在分解后會變成有機質,可為赤鬆茸提供養料。”魏靈說,在收獲赤鬆茸后,菌渣又是優質的有機肥,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枇杷樹更好地生長結果。“這次試種成功后,就會在全村推廣。”

“好樣子”要帶動好片區

採訪快結束時,記者的目光被路邊一片正在施工的空地吸引。

“這是石椅村片區農產品交易中心。”張源介紹,石椅村有很多農特產品,但村裡一直沒有規范的集散地,村民隻能在廣場上擺攤。修建農產品交易中心,不僅可以給村民提供創業平台,游客也可在此進行集中採購,交易中心可輻射周邊5個鄉鎮,助力村民致富增收。

還有很多項目在建設中。“去年石椅村片區共實施83個項目,其中石椅村就有31個。”張源粗略地給記者數了數已經完成的項目:4.6公裡村道黑化、彩化,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提升污水處理設施,新建供水站、停車場,新增6個充電樁。

其中,為了持續提升石椅村片區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和公共服務的便利度,投資370萬元專項資金改善提升污水處理設施,全面提升景區承載能力。“石椅村是喀斯特地貌,夏天很難存住水,因此我們先解決村民用水問題,又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提升。”張源說。

如今,石椅村的“好樣子”不局限於當地。為發揮其帶動作用,綿陽市委、市政府組建以市委副書記為第一組長、北川縣委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工作專班,以石椅村為核心,統籌規劃周邊各村及鄉鎮協同發展。同時,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石椅村片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已出爐,旨在推動石椅村及周邊片區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發展,構建“一村示范、百村借鑒、千村互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接下來,石椅村片區將加快塑造“連點成線、連線擴面、全域推進”發展格局,形成“農旅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示范引領”發展態勢。

面向未來,石椅村有4個“小目標”: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保持在100萬元以上,帶動石椅村片區年游客量保持在100萬人次以上,年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0億元。

記者離開石椅村時,一輛成都牌照的小轎車緩緩駛進停車場,停在新增的電動車充電樁前,駕駛員下車掃碼確認充電后,便沿著石梯上石椅羌寨游玩去了。

如今的石椅村,正向著“更好的樣子”闊步邁進。

□郭若雪 付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