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了解讀者畫像,定向推出產品,中國網絡文學——

以精准化傳播貼近海外讀者

張鵬禹 張立童
2024年01月04日09: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當下,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進程加快,優秀作品不斷涌現,不僅極大豐富了廣大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以其獨特的中華文化元素吸引世界目光,成為海外讀者了解中國的窗口。近日,中國作家協會舉辦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等活動,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文學作家、專家、平台負責人、文化產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網絡文學的行業現狀與未來發展。

  精品化成創作共識

  繼2020年百部網文佳作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后,2022年,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至大英圖書館中文館藏書目中。經過20余年發展,網絡文學創作隊伍不斷壯大、題材不斷拓展、內容不斷提升,已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

  “高質量發展”成為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與會者談得最多的話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2022年,網絡文學新增作品300多萬部,網站簽約作者超過200萬人,職業作者近20萬人。創作隊伍的壯大,一方面為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難免存在作品質量泥沙俱下的問題。為此,中國作協發布《2022年網絡文學重點選題指南》,引導網絡作家創作新時代山鄉巨變、中華民族復興、科技創新和科幻、優秀歷史傳統、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的作品。新生代網絡作家積極探索,題材多元、關注現實、科幻崛起的創作格局正在形成。

  “正是時代的機遇帶來了網絡文學的繁榮。”河北網絡作家何常在說。他深耕現實題材創作,以《向上》《浩蕩》《三萬裡河東入海》等作品為讀者所知,著力展現主人公的新時代奮斗故事。何常在認為,當下生活賜予作家豐富的寫作資源,網絡文學作家要挖掘好這座富礦。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也成為網絡作家的自覺追求。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蔣勝男回顧了自己的創作經歷,指出歷史題材網絡小說創作離不開鮮活的人物、嚴謹的邏輯和對史實的轉化能力。她的《燕雲台》以契丹蕭太后為主角,講述游牧部落建立王朝推行漢制的故事,作者用多元的方式理解歷史,從而打破了以往創作模式對歷史的機械復制,實現了創造性轉化。

  “精品化已成為網絡作家的創作共識。網絡作家需要從現實出發,守正創新,增強使命意識,為新時代文學發展貢獻力量。”江蘇省網絡作協副主席驍騎校說出了網絡作家的共同心聲。他以往的作品書寫底層青年奮斗、逆襲故事,《橙紅年代》講述一個普通的保安員成長為英雄的故事,《長樂裡:盛世如我所願》借男主角的穿越之旅,表達民族國家百年滄桑巨變的主題。驍騎校表示,自己近期的創作致力於深挖民族精神,書寫徐州人民屢遭水患,卻屢淹屢建,創造“城下城”獨特景觀的壯舉。

  發揮評論引導作用

  “網絡科幻小說與傳統科幻小說有何不同?《永生世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小說通過科學幻想的方式提出在人工智能時代,AI機器人、生物科技人與人類共存的道德倫理問題。”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等舉辦的偽戒《永生世界》作品研討會上,安徽大學教授周志雄評價說。這部作品因深入思考人類如何面對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時代來臨等問題,受到網絡文學理論評論界注意。

  2023年6月以來,包括《永生世界》在內的多部作品納入中國網絡文學閱評計劃,以青年網絡文學研究者為主、熟悉網絡文學且具有較高文學鑒賞水平的一批研究者,開始對網絡文學精品力作及時進行評點分析,發揮評論對創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網絡文學作家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身處現實生活中的各行各業,能夠深入行業現場,講述‘中國故事’,作者匪迦的行業經驗保証了小說的現實性、專業性與現場感。”在不久前舉辦的匪迦《關鍵路徑》作品研討會上,西華大學教授陳海燕對《關鍵路徑》表示了肯定。“我有幸參與了國產大飛機項目研制,並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了網絡小說《關鍵路徑》。各位專家學者的評論與批評,令我受益匪淺,我做了很多記錄。”匪迦說。評論者與創作者面對面溝通,增強了網絡文學評論的“在場性”,也讓作家對自己創作的優勢和短板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近年來,網絡文學理論評論隊伍持續壯大,陣地建設逐步加強。中國作協開展中國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支持計劃、中國網絡文學閱評計劃,並與四川作協、西南科技大學聯合創辦學術刊物《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為網絡文學創作把脈。與此同時,理論評論關注重點作品重要現象,研判發展趨勢,豐富並擴充網絡文學理論的內容和維度。

  在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上,多位學者表示,隨著網絡文學作品數量的爆發式增長,網絡文學理論與批評成果豐碩,但在整體的文學研究體系中仍顯薄弱。網絡文學生成、傳播機制的研究有待完善,研究者對網絡文學作品了解尚不夠透徹,易陷入信息繭房,被固有理論束縛,導致學術研究和網民評論相脫節。

  針對以上問題,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中南大學基地主任歐陽友權表示,網絡文學理論評論界要解決“行業隔膜”和“掉書袋”的問題。“前者指某些從事網絡文學評論的學者對網絡文學了解得不深、不透,讀的作品偏少,也不太懂網站運營,做研究容易主觀臆斷﹔后者指有些評論文章晦澀難懂,喜歡虛構新詞怪詞,讀起來讓人一頭霧水。”他建議,從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一定要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做到入場、入眼、入心﹔同時倡導在線批評,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次元壁。

  吸引更多海外讀者

  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引人關注的焦點之一是“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的發布。《雪中悍刀行》《羋月傳》《萬相之王》《壞小孩》作為項目一期入選作品,以英語、緬甸語、波斯語、斯瓦希裡語4個語種,通過在線閱讀、廣播劇(有聲劇)、短視頻、推廣片4種方式,向全球推介。現場還播放了海外讀者視頻、《萬相之王》波斯語廣播劇制作視頻、《羋月傳》緬甸語對外推廣片、《雪中悍刀行》英語推介片,生動展示了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成果。據統計,這4部作品的外語版自2023年10月陸續上線海外各大平台以來,已創下數千萬次閱讀量,海外用戶訂閱量還在持續增長。

  近年來,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超過30億元,累計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6萬余部,海外用戶超1.5億人,遍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總體市場中,東南亞地區佔據半壁江山。不同於歐美讀者主要由玄幻、武俠等類型呈現的東方文化奇觀激發起閱讀興趣,東南亞地區的讀者基於文化接近性而更熱衷於展現普通人情感世界的言情和幻想類型網文。”在2023年12月初舉辦的第三屆海南自貿港網絡文學論壇上,海南省作協主席、《天涯》雜志社社長梅國雲介紹。

  針對如何更好推動中國網絡文學走向世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要加強對受眾和對象國的調查研究,從原來的粗放式傳播向精准化傳播轉變。包括網絡文學平台在內的業界要就對象國國情、宗教、民族、文化等加強研究,了解當地受眾審美傾向、閱讀習慣,准確掌握讀者畫像,定向推出出海產品,做到精准傳播。

  目前,中國網絡文學正以具有中國特質的審美表達得到世界讀者的喜愛。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的研究成果《2023年度中華文化符號國際傳播指數(CSIC)報告》基於國際傳播指數模型提煉出流行文化十大IP,網絡文學位列其中。該報告顯示,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包括網絡文學在內的流行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傳播載體。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