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世界賽事名城 活力四射的成都體育2023

寒冷的冬天阻擋不了成都人的運動熱情。在體育場館、綠道、公園、廣場、小區、社區運動角,愛運動的成都人肆意揮洒著運動熱情,給冬日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熱度。2023年是成都大運會舉辦之年,也是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的奮進之年。秉承“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以成都大運會舉辦為引領,成都市全年舉辦國際國內頂尖體育賽事數十項。統籌賽事舉辦過程中,關切市民健身需求、提升市民身體健康,一體推進體育賽事、體育設施、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五輪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快速成型成勢。
辦好一個會 謀好一座城
東安湖畔,煙火璀璨﹔鳳凰山下,音韻悠揚﹔大運場館,精彩無限。
7月28日—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成功舉辦。12天的時間裡,全球目光聚焦成都,因大運會的精心舉辦、精致服務、完美表現,世界更加了解成都,也更加了解中國。成都通過大運會向世界講述了新時代中國奮發有為的故事,展現了“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文明盛景。
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和秘書長艾瑞克·森超高度評價成都大運會。他們認為,成都舉辦了一屆精彩、完美的大運會,成都大運會將是未來大運會的模板和示范,“這個范例將告訴接下來要舉辦大運會的國家到底如何非常高質量地主辦一次大運會。” 雷諾·艾德說:“成都大運會很完美,沒有任何挑剔的地方。在成都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是大運會之幸,也是國際大體聯之幸。全球運動員、青年先鋒在這裡深入交流、不斷分享,讓世界更加美好。”
艾瑞克·森超說:“通過舉辦大運會,成都世界知名度不斷提升,中國形象更加彰顯。參賽代表團工作人員、運動員走出賽場,走出大運村,走上街頭,對中國及成都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天府文化乃至中國文化在海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成都大運會是中國體育青春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現。8月8日,成都大運會比賽收官。中國隊以178枚獎牌位列獎牌榜榜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代表團單屆大運會金牌數突破100枚(達到103枚),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參加大運會的新高。其中,成都運動員取得9金2銀,為中國代表團再創輝煌作出了貢獻。
育才出成效 成績創新高
2023年,中國體育大年。三項大型綜合性運動會陸續舉辦,分別是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和廣西學青會,從賽會舉辦者到賽事參與者,成都體育表現同樣亮眼。
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在杭州舉行。成都11名運動員參賽,斬獲8金3銀1銅,為中國代表團201金111銀71銅的歷史最佳戰績作出貢獻。相比雅加達亞運會獲得的2金2銅,成都進步明顯,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育才效果凸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象棋特級大師鄭惟桐在男子象棋個人決賽中拿到的金牌是中國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會上拿到的第200枚金牌,刷新了亞運賽場的摘金紀錄,意義非凡。
11月,全國第一屆學生(青年)運動會在廣西舉行。成都代表團一共獲得21金19銀21銅,在參賽的69個城市代表團中位列金牌榜第六、獎牌榜第六、總分榜第四,金牌數創城市組團參加全國綜合性運動會新高,全面完成了賽前制定的“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目標。據統計,2023年,成都培養輸送的運動員共奪得世界冠軍19個、全國冠軍24個。
系列成績的獲得充分展現出成都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三城三都”世界賽事名城的進程中強化體教融合,將青少年后備體育人才的培養與城市的時尚、國際,以及運動發展的多元化相互融合,走出了獨具成都特色、多措並舉的體教融合發展之路。
2019年,成都市體育局創新“四線並行”(校園體育+運動學校+社會體育+職業體育)競技人才培養新體系,探索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新路徑,通過體教融合、省市共建、高水平人才引進等方式,為四川省以及國家隊輸送了大量優秀運動員。截至目前,成都市共計有體育特色傳統學校676所,社會體育機構超過1900家,成都體育選材范圍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升、榮譽接踵而至。“成都成就夢想”正激勵成都運動員在青春的賽場策馬揚鞭,為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四川體育強省、中國體育強國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后大運時代 成都更精彩
8月30日,國際專業體育智庫量子咨詢與英國杜倫大學商學院聯合發布“全球體育之都報告:奧林匹克生態系統”,成都位居全球第八,是亞洲排名最高的非首都城市。
接續大運精彩,奮力加快“三城三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大運會圓滿落幕后,作為大運會留給城市最顯性的體育遺產,成都大運場館的知名度進一步彰顯,各類體育賽事、文化展演紛至沓來。第十一屆世界體育舞蹈節、國際網聯青少年巡回賽年終總決賽、第六屆中日韓圍棋青年大師賽、鐵人三項世界杯、2023國際籃聯3×3世界巡回賽、亞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賽、2023“一帶一路”成都全球象棋雙人賽……
9月16日、17日,第十一屆世界體育舞蹈節在成都大運會首金誕生地城北體育館圓滿舉行。兩天時間裡,來自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舞林高手在成都競技角逐,給全球體育舞蹈愛好者奉獻了一場充滿巴蜀韻味、中國特色的世界級視覺盛宴﹔10月29日,2023成都馬拉鬆盛大舉行。本屆馬拉鬆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新加坡等42個國家和地區的3.5萬名選手參賽,參賽運動員穿過大街小巷,遍覽城市美景﹔12月11日,首屆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在四川省體育館落下帷幕,中國乒乓球隊9戰全勝奪冠。國際乒聯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佩特拉·索林高度盛贊成都,“成都混合團體世界杯開創了乒乓球的一個新紀元。”
2023年成都體育的精彩還在繼續。12月30日,2023年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總決賽將在鳳凰山開幕,來自全球的“王者”將匯聚蓉城巔峰對決,隨后“第五人格”秋季賽總決賽將在四川省體育館繼續上演……據統計,近五年成都成功舉辦國際高級別體育賽事120項、全國性賽事150余項,榮獲多個國際體育組織授予的“黃金主辦城市”“卓越貢獻城市”等榮譽,城市國際影響力美譽度躍上新台階。
健身更火熱 惠民同分享
依托豐富的體育場館、設施資源,2023年成都市體育局不斷培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身活動品牌。會同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治委聯合印發《遇見“最美的運動”——2023年“愛成都·迎大運,做文明市民”全民健身專項行動方案》,聚焦“愛成都·迎大運”“迎大運·動起來”“大運有我”主題,全年舉辦具有本土特色品牌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6556場次﹔自9月至年底,各大運會場館共計將舉辦國際和全國性賽事等競賽表演活動80余場次、全民健身賽事活動500余場次、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200余場次,有效滿足市民健身需求,在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運動健身氛圍。據統計,成都年均開展全民健身活動5000余場,全市體育人口達970萬,市民體質合格率94.61%,連續7年實現提升,運動健身成為成都市民的重要生活方式,市民健康幸福指數邁上新高度。2023年,在第二屆中國(成都)生活體育大會上首次發布的“中國城市生活體育指數榜單”中,成都排名總榜單第一位。
與此同時,在大型體育場館設施進入全國一流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行動計劃,努力拓展市民運動健身新空間,持續推動構建“市—區—街道(社區)”三級和“賽事、競訓、健身”三類公共體育基礎設施體系,利用閑置空地、城市“金角銀邊”等布局多樣化、便民化運動空間,建設“社區運動角”110處,植入“綠道健身新空間”200處。積極推廣“互聯網+”智慧體育系統,建設示范引領、科學指導、服務市民的社區級智能健身設施106個,全市體育場地設施累計已達6.41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55平方米、總體增幅居全國超大城市首位,為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形態豐富的載體空間,促進群眾健身舉步可就。
大力實施大運惠民、場館惠民等體育惠民舉措。編制發布《大運場館“一場(館)一策”惠民開放清單》,創新開展“‘民’心閃耀·‘惠’聚蓉光——大運場館健身門票免費領”活動,今年3月開始定期在成都市體育局官方門戶網站、公眾號及天府市民雲APP等多個平台發放“大運場館健身門票”10000張﹔在成都100個社區進行“愛成都·迎大運”“體育之光”文化推廣展示,發動更多市民走進大運。著眼“后大運時代”廣大市民的健身需求,在中秋國慶期間,聯動各區(市)縣、體育社會組織、天府綠道公司等共同組織開展“我在成都·運動過節”全民健身系列活動100余場次,發放“我在成都·運動過節”成都體育惠民消費券6000張,開展集體驗大運文化、參與大運項目互動、科學健身指導等為一體的“大運+”“體育+”系列活動,感受大運場館的獨特魅力。2023年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接待539萬人次。
推動市民健康關口前移,構建科學專業、一流便捷的健康服務體系。深化體衛融合新模式,優化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產品供給,向市民提供精准化、個性化、科學化的健身指導,完善“成都體育鍛煉適宜指數”發布機制,持續開展“社區體育健身配送”“運動營養膳食建議”“家庭健身教練進社區”等服務,惠及廣大市民。截至目前,國民體質監測人數12.5萬人,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6494名、“社區運動健康師”1186名,下沉社區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上千場次,促進“人人愛健身”向“人人會健身”轉變。
強產業能級 壯產業規模
2023年,成都體育在2022年產業總規模邁上千億台階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建圈強鏈、深化體育消費試點、規范優化市場環境,取得可喜的成效。全年簽約重大體育項目30個、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預估突破1150億元、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預計將突破600億元,體育產業城市發展新動能作用進一步得到強化。
編制並發布全國超大城市首個戶外運動規劃《成都市戶外休閑運動總體規劃》,明確戶外運動產業布局與重點﹔印發實施《2023年成都市體育產業建圈強鏈工作要點》,繪制體育產業發展路徑圖和健身休閑產業圖譜、競賽表演產業圖譜﹔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部署,牽頭制定《重慶成都雙核聯動聯建推進體育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推動成渝兩地體育深化合作交流。
落地投產天府國際賽道、阿迪達斯體育公園等載體項目,加快推進武侯國際體育公園城等重大體育產業項目建設﹔組織體育產業功能區及承載區(市)縣舉辦專題招商推介活動11場,對接拜訪重點體育企業超200家,簽約亞洲乒乓球職業大聯盟中國運營總部等重大體育產業項目30個。2023年成都培育體育產業鏈鏈主企業4家,遴選出體育產業領軍人才7名,培育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2家、市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5家、體育產業鏈瞪羚企業3家,智能健身魔鏡賽道企業擬合未來入選《2023全球獨角獸榜》。
規范用好體育產業專項資金,全年66個體育產業項目獲得超32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持續培育體育資源交易平台“體淘薈”,持續發布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機會清單,挂牌項目累計成交41宗,成交金額約8.6億元﹔引進2024第41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攜手央視網舉辦第二屆中國(成都)生活體育大會,發布中國城市生活體育指數城市榜單和“美好生活運動榜樣”人物榜單﹔加強產業供需對接,體育會客廳全年開展“蓉歐產業對話”,全年新增培育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7個、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7家、川渝體育精品項目11個、省級首批戶外運動產業試點縣2個。
以大運會舉辦為契機,開展“新十二月市·戶外運動季”“愛成都·迎大運”“萬千商家齊參與”等主題活動﹔會同市商務局開展2023“喜迎大運·營城惠民”消費券促消費活動,全市累計發放各級各類體育消費券超2000萬元,成都體育消費新場景建設案例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創新實踐》,成都作為全國7個典型城市之一受邀參加全國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總結交流會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