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1個集體、3名個人獲評全國先進

聽一聽,醫療隊的援外故事

2023年12月28日08:3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聽一聽,醫療隊的援外故事

第15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隊長陳億(圖右)和隊員正在為當地群眾巡診。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闕林為聖普兒童進行口腔患齲情況檢查。

彭程在月光下為病人治病。

鄭琢用傳統聽診器代替監護儀檢測患者術中生命體征。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表彰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授予30個集體“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授予60名同志“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其中,四川承派的第15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獲“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第17批援幾內亞比紹中國醫療隊隊員彭程、第16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隊員闕林、第22批援莫桑比克中國醫療隊隊員鄭琢等3人獲“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援外過程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近日,記者進行了了解。

  第15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

  “超期”執行任務8個月,搭建遠程會診平台

  2019年1月,四川8名隊員組成的醫療隊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簡稱“聖普”)執行援外醫療任務,主要在婦產科、心血管內科、普外科、口腔科、針灸科等領域開展工作。

  援助期間,醫療隊結合當地實際開展新技術引進工作,完成該國首例最小患兒腹壁缺損手術、首例腹腔鏡微創疝氣修補手術以及腹腔鏡微創手術,開啟聖普微創手術新時代,建立聖普高血壓數據庫,開展毫火針和灸法,逐步填補當地醫療的技術空白。

  醫療隊定期在基層衛生院展開巡診。“我們要克服醫療條件匱乏、患者數量眾多、道路崎嶇不平等問題,在前往巡診的路上,還常有隊員暈車嘔吐。但在我們的努力下,終於可為不少行動能力欠佳又急需診治的老年或者兒童患者提供就近醫療服務了。”第15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隊長、華西醫院胃腸外科二級專家陳億說。據統計,醫療隊累計巡診42次,行程5000余公裡。

  醫療隊還指導當地醫務人員規范診療操作流程,提升診療水平。初到聖普時,醫療隊發現當地醫院能獨立開展的手術類型不多。“我們堅信,隻有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才能真正提高當地醫療服務水平。”陳億表示。援助期間,醫療隊傾囊相授,手把手向當地住院醫師傳授手術技巧,耐心講解手術案例。

  了解到聖普醫療條件匱乏,醫療隊牽頭搭建起依托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遠程會診平台。2019年6月4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聖普國家中心醫院共同組建的國際網絡聯盟醫院正式成立,整個華西醫院專家都成為“后援團”,聖普及其周邊國家患者的疑難雜症均可通過遠程會診平台尋求援助。國際網絡聯盟醫院成立以來,華西醫院與聖普中心醫院遠程會診26次,推動當地臨床醫療向規范化和標准化方向發展。

  2020年1月,因新冠疫情原因,醫療隊延期回國,他們在當地迅速成立方艙醫院隊內工作小組。一個月后,由醫療隊參與設計的首家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初具雛形。醫療隊對方艙醫院感染控制、精細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並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當地抗擊疫情。直到2020年9月回國,醫療隊“超期”執行援外醫療任務8個月。

  第17批援幾內亞比紹中國醫療隊隊員彭程:

  創新醫療技術,診治門診病人7000余人次

  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廣安市人民醫院普通兒科主任醫師彭程在幾內亞比紹的卡鬆果醫院執行援外醫療任務。“那是第一次去離家上萬公裡的地方,還得用葡語寫病歷、開處方,有不少挑戰。”

  援外期間,為更好地與患者溝通,彭程努力學習當地語言,並按照自創的“看病流程”,把醫療情況填在自制的“門診病歷模板”上。

  擔心患兒家屬喂錯劑量,彭程會把藥片碾成粉末並分裝,並用葡語注明“早上”“下午”和“晚上”等。他的細心還體現在“醫院外”。下班后,他常請助手協助,帶他到病人家中回訪,有時還會給患者科普健康和衛生常識。

  在幾內亞比紹,彭程創新採用“中西醫結合+推拿”新技術,治療哮喘、腹瀉等,還把新技術傳授給他在當地的學生。兩年多裡,彭程診治門診病人7000余人次,義診500余人次,健康教育和指導600余人次,診療住院病人300余人次,培養非洲醫生5人,帶教實習醫生近20人,參加義診17次。

  診療之余,他還積極開展醫學講座,帶徒式教授非洲醫學生,其中一名學生還考上了川北醫學院。與此同時,他不斷總結醫學經驗,完成《微生態制劑在非洲小兒腹瀉治療中的應用研究》《西非援外防疫經驗談》等7篇醫學論文、5項醫學專利和2部醫學專著。

  第16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隊員闕林:

  開展口腔流調,完成當地首篇齲病報告

  “回國后,我們和之前的工作伙伴——聖普國家中心醫院口腔門診的翻譯艾夫琳和口腔科技師阿德耶尼爾森都保持著聯系。”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闕林介紹,他在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間參加第16批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中國醫療隊工作。

  出發前,闕林從援聖普的老隊員處了解到,當地居民口腔衛生保健意識匱乏,齲病發病率高,聖普國家層面也沒有齲病預防、干預措施,“我記得前輩說,如果想要取得成效,就必須深入到基層,更廣泛地普及健康意識。”

  在抵達該國后,闕林隨即展開口腔流調等一系列行動。受新冠疫情影響,“聖多美島青少年齲病流行病學調查”的流調時間隻有短短3個多月,為保証流調數據反映當地口腔衛生水平,闕林和其他隊員加班加點,利用休息時間前往各個小學開展流調,其中最遠的學校來回車程接近5個小時。

  在醫療隊艱苦付出下,2021年7月,團隊完成聖多美島6個大區2208名六年級學生的調查和口腔衛生健康宣講工作,形成聖普第一份全國口腔齲病調查報告,彌補了聖普公共口腔衛生數據的缺失,為當地開展齲病預防工作及申請相關國際援助提供數據支撐。闕林還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發表題為《聖多美島六年級學生第一恆磨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的科研文章,該文章也是聖普全國首篇口腔公共衛生學術科研文章。

  援外期間,闕林還積極為患者進行口腔牙髓炎、根尖周病變的根管治療以及根尖周手術等,定期開展巡診、健康宣教等。

  第22批援莫桑比克中國醫療隊隊員鄭琢:

  為當地公共衛生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鄭琢在莫桑比克開展醫療工作。

  為更好地跟當地患者進行溝通,鄭琢自學當地語言,並多次配合來自美國、西班牙、日本、巴西等國家援外醫療機構的醫生完成高難度手術。援外兩年時間,鄭琢累計診治當地患者數千人次,尤其是在當地設備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成功配合醫療隊完成巨大腹部腫瘤以及莫桑比克首例腔鏡前列腺手術。

  “除了提供醫療服務,那兩年,如何創新援外工作是我思考得最多的問題。”鄭琢回憶,她深入受援醫院和科室了解當地需求,主動“授人以漁”,通過遠程會診對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組織兩國之間醫務人員進行學術討論,並邀請當地醫務人員到駐地進行學術聯誼。作為醫療隊藥械管理員,她還建議將藥械捐贈從“普遍撒網”到“定向捐贈”方式轉變,使得國內援助物資進一步物盡其用。

  在新冠疫情期間,她借鑒國內經驗向莫桑比克衛生部、馬普托中心醫院提交了第一份新冠疫情防控草案,幫助設立方艙醫院,多次參與防疫物資捐贈。兩年間,她積極協助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館完成《中國援助莫桑比克國家外科中心可行性調研報告》《莫桑比克瘧疾流行病學調研報告》等,為莫桑比克的公共衛生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此外,鄭琢還是援外醫療故事的“創意宣傳員”。她策劃並拍攝多個短視頻、多部紀錄片,創新講述援外隊員的真實故事,讓群眾生動了解中國醫療隊的援外工作情況。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