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宜高鐵本月即將開通 記者昨日提前體驗:
25分鐘 成都東站直達天府機場

成宜高鐵55301次試驗列車
天府機場站的“全高自適應屏蔽門”
成宜高鐵即將在本月開通。12月19日,本報記者一行乘車提前體驗了成宜高鐵的快速高效。8點30分,成宜高鐵55301次試驗列車緩緩駛出成都東站。不久后,列車就已抵達天府機場站,全程用時25分鐘,上車時買的咖啡都還冒著熱氣。
記者了解到,成宜高鐵開通后,天府機場也將匯集高鐵、地鐵、機場專線、出租車、網約車、長途大巴、團隊大巴、PRT、私家車9種交通方式。
感受1:速度快
350公裡時速高鐵
下穿航站樓可以不減速
根據記者實測,成都東到天府機場站大約需要25分鐘。而據了解,在高鐵開通前,從成都東站出發,乘坐地鐵或者汽車到達天府機場分別需要1小時10分鐘和50分鐘左右。
進入天府機場高鐵站后,再下兩層才是站台位置。作為一座地下站房,其站台乍一看與成都地鐵有些“神似”。在站台層的最中間,兩條穿越隧道的不上下客線路將以350公裡的時速直接穿越天府機場,而這也使得天府機場站成為國內首座實現“時速350公裡高鐵不減速下穿航站樓”設想的高鐵站。
實現這一夢想並不容易,風壓、震動、安全等都是重大的考驗。為破解這一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從未實現過的建設難題,施工團隊總共運用了10余項專利技術,在車站兩端設置泄壓風井和風道,並在不減速的線路上設置全封閉隔離牆和上千組阻震器,降低空氣壓力和運行噪聲對旅客產生的影響。
據悉,成宜高鐵開通后,國內目前運行速度最快的高鐵將與運行安全等級最高的機場在成都交會。“350公裡時速高鐵追著飛機跑”的奇景將在成都實現。
感受2:零換乘
高鐵站進出口就在地鐵站旁
不出航站樓就能換乘
天府機場地鐵站進出口的一旁,就是天府機場高鐵站的進出口。如果不是牆上鐵路車站標志性的紅色隸書字體,很難看得出這裡是一個高鐵站。而這也意味著,乘客在下了飛機和地鐵后,不需要出航站樓,就能前往高鐵站,實現“零換乘”。
天府機場高鐵站的站台層與地面層之間,還有一層中間層。也正是在這一層,規劃中的成都地鐵S13號線和已建成的18號線、19號線3條地鐵線與成宜高鐵上演了一場55度夾角的“完美交叉”。
如果把這一層空間“透明化”,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幾條地鐵線就在行人旁的牆壁裡飛馳而過。此外,設備用房、辦公用房、進出站通道也巧妙地分布於該層的各個空間,形成了一套復雜的地下交通網絡。
要實現與地鐵線的“完美交叉”,不僅在施工上要創新性運用高強度材料、高抗震技術,也對后期裝修工程提出了挑戰。天府機場站安質部部長鄧華聰向記者介紹,在天府機場站,管網敷設的難度堪稱前所未有。
“一方面,由於這個站的特殊性,進出站通道和設備用房、辦公用房4個區域需要集中在負一層。而另一方面,這4個區域又因為不減速通過的兩條高鐵完全不互通。因此,負一層管網敷設就像是‘在豆腐上繡花’,容不得一點閃失。”鄧華聰表示,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借助了BIM技術,對該站結構做了全面分析,才能保証施工分毫不差。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在這樣的技術下,天府機場站就像是做了一個“全身CT”,三維模型式的結構與站房信息結合,就形成了一個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庫。有了它的幫助,施工人員就能在站房裡根據實際需要布線安裝,保証地鐵、高鐵斜穿不受影響,實現“完美交叉”。
感受3:“黑科技”
站台屏蔽門系國內首次應用
可適應所有高鐵車型
當乘客走上天府機場站站台時,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站台上的屏蔽門並非“對開”式,而是每一扇門呈前后交錯排布。這樣的車門,不僅沒在地鐵站見過,在國內其他地下高鐵站也從未出現過。
為什麼天府機場站的屏蔽門如此特殊?成自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羅朝基告訴記者,與地鐵“一條線隻跑一種車”不同,未來的成宜高鐵線路可能會有多種型號的動車組開跑,這樣的屏蔽門正是為了適應不同車型的車門位置。據悉,該屏蔽門名為“全高自適應屏蔽門”,在國內高鐵站房中尚屬首次應用,可以適應380/400AF等所有高鐵車型。
除了屏蔽門的全新升級,站台上的其他顯示設施也與普通車站大為不同。在長度為510米的站台上,分布有多個顯示屏,乘客不需要再根據不同顏色地標尋找上車點,直接在顯示屏上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上車位置。此外,顯示屏上還顯示有當前列車的起始點、車次號等,讓乘客一目了然。
作為成都乃至全省的一大對外鐵路交通樞紐,天府機場站在站房裝飾上體現出了濃郁的巴蜀特色。據成宜高鐵天府機場站站后工程項目總工袁飛介紹,天府機場站採用了三星堆、金沙、大熊貓、蜀錦四大四川元素,在候車廳、站台、出入口等地,乘客都能看到熟悉的圖案和設計,值得大家期待。
新聞鏈接:
臨港長江大橋實現高鐵汽車同層跨江
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在記者試乘的過程中,一座頗為特殊的大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當列車在宜賓境內駛向長江方向,高大宏偉的臨港長江大橋讓人不禁望向窗外。“大、新、快”是其給人的第一印象。資料顯示,該橋創造了“國內首座高鐵與公路平層布置的斜拉橋、世界最大寬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鋼箱梁斜拉橋”三頂桂冠。那麼,后期運行中,如何保証汽車和高鐵的行駛安全?在行駛的列車上,本報記者對中鐵二院成宜高鐵自宜段總體設計負責人楊明進行了採訪。
楊明對記者表示,設計時速350公裡的成宜高鐵速度快,造成的震動、噪音也就相對較大。因此,在設計時,將高鐵軌道與兩側公路車道之間做了較高的混凝土隔離區。同時,還在隔離區之間安裝了警報,以保証兩種交通方式的安全運行。
即將開通的成宜高鐵從成都東站出發,一路經過天府、三岔湖、天府機場、資陽西、資中西、威遠、自貢、沿灘、南溪北、宜賓東,最終抵達宜賓站。建成后將推動川南城市群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四川沿江開發和成渝經濟區連接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區域走向東南亞的重要門戶。(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煦陽 魏捷儀 李菲菲 文/圖 制圖 申娟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