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2023年12月19日10:2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如果我們去看(中國)周邊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幾乎找不到一個國家沒有中國人去辦的中國工業園,小的幾平方公裡,大的幾十平方公裡,最大的在白俄羅斯機場旁。”12月16日,在2023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從產業轉移的故事講起,引出他的觀點:跟產業全球布局轉移相對應的一定是金融的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這場探討“新形勢下的金融開放”的圓桌論壇上,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鬆對新形勢的“新”予以解讀。

  他說,當前全球經濟格局從全球化、一體化邁向區域化、碎片化,中國的人口結構也正經歷從人口相對年輕化進入到深度老齡化轉變的關鍵10年。“從國際經驗看,對金融機構來說,這很可能是中國的投資者著手為未來配置優質資產的10年。”在巴曙鬆看來,新形勢下討論金融開放,要立足新的環境,支持中國企業進行跨市場跨國的產業配置,滿足其更多跨境資金自由調度的客觀需要,例如跨境並購、整合、投資、風險管理、投融資等。

  “產業轉移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過程”

  對一些中國企業來說,跨市場跨國家進行產業鏈供應鏈配置正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

  “過去40年,中國企業要做國際化配置,做跨市場跨國家產業鏈供應鏈配置是個可選項,(這個階段)中國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的企業家隻要跟隨中國的市場大趨勢一起跑就能發展得不錯。”巴曙鬆說,現在,跨市場跨國家進行產業配置成為必選項,“是生存的需要”。他解釋說,推動相應產業重新布局,既有中國主動的布局,也有歐美國家實施所謂“中國+1”策略,從離岸貿易變成友岸和近岸貿易。

  這對應著這幾年中國對美國出口佔比的下降和對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出口佔比的上升。“其本質就是產業區域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巴曙鬆說。

  伴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一批基於中國的全球跨國公司也在產業轉移、產業結構升級中逐步形成。周誠君記得,30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時歡迎各地的資本,“隻要能把產業發展起來,隻求所在,不求所有,資本是從歐美來還是從日韓來沒關系”。到5年前,一些沿海地區發達省份地方政府則表示“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企業家願意把生產環節放在馬來西亞或哈薩克斯坦或尼日利亞,按照規則由企業定,但是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利潤中心、全球司庫最好放在中國本地。”

  “當地方政府對產業轉移持開放態度時,順應趨勢,一個自然的結果就是形成一批基於中國的全球跨國公司。”在周誠君看來,產業轉移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現象,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過程。他說,這些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投資和貿易,需要來自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領域的制度性開放,“這時就需要考慮高水平對外開放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高水平開放。”

  周誠君進一步解釋說,跨國公司在全球布局表面上看是生產布局,背后則是資本布局。“比如企業把管理全球資金的全球司庫放在中國內地,前提之一就是它可以按照自身的流動性需要、預期和風險偏好管理資金。”周誠君說,這種資金跨境布局、跨境流動無疑需要資本賬戶、金融賬戶開放的支持,“但目前全球形成的共識是,對於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賬戶並不是開放得越大越好,而是要跟本國的實體經濟、金融市場規模、經營主體管理匯率風險的能力相適應。”周誠君說,從全國范圍來看,資本賬戶、金融賬戶的開放不會一蹴而就。

  招商局集團原董事長、招商銀行原董事長秦曉也表示,當前全球對於資本市場開放的重點和觀點正在發生變化,“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認為,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對開放資本市場還比較慎重,不是開得越快、越徹底越好,它們也看到短期資本流動造成沖擊的問題沒有解決。”但他同時表示,有關金融開放的改革永遠也不會畫上句號。

  更靈活的金融開放需要提升互聯互通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及資本賬戶、金融賬戶開放的未來時,周誠君特別提到今年迎來建設5周年的海南自貿港。他說,實現貿易自由化的背后要有資金結算的自由化、資金調配的自由化、資金跨境流動的自由化。

  他尤其提到海南的瓊州海峽可以在物理上把人、貨物、商品做到隔離。“這種隔離為金融的相對獨立創立了條件。”周誠君說,金融產品絕大多數都是無形的,靠電子交易、電子清算和結算,這決定了在某個領域內實施小范圍的金融開放試點有一定難度,“但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海南島內的貨幣和金融資產將有可能具備離岸貨幣和離岸金融資產的特征。”

  “金融開放就是要支持這些布局全球的中國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它們客觀上需要更多跨境資金的自由調度。”在巴曙鬆看來,和過去40年主要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不同,如今的金融開放需要更加靈活。這意味著在全球格局出現重大轉變,中國企業開始跨市場跨國家進行產業鏈供應鏈配置時,中國的金融體系要適應這些企業全球化的產業鏈布局,適應金融機構做全球優質資產的配置。

  具體到金融開放要往哪個方向走,巴曙鬆認為,從服務於中國實體經濟的新需求來看,金融開放有多方面可以推進,比如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還有提升空間。

  他結合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說,這是資本跨境配置非常重要的平台和渠道,“但目前只是資產的投資配置平台,並不是跨境資金流動平台。”巴曙鬆建議,明年是滬港通啟動10周年,也許可以嘗試設置標准,“比如投資滿10年的投資者,有一定比例的資金可以留在境外做配置。”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