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以進促穩 2024年經濟發展前景可期

2023年12月19日10:2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進促穩 2024年經濟發展前景可期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多個事關宏觀政策的提法首次亮相。可以肯定的是,我國宏觀調控“工具箱”總體儲備充足,新的一年,一攬子調控政策將更有效發力。

  ——————————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這12個字,定調了2024年的經濟工作。相比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堅持“穩”的基礎上,強調了“進”和“立”,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加速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

  “要實現‘穩’的目標,政策上要追求‘進’,以進促穩,要有優先次序。”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看來,排序的原則是多做加法、先做加法,在穩住的前提下再去考慮減法,“先立后破”。

  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也認為,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是進的前提,而穩定經濟環境的取得也需要積極進取的政策支撐,“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繼續發力並優化的房地產政策等。”他預計,明年我國能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主要動能來自服務業、高端制造和基建投資。“進的政策促進穩的形勢和穩的預期。”羅志恆說。

  這次會議上,多個事關宏觀政策的提法首次亮相,包括“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等。可以肯定的是,我國宏觀調控“工具箱”總體儲備充足,新的一年,一攬子調控政策將更有效發力。

  提信心 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

  “從目前信號看,2024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線較為明確,即中央加杠杆、地方化風險、整體穩增長,同時,通過廣義財政配合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等以進一步托底總需求。”廣發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以今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為例說,這打開了中期財政的靈活調整政策空間。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消息顯示,已下達2023年增發國債第一批項目清單,共涉及近2900個項目,其中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項目1500多個,東北和京津冀地區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1300多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近期增發的國債項目清單陸續下達,隨著資金加快撥付使用,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有利於釋放基礎設施領域的潛力和空間,促進下階段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是此次會議釋放的重要信號。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澳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任濤看來,這意味著2024年宏觀調控的力度仍會比較大且具有延續性,尤其是財政政策層面。“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的同時,精准與直達的要求也更高更突出,會更加注重向基層以及國家戰略領域傾斜。”任濤解釋說,2024年財政政策將會繼續聚焦地方政府債務化解與“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各地未用完的財政政策空間、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減稅降費、轉移支付等工具將會繼續發揮效用,而政府支出的限制也會更高,“即‘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羅志恆也分析說,“適度”“提質增效”“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用好財政空間”等提法意味著要根據經濟社會需要來實施,不搞大水漫灌,“積極的財政仍是高質量發展框架下的‘積極’,避免大幅提高財政風險,讓財政更可持續。”他認為,未來財政政策有必要以支出政策為主、減稅降費等收入政策為輔,推動財政政策逐步從重投資轉向投資與消費並重,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提升效能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取向。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准有效,與2022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准有力”的表述相比,一是增加靈活適度,二是將“有力”變為“有效”。

  張斌注意到,本次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要求從此前的“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調整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這一變化非常重要,其中包含預期管理之義。”張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放在當下來看,新增對價格預期目標的強調,就是要通過貨幣政策操作避免出現通縮預期。

  聚合力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除了注重政策有效性,還特別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進一步凸顯出以經濟工作為中心的邏輯。

  “各個部門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目標和優先順序。把各個部門的政策加在一起,有時候政策之間可能會‘打架’,會偏離總的政策目標。”在張斌看來,對於“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發揮政策合力”的強調,主要是針對過去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也是對政府各個部門開展工作的要求。”張斌說,各部門在制定本部門政策時,首先要學習和理解當前階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政策目標,要通過本部門的工作幫助解決主要矛盾,實現主要政策目標。

  任濤也表示,此次更加強調各類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特別是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政策之間的取向一致性,以避免造成合成謬誤或抵消經濟政策的效果。他說,這意味著相關政策在出台之前需要會商,出台的節奏與流程可能會比較審慎、決策層級也會比較高。

  “高質量發展除了重視增長效率,也重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中金公司研究部發表的解讀報告稱,會議對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作出更為細化的闡述,提出“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這說明明年貨幣、財政、就業、產業等多方面政策的協同性將會進一步走強,“放大組合效應”,因此“寬財政、寬貨幣”組合拳的概率較高。

  羅志恆則注意到此次會議回應了今年以來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出現背離的情況。本次會議強調,要全面貫徹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

  “微觀感受不及宏觀數據,反映出微觀主體預期不穩、信心不振。”羅志恆說,一方面,不能因為質量和安全而忽視了速度和發展,不能隻關注宏觀數據和發展經濟而忽視了微觀感受和改善民生,“相互之間不是對立,而是有機統一”。另一方面,要綜合考慮非經濟政策對經濟的影響,避免其引發供給沖擊和打擊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要讓政策走在市場預期前面,超出市場預期,調動起微觀主體的積極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