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城市也要做體檢了 怎麼檢?

2023年12月15日09:5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城市也要做體檢了

  當城市老舊管線已成安全隱患,當暴雨洪水來襲無力應對,當市民被停車難、交通擁堵困擾……一系列事件敲響警鐘,我們的城市似乎“病”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發布《關於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從2024年開始,我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全面開展城市體檢,檢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和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短板,推動系統治理“城市病”。

  那麼,城市體檢檢什麼?怎麼檢?

  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郝學軍打了個比方,“拿一棟單體建筑來說,它像人一樣,有骨骼、肌肉、皮膚,其通風系統就好比建筑的呼吸系統,上下水、強弱電等綜合布線就相當於建筑的血管和神經。”

  從住房到小區(社區)、街區、城區(城市),《意見》要求,劃細城市體檢單元,找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以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等為目標,查找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

  事實上,早在2018年,北京率先啟動城市體檢工作。2019年,沈陽、南京、廈門、廣州、成都等11個城市開展試點。此后,逐年擴大體檢城市的范圍。2021年6月,自然資源部發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明確實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

  在郝學軍看來,城市體檢在不同尺度應有不同的重點。首先要消除安全上的重大隱患。此外,應當滿足老百姓不斷提高的功能需求,例如,適老化、綠色化等。還有一些伴隨時代發展、面向城市整體品質提升的需求,例如智慧化、雙碳背景下的城市能源基礎設施重構等。

  具體而言,住房、小區(社區)體檢要摸清房屋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找准養老、托育、停車、充電等設施缺口以及小區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街區體檢要充分考慮街區功能定位,銜接15分鐘生活圈,查找公共服務設施缺口以及街道環境整治、更新改造方面的問題﹔城區(城市)體檢要綜合評價城市生命體征狀況和建設發展質量。

  “越宏觀越偏向於社會化﹔越微觀,越變成一個基於技術的檢測。”郝學軍表示,城市體檢不僅涉及產業規劃、空間規劃、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維護程度等代表的經濟屬性,更重要的是“為人服務”的社會屬性,需要考量市民的就業、生活、流動情況。“城市體檢不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最終要解決系統性的問題。”

  燃氣、熱力管線老化問題是懸在一些城市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近年發生的多起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嚴重后果。對此,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今年組織全國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類似的專項工作近年多有開展。郝學軍建議,“城市體檢是普查,亦可與專項檢查結合開展,或借助多方數據綜合研判”。

  城市體檢要“可量化、可感知、可評價”

  近幾年,在江蘇省南京市交出的城市體檢單裡,“城市特色”這一項得分尤為亮眼。《2022年南京市“城市體檢”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市民對於歷史街區保護滿意值超90分。南京曾開展“漫步南京,尋找遺落的歷史建筑”活動,通過社會線索征集,發現了多處歷史建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立了一套城市體檢基礎指標體系,並要求地方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在基礎指標體系基礎上增加特色指標,細化每項指標的體檢內容、獲取方式、評價標准、體檢周期等,做到可量化、可感知、可評價。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霍曉衛表示,各地要考慮通過這些特色指標,把握住城市的潛力與特色,歷史文化保護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標准。

  在基礎指標體系中,已有一些與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指標,例如,歷史文化街區的挂牌建檔比例、城市歷史建筑空置率、城市歷史風貌破壞負面事件個數等。“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有關城市風貌特色的基本情況,但無法說明城市的歷史文化是否得到充分彰顯。”霍曉衛說。

  霍曉衛建議,設置一些新的指標來反映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利用程度。例如,文化遺產利用指數,可用來衡量遺產是否得到多元利用,傳統居住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改善以及社會參與程度﹔歷史文化相關區域的活力指數,可通過青年佔比,以及業態的多樣性、在地性等體現﹔歷史文化所在街區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老年友好指數,也十分重要。

  “當下,我們說城市體檢,絕不僅僅是希望城市達到基本的健康水平,而是希望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在霍曉衛看來,要通過體檢發掘城市潛力與特色,讓城市根據自身資源稟賦走出一條有競爭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以體檢促城市精細治理

  《意見》明確,城市體檢工作要堅持城市政府主導,建立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區、街道和社區共同參與,第三方專業團隊負責的工作機制。第三方專業團隊要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體檢發現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診斷分析,提出問題清單和整治建議清單,形成城市體檢報告,再提交上報。

  郝學軍表示,城市體檢專業性強,目前缺乏足夠多的滿足實際需求的第三方機構,尤其是對於一些經濟不發達城市,或許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難題。

  《意見》指出,第三方專業團隊應當配有建筑、結構、市政、規劃、地理、經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熟練掌握和應用城市體檢工作方法,且長期服務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將遴選並公布一批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城市體檢專業團隊,為地方工作提供支撐。

  除了專業團隊,公眾是城市體檢環節中的重要一環。《意見》明確要暢通居民建言獻策渠道。多地面向市民開展城市體檢社會滿意度調查。有觀點認為,城市體檢有望成為公眾參與城鄉規劃公共決策的主要平台。

  “城市體檢是我國城市面向科學發展、精細管理所採取的一項舉措。”霍曉衛介紹,這項工作的特點體現在,以定量為主的指標體系對不同層級的城市單元進行分析判斷,得出可對比、可追溯的橫向縱向數據,以此判斷城市有無症結、症結的嚴重性以及採取怎樣的措施改善解決。

  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將結合城市體檢搭建城市體檢數據庫,按照規定做好數據保存管理、動態更新、網絡安全防護等工作﹔以城市體檢數據庫為基礎,建設城市體檢信息平台,發揮信息平台在數據分析、監測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實現體檢指標可持續對比分析、問題整治情況動態監測、城市更新成效定期評估、城市體檢工作指揮調度等功能,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基礎支撐。

  能否借助城市體檢使各地獲取科學有效的數據、推動地方形成數據管理的習慣,在霍曉衛看來十分重要,“如此廣泛地展開城市體檢工作,就是希望借此提高地方治理水平,在城市管理中,將體檢作為日常工作抓手,隨時發現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