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些體校為何受家長追捧

12月4日,教練在指導重慶市巴蜀中學籃球隊訓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攝
下午4點,重慶市鳳鳴山中學射擊館內傳出陣陣清脆的槍聲,這是30多名學校射擊隊的學生正在進行課后訓練。國內建有專業射擊館的普通中學極少,鳳鳴山中學能夠做到,是因為該校與重慶市沙坪壩區體校建立了深度合作。沙坪壩區體校為鳳鳴山中學建設射擊館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也為學校開展射擊訓練提供師資、器材等幫助。這種優質學校與體校進行深度合作的模式,在重慶已是普遍現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在重慶採訪時了解到,這種合作模式既推動了當地學校體育的深入發展,也提升了當地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廣度、厚度。
體校招生人數翻了幾倍
重慶市鳳鳴山中學高一學生楊舒涵是學校射擊隊的一員,不久前她剛剛獲得了重慶市射擊比賽冠軍,也拿到了一級運動員稱號。楊舒涵的偶像是奧運冠軍楊倩——楊倩作為一名體育特長生考入清華大學的經歷,也是楊舒涵努力的方向。
楊舒涵同時也是重慶市沙坪壩區體校的一名運動員,但她沒有在體校生活、訓練過一天。從4年前開始學習射擊后,楊舒涵在射擊道路上走過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體校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已經融入她所就讀的學校,並沒有給她貼上明顯的身份標簽。
據介紹,重慶市沙坪壩區體校為轄區內多個中小學提供開展射擊運動的場地、師資、器材和一定的資金支持,從普通學生中選拔、培養射擊苗子,同時讓這些苗子在優質學校得到良好的教育,這種體育后備人才的發掘和培養方式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也受到相關合作學校的歡迎。
由於有體育特長,加上文化課學習沒有被耽誤,像楊舒涵這樣的體育特長生,既可以以體育特長身份考大學,如果運動能力突出,也可以被選拔進更高一級的運動隊,甚至被選拔進國家隊。這使得體校的招生在重慶不僅沒有萎縮,而且還在持續擴大。
重慶市沙坪壩區體育局副局長封元曉佳介紹,沙坪壩區體校的射擊、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擊劍等項目,都採取了在普通學校辦隊的辦法,而且形成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一條龍人才培養通道。以射擊項目為例,重慶市沙坪壩區共有8所小學開展射擊運動,這8所小學基本上圍繞在15中、鳳鳴山中學這兩所建有射擊館的中學附近一兩公裡內,以及射擊協會的射擊館周邊,共有大約200名小學生進行射擊訓練。經過培養、選拔,大約有五六十個孩子能夠以射擊特長進入15中和鳳鳴山中學。這兩所學校都是好學校,特別是鳳鳴山中學,是重慶市的名校。
鳳鳴山中學除了射擊項目之外,還開展了乒乓球、擊劍、健美操、足球、田徑等多個運動項目。據重慶市鳳鳴山中學乒乓球隊教練尹波介紹,這些練體育的孩子基本上都能以體育特長考上大學,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異,甚至完全不需要借助體育特長也能考上理想的大學。還有個別運動素質非常高的孩子,會被選拔進入專業隊。
重慶市渝中區體校黨委書記、校長馮孟育向記者介紹,練體育的孩子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升學通道都更加寬敞,加上孩子練體育也沒有耽誤文化課學習,所以重慶的體校招生可以說是越來越火爆。馮孟育以渝中區體校為例,“這幾年我們的招生人數翻了好幾倍,以至於師資不足。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規定,體校教練師生比是1︰20,但我們現在有些項目的師生比已經到了1︰50乃至1︰60,因為學生太多了,我們還在向政府申請增加教練的編制”。
優勢互補合力推動體教融合
在重慶市的優質學校——大坪小學,一座建在地下的游泳館、體育館讓人震撼。在山城重慶,土地資源最為緊張,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拓展出更多的學校場地,“上天入地”也就成了唯一的途徑。但這也意味著體育場地的造價高昂,運營成本高昂。
大坪小學的地下游泳館得到了重慶市渝中區體育部門的資金支持,以保証耗能巨大的游泳館能夠正常運轉。與此同時,渝中區體校游泳隊也放在了大坪小學,區體校游泳隊的大部分孩子都在大坪小學就讀,這讓他們的學業得到了保証。體校的游泳教練在這裡既帶領區隊訓練,也給大坪小學的全體學生上游泳課。
重慶市渝中區體校實際上已經沒有產權屬於自己的游泳場地,但卻讓游泳運動真正走進了學校。渝中區體校游泳教練賈喻介紹,我們現在的選材面特別廣,在這個學校就有接近2000名學生,加上這附近還有好幾所學校,現在進入我們選材視野的就有三五百個學生。利用給學生們上游泳課的機會,我們能更快地發現更多的人才。
對於大坪小學來說,游泳也成了該校的一大特色。
重慶市大坪小學黨委書記、校長李雪梅表示,“我們給學生強調的是一種大的體育觀,我們的體育課不能只是以讓孩子強身健體作為出發點,而是讓孩子們通過體育課去培養他們的體育意識,掌握運動技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所以,場地、師資都很重要。我們在建這個游泳館的時候就有這個想法,要發揮它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單靠我們自己是做不到的。必須依托社會單位,讓他們能夠走進來。和體校的合作,達成了我們的這個想法。”
特長生和普通學生各得其所
當運動隊的建設全面落地普通學校之后,體育生的形象也在改變——運動成績優異、文化課成績也不差。加上重慶市出台的相關政策,保証了體校運動隊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優質學校升學通道,基本確保了每一名體育生都有較好的出路。
更重要的是,體育開始扎根在普通學校中。
重慶市萬盛小學就是以足球、籃球、田徑、跆拳道等隊伍的建設,帶火整個學校的體育氛圍。重慶市萬盛小學體衛藝主任萬光線介紹,每天早上,學校各個運動隊的孩子都要進行晨練。這些孩子磨煉了意志,對其他孩子也是一種激勵。
萬光線表示,這些練體育的孩子,有一部分會借助體育特長升學,甚至會選擇體育作為職業。但更多的孩子,會把體育當成愛好,並終身受用。
火熱的體育氛圍也讓持續下滑的學生體質出現轉機。重慶市中盛小學黨委書記猶慧介紹,我們的“小胖墩”“小眼鏡”少了。下一步,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們在校園內動起來,還要讓他們在校外動起來。學校外邊有一個后花園,我們准備將孩子帶到這個公園去,進行自然地形跑。
隨著重慶市區縣級體校成為引領當地學校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全面恢復區縣級體校已經擺上日程。重慶市體育局青少處處長江玉忠介紹,目前重慶市的區縣體校單位有41個,其中有20個運行得比較正常。下一步就是要把全市的每一個區縣級體校單位恢復起來,並且要實體化地運行。而重慶體校與普通學校深入合作的經驗,也成為國內推進體教融合的一個重要案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