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為紀念歷史名人 網友眾籌立碑

約90名網友眾籌兩萬余元 當事人:參與立碑隻為抒發情懷

2023年12月12日09:5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紀念歷史名人 網友眾籌立碑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的這首詩詞至今仍常常作為經典被后人引用,他離世之后安葬在何處,至今沒有官方進行確証。日前,約90名網友通過眾籌方式,集資兩萬余元,在河南洛陽孟津后李村附近,為李煜和著名詩人王之渙立碑。

昨日,為李煜和王之渙立碑的發起人之一江峰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介紹,洛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有據可查的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孟郊等名人,去世之后都葬在洛陽。“那些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墓園,對於李煜和王之渙來說,卻沒有能夠紀念他們的地方。”江峰說,他覺得這是一個遺憾,“我們決定通過民間眾籌的方式,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9月28日,江峰等人前往“李煜埋葬地”考察,估算墓碑的大小等相關事宜,此舉也得到了后李村人的支持。

11月15日,一個為李煜和王之渙眾籌墓碑的帖子發布在網上。12月8日上午,籌集到兩萬余元的款項之后,江峰等人認為,立碑、碑樓、鏟車等人工、物料費用均已夠用,眾籌結束。“其實這些錢並不真的夠用,但是刻碑人以及鏟車等,都是以最低收費支持我們。”

12月9日,在后李村附近,江峰等人為李煜和王之渙舉行了立碑儀式。

“文學和歷史愛好者去懷念李煜,其實是一種情懷,因為李煜凝結文化歷史藝術方面的東西很多。若沒有具體的標志物,沒有辦法抒發感情。”歷史藝術愛好者王先生認為,“民間的自發行為是一種情懷。”

另一名參與為李煜、王之渙立碑一事的白先生介紹,共有90名網友眾籌立碑,他參與此事絕非出於功利目的,不希望被人誤會自己的初衷。

關注

“老墳台”就是李煜墓?

年過七旬的后李村村民李凱斌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在幼年時就聽說村邊的“老墳台”為吳王之墓。

李凱斌說,上世紀80年代,有村民在老墳台發現石人、石羊各一件,其實是兩尊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又稱“翁仲”。據此可以判斷后李村老墳台墓葬為帝王陵寢。

2013年4月,有人在附近看到古代建筑基址、大型古磚、柱石、琉璃瓦殘片。2013年4月8日,文物部門對后李村老墳台疑似李煜墓進行勘探,發現此墓20×20米,墓室4×4.5米,深6米,有三道過洞、三眼滲水井,判斷是一座唐代墓葬。李凱斌認為,朝陽鎮后李村“老墳台”就是李煜墓葬地。

洛陽市文史專家段宇京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參與過考証李煜安葬地一事,並在12月9日當天現場參與了立碑儀式。《宋史》、《硯北雜志》、《李后主評傳》均載李煜“葬北邙山”,宋《河南府志》載李煜葬洛陽城北十裡等記載,判斷李煜墓地就在后李村的幾百畝地范圍之內。

洛陽市孟津區政協常委朱佔波介紹,經多年跟蹤調研以及向部分文史專家了解,作為“千古詞帝”的南唐后主李煜的墓葬,極有可能在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后李村“老墳台”,墓葬相鄰處有晚唐大詩人王之渙墓。為此,已經向政府部門遞交過提案,希望引起重視並加以保護。

2013年7月初,據媒體報道,為進一步摸清李煜墓的埋葬位置,孟津縣文物局與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在后李村附近,對疑似李煜墓及其周邊地塊進行考古勘探,意在厘清墓葬的形制、時代和墓園的規模、布局等基本資料,為確認李煜的葬地尋找証據。據初步勘探結果顯示,在出土石刻附近確有一座較大型唐宋時期墓葬,墓葬時代與李煜死葬時期基本吻合。

文/記者 董振杰 統籌/孫慧麗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