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大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全線試通水 每天向錦江流域生態補水70萬噸
“通水了!通水了!”……近日,隨著一股股清澈水流沿著11公裡的埋地管道奔涌而去,備受關注的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進入全線試通水階段。該工程是“六個一批”重點示范項目,主要以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建設補充河渠生態水源,通過系統補水、源頭治污、沿河筑景,全面提升水環境,推動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埋地泵站馬力全開
作為當前成都最大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埋地加壓泵站1座、42個工作井、埋地再生水管道11公裡以及路面、綠化破除與恢復。
隨著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全線試通水,埋地泵站馬力全開。泵站位於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廠西側,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採用地埋式建設,為地下兩層結構。
據承建方錦江發展集團下屬錦發展生態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負一層為分水井和配電室等,負二層為加壓泵房。第九再生水廠的尾水管道在分水井處匯合,匯合后通過泵站進水管進入吸水井,泵站會根據設置的水泵取水量調配取水,“加壓泵房則是為了將水輸送至更遠、更高的區域使用。”
有關負責人解釋,泵站設計規模為每日向錦江流域生態補水70萬噸,“整個泵站共有8台離心水泵,滿負荷運行時6台水泵始終處於工作當中,2台處於備用狀態,每台水泵每天需抽水超10萬噸。”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做好路面、綠化恢復等工作。泵站地面將打造濕地公園景觀,讓泵站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錦江區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全線設置4個補水點
錦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是補強錦江水域再生水利用能力的重要舉措,更是錦江水生態治理規劃體系重要的一環。過去,因地理位置原因,河渠缺水已成為制約錦江區水環境提升的主要“症結”。如今,錦江區再生水綜合利用工程正為河湖注入“水動力”。
“良好的水生態環境離不開水源的補給,全長11公裡管道從泵站接出后,將由西南向東北方向輸送再生水,保障河渠常年穩定補充地表Ⅲ類水,達到河渠景觀補水標准。”據該負責人介紹,全線共設置4個補水點,分別為何家沖排洪渠、秀水河、紅廟子排洪渠和南支三渠。“不僅將改變現階段河道枯水期斷流情況,也將進一步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環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粟新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