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省啟動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工作5年

多個“首筆”“首單”落地

2023年11月18日08:4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個“首筆”“首單”落地

11月14日,第二批“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宜賓市、攀枝花市獲授牌。

2018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啟動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工作,確定成都市新都區、廣元市、南充市、雅安市和阿壩州為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5年試點,四川綠色金融試出了哪些經驗?成效如何?

綠色信貸總量突破1.27萬億元

同比增長41.68%

綠色信貸是觀察試點地區綠色金融試點成效的重要指標。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有關負責人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四川省綠色信貸總量突破1.27萬億元,同比增長41.68%,高於全國水平5個百分點。

5年來,廣元綠色貸款規模逐年攀升,年均增長達28.12%﹔成都市新都區綠色貸款增長超9倍。截至目前,南充全市累計投放綠色信貸260.57億元。2022年,雅安市綠色貸款余額175億元,佔全部貸款比重達15%。截至2022年末,阿壩州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136.2億元,同比增長58.3%。

5年來,更多新型綠色金融產品實現“零”的突破。成都市新都區發行全國首單區縣級“鄉村振興”中期票據、首單區縣級“碳中和”債券,廣元市落地全省首單“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發放全省首個法人銀行碳足跡挂鉤貸款助力經濟低碳轉型,創造出多個“首筆”“首單”。

綠色金融的產品“工具包”也漸趨豐富。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綠色債券、碳中和債、票據、資產支持証券產品等多點開花,成都銀行、成都農商銀行、樂山商業銀行累計公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超90億元﹔全省保險業累計承保近千家省內企業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逐步形成了符合四川省實際的綠色保險和環境風險防范機制。

建機制、出政策、搭平台

綠色金融體系加速完善

歷經5年試點,四川省的綠色金融體系更加完善,試點地區推動形成政府+市場的工作格局,建機制、出政策、搭平台,在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創新綠色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

行業標准是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試點5年,省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四川省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庫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導成都市、廣元市、雅安市和阿壩州等地相繼出台地方綠色認定標准。同時,積極推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等標准落地推廣。

綠色金融領域的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不斷健全。試點以來,四川省加強綠色金融評價結果運用,將其與央行評級、銀行業機構綜合評價等工作挂鉤,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產業聚集。成都每年提供1500萬元用於金融機構綠色化改造、綠色信貸評估認証、貼息和風險補償等10個方面的政策激勵。阿壩州明確巨災保險財政補貼標准,加強對綠色保險傾斜引導。

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能力不斷提升。全省開展環境信息披露的金融機構逐年增加,金融機構綠色融資意識不斷提升。廣元農商銀行等相繼建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四川銀行打造“零碳網點”,成都農商銀行、四川天府銀行等試點綠色支行。

推動試點工作走深走實

加強協同配合,完善標准體系

2023年8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和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擴大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相關工作的通知》,確定新增宜賓市、攀枝花市為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

在前期試點基礎上,接下來如何推動四川省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加強協同配合,完善標准體系,推進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與鄉村振興銜接、與生態價值挂鉤。現有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要立足實際,突出重點,找准定位,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加快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全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出新貢獻。相關金融機構和簽約企業要主動作為,先行一步,勇於探索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對此,多位專家也建言,結合綠色金融活動規律和地區實際,進一步在碳市場能力建設、地方立法工作、綠色金融政策實施效果評價、綠色金融參與方高效協同、綠色金融與地方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良性互動等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形成更多高質量、差異化的綠色金融試點建設成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姣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