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個賦能”提升育人實效 融合學企社多元資源 成都工職院全面構筑大學生心理健康堡壘

近日,教育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通過“五育”並舉促進心理健康,堅持學習知識與提高全面素質相統一,構建“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的學生“五育”成長閉環,共同守護學生心理健康。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強化頂層設計,激發創新活力,通過基於專業特色的心理育人課程體系建設,探索數智賦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為進一步加強、改進和完善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建“政、行、企、校、研”多方參與的“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共同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學院還通過心理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以“四賦能一增效”提升育人實效的特色做法和經驗范式,形成“一院一標准、一班一方案”的校本課程成果特色,走出一條具有成職特色的樣板道路,構建適合職業教育特色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六位一體
構建高職院校教育心理學高質量發展體系
校長蘇延川介紹,他們將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良好心態作為重要教育內容,以科學的教育體系促進大學生綜合發展,實現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在人才培養上,學院外引內培,通過“專業教師、兼職教師、社會專家”疊加模式,打造了一支結構合理、發展潛力巨大的教師隊伍,培養了教育心理學改革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邀請眾多教育心理學領域的學術顧問、教授等到校為學生作學術報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生動鮮活的案例,與學生共同探索心理學領域的最新成果,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與思路。
學院還創新打造“家、校、醫、行、企、社”六位一體協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體,讓家庭、學校、醫院、行業、企業和社會協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機結合,真正把學生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作為衡量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標。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韓茲瑩介紹,今年起,他們持續地開展了“奮進新時代 積極向未來”大學生積極心理教育主題系列活動,涵蓋積極心理品質養成、心理專家進校園、朋輩心理援助、畢業季心理輔導、醫校合作、家校共育和面向教職工的“暖心惠師”7大類共23項活動,吸引上萬人次參與打卡。這些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學校主導、家長主體、醫院主治、行業聯動、企業參與和社會支持的協同育人職能,建立“家、校、醫、行、企、社”一體化的全過程、全要素心理教育與康復體系,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機制和新格局。
四個賦能
做好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守望者”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充分挖掘積極心理學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契合點,規模化運用積極心理學“四個賦能”提升育人實效。
一是賦能生命健康教育。將積極心理教育的理念融入體育、勞動教育和健康教育,強壯學生體魄﹔增強學生心理韌性,引導學生積極應對挑戰和困境。二是賦能思想素質教育。開展聯系學生“七個一”活動,思政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聯合備課,創新開展“啟航工職”入學教育和“思政之星”評比實踐活動。三是賦能學習方法指導。開展積極情緒激發、定向越野、心靈涂鴉等活動,開設福流體驗室,以高效學習方法解決學生學習難題,提升學習效能。四是賦能職業生涯教育。根據專業特點實施“一院一標准”,協調學生共性的心理發展需要和專業人才培養的個性化需求﹔根據學生心理基礎實施“一班一策略”,為每個班級開展雙創、就業教育提供依據﹔根據實時就業形勢實施“一年一方案”,有針對性地制定積極心理教育介入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
這樣的工作機制,源於學院的實際。調研顯示,作為西部工科類高職學院,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農村生源較多,有60%以上學生有留守經歷,在心理上,自我悅納度不高、自卑、遇事退縮、人際安全感不足等現象突出。針對生源實際,學院以“四個賦能”,做好做好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守望者”。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勇介紹,通過“啟航工職”入學教育和對2023年全體新生入心理測評開展心理篩查,建立心理檔案,並根據教學進度開設諸如運動跑步打卡、定向越野賽事、養護動植物等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鍛煉和社會公益活動,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強壯學生體魄。此外,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紅會基地,定期舉辦“場景+情景+體驗式”的現場教學活動,在讓學生在應急、自救、消防等安全領域掌握基礎技能和提高生命健康意識。
來自汽車專業的馬肖因高考失利,來學院就讀后一度自暴自棄。學校在對其運用心理測評軟件進行24種積極心理品質畫像測評和“啟航工職”入學教育中發現,發現馬肖勇敢、好奇心和友善的品格優勢很突出,堅韌、好學和自我規范的品格優勢相對較弱,於是對其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引導其觀看紅色影片和對同專業同起點的學長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大國工匠的優秀事跡的了解,潛移默化讓其慢慢樹立起了要做一個服務社會、貢獻家國的積極人生觀、價值觀。
像馬肖這樣擁有自信、自律、毅力和人生意義感需加強的內在訴求的學生不是典型,是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這樣的高職院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訴求。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將積極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如何讓這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進步感、成就感?通識教育學院院長張馳介紹,他們還通過舉辦“學習方法”教學能力大賽,開設專升本、專升碩實驗班,英語四六級集訓班等特色實驗班,每個班配備心理教師作為班主任,通過學習方法指導,高效解決學生學習難題,讓學生體會實實在在的學習成就感,探索出一條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積極心理健康建設的實踐路徑,即根據專業特點實施“一院一標准”,根據學生心理基礎實施“一班一策略”,根據實時就業形勢實施“一年一方案”。
這一舉措還發揮傳統教育中環境、儀式對個體精神秩序的建構作用,作為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有益補充。
成工職樣本
探索數智賦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學院還以數智賦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堅持普查工作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形成電子化信息檔案存儲管理,為提升心理育人成效打好數據基礎。”學院以學生為本,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做好跟蹤指導和心理服務,實行“一人一檔、一人一策、一人一幫、一人一案”,利用大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研判,建立德育與心理健康主題大數據監測體系,打造以數據探路、動態追蹤、精准研判、危機預警為一體的學生態勢感知系統。學院以數字化、專業化賦能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對學生學習、運動、消費、生活等各類大數據實施分類梳理和邏輯識別,建模描繪青年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
此外,學院還設立多媒體課程資源庫、建設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精心設計心理育人體系,運用數字化思維重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為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筑起一道堅實屏障。
除了數智賦能,當前學院還全面激活學生心理疏導與危機干預機制,通過構建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體系,做到心理危機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應對、早疏導,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心理危機。
多措並舉,如今學院已經走出一條具有成職特色心理教育之路,構建優質均衡的成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並取得累累碩果。近兩年,立項全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品項目、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心理育人項目,立項省級重點教改項目《西部工科職業院校積極教育實踐研究》,構建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知識技能學習三位一體融通遞進積極教育培養模式,經驗刊載於《四川教育動態》2023年第10期。同時,校本教材獲多所高職院校採用。自編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自2020年8月出版以來,累計印制23293冊,累計發行21064冊,已被多所國內高職院校選用,並立項四川省“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
課程教學比賽獲獎為同行提供借鑒,獲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比賽二等獎1項、一等獎1項﹔四川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2項,獲首屆省思政課年度人物提名1人。連續2年在四川省高校心理學會學術年會上獲優秀組織獎,在2022年的學術年會上,論文《高職院校“五心護航”網格化心理育人體系建設實踐探索》獲一等獎,並做會議交流發言。此外,在2022年全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學術年會、2023年全國第十屆積極職業教育論壇,學校均向同行介紹學校心理育人工作體系和特色化心育活動。(冉啟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