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神縣:以特色竹產業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根竹子究竟能做什麼?竹編、造紙、當肥料、發電……在眉山市青神縣,一根竹子是竹漿本色的一張紙,是美麗生態中的一抹綠,也是精美竹編工藝品中的一根絲,足以滿足你對竹子的所有想象。
11月10日—12日,2023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在青神縣舉行,通過一場博覽會,展現出青神竹產業的發展底氣。
作為四川省竹資源分布重點地區、中國竹編藝術之鄉,青神曾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省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等殊榮。竹林已成為一道美麗風景線、一條致富增收的經濟線。2022年,青神縣全年實現竹產業綜合產值70億元,增長16.3%。今年上半年,青神縣已實現竹產業產值40億元。
提升竹產值 產業鏈挖掘有潛力
近日,青神縣本土企業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傳來消息,旗下品牌“斑布”新推出的6D壓花、水潤柔、廚下生活、水復合(12星座)等產品將亮相2023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以水復合(12星座)為例,它將水流作為壓花工具,利用水壓來進行紙張之間的復合,不含化學粘膠,從源頭上保証了產品的健康安全。
“斑布”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用8年的時間攻破了以“生物質精煉技術”為核心的竹纖維提取工藝,該技術最大限度地保留竹纖維材料中的有益物質,生產出不漂白、富含原生竹漿的本色竹纖維生活用紙,同時還減少了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研發與投入同步進行。在今年眉山市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第三季)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該公司參與簽約投資,計劃建設特種竹纖維功能性材料及制品項目,新建一條年產20萬噸特種竹纖維功能性材料生產線,同時配套相應的生產設施,在“以竹代塑”的探索中邁出新步伐。
“斑布”是以竹為媒,提升產品價值的生動縮影。當下,青神正為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不斷蓄能,推動“一根竹”向價值鏈高端拔節生長。
為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青神針對現有竹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需求,開展“循鏈招商”,重點圍繞竹纖維全價利用產業集群,引進培育規上企業,把企業發展潛力轉化為增長動力。
圍繞竹編、竹紙等多元產品體系,青神正延長竹精深加工產業鏈,壯大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青神國際竹藝城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等竹制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
發展離不開技術研發支撐。為此,青神實施竹產業創新研發計劃,制定竹制品核心技術需求清單和科技成果轉化清單,開展竹材生物質精煉技術和竹材全價利用研究,目前,已成功創建全國版權示范園區,擁有專利授權49件、版權登記328件。
拓寬竹價值 鄉村振興添動力
“家門口就是公園,空氣很好!”日前,在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村民說道。這裡綠竹夾道,翠色扑面,環境怡人。
“半城山水半城竹”的青神,將竹林風景線建設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按照“竹+1+N”的理念,建成竹裡桃花、竹裡海棠、竹裡梅花、竹林濕地等竹林公園10個,綠廊面積達8.1平方公裡﹔打造沿江竹林風景和竹林特色小鎮,竹林風景線達150公裡,竹林面積達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8.8%,構成了岷江流域的天然生態屏障。
依靠“竹”生態,不少村民還吃上了“旅游飯”。蘭溝村三組的“竹裡巷子”,憑借著特色竹編產品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這裡成為頗具名氣的旅游目的地。“依托竹產業優勢,精心打造竹景觀,發展鄉村旅游,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蘭溝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青神縣全域推進竹林風景線建設,推進“竹裡+”生態建設、“竹+”業態融合,發展“竹+茶”“竹+果”“竹+花”等立體生態模式。
不僅有生態價值,竹林自身的經濟價值同樣可觀。瑞峰鎮天池村是青神縣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村裡的土質不適合種植傳統作物。2008年,該村推廣竹種植,村民李開明承包了四五百畝山林種起了竹子。“現在一年有一二十萬元的純利潤。”李開明說。
天池村正是“斑布”竹紙的原料生產基地之一。村民通過竹子的銷售、加工增收,天池村也因竹脫貧摘帽,依托竹本色纖維材料生產基地,帶動竹林種植160萬畝以上。
據了解,青神對連片面積100畝以上的集體經濟組織、竹產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給予補助,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引導帶動5000余個農戶與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購銷合同,每年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做美竹“顏值”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謝謝老師!”前不久,在青神縣中國竹藝城的國際竹手工藝培訓基地,“幾內亞竹藤編織技術培訓班”的幾位學員,將親手制作的仿真竹編玫瑰送給了他們的中國老師以表謝意。
今年8月,由國際竹藤中心承辦的“幾內亞竹藤編織技術培訓班”在青神縣中國竹藝城開班,共有24名幾內亞學員參訓。
“老師給了我許多指導和幫助,我也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竹編技師。”18歲的幾內亞學員羅伯特說,在中國老師魯冬勤的耐心引導下,他學會了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等基本編織手法,“回國后,我也要‘帶徒’學習這門增收致富的技能。”
竹,是青神聯通古今中外的文化脈絡。近年來,青神縣不斷深化與國外竹資源富集地區的合作,已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建立非遺傳習所61個、國外竹藝培訓點17個,培訓了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萬余名學員,讓竹編成為竹產區人民共同的致富之源。
“竹編藝術品,囊括了竹編畫、瓷胎竹編等各類竹編制品,竹成本不貴,但手藝卻很寶貴。”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嵐說,竹編工藝品通過民間傳統手工制成,其產生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非常可觀。“將藝術和竹編融合,是我們傳承青神竹編的一個方向。”
今年,青神縣竹編產業園區成功獲評省級五星級現代竹產業園區。“這對青神發展竹產業起到了推動作用。”青神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青神縣將繼續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國際竹藝名城。
以竹為媒,青神引來全球竹業的關注。竹林幽幽,一碧萬頃,這是青神竹產業蓬勃發展的“盛景”。(清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