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構建“成都工匠”全鏈條工作體系 推動工匠人才群體閃耀蓉城

王凡
2023年11月07日14:1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作為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被納入國家人才戰略,折射出新時代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價值取向。“成都工匠”是新時代踐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是長期堅守在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別是制造業領域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具有工藝專長、掌握高超技能並在本領域、行業內具有較高公認度和示范引領作用的產業工人代表。

近年來,成都市總工會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人才高地的系列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打造城市人民宜業的示范區”目標,堅持“優生態、強動能,樹群像、建方隊,強引領、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協同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構建涵蓋工匠人才培育、評選、禮遇、使用、激勵等環節的全鏈條工作體系,取得了評選市縣工匠超1萬名、禮遇措施惠及“成都工匠”超15萬人次等階段性成效。

2023年5月成都工匠命名大會。成都市總工會供圖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建立完善專項人才政策體系

2019年以來評選命名“成都工匠”3060名,引領評選產生“縣級工匠”超7000名,市縣兩級工匠佔全市人才總量的比例突破1.5‰。

這些亮眼數據,生動體現了成都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對培育選樹工匠人才的高度重視。2018年,成都以黨委政府名義出台《關於實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計劃的意見》,在全國城市中率先將“成都工匠”工作納入全市人才工作戰略布局。近兩年來,在成都市“十四五”規劃、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制造強市建設“1+1+6”政策體系等20余份重要文件中,“大力培育‘成都工匠’”均被專門強調,標志著“成都工匠”一攬子政策體系正不斷完善。

“成都工匠”群體的涌現,背后是全市622.32萬名人才、275萬名技能人才、84萬名高技能人才、千萬名職工的支撐。“我們切實將‘成都工匠’作為全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首位工程’。”成都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年度“成都工匠”名單均由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工會協同組織、人社牽頭實施,經信、國資、財政等部門參與”的推進格局持續鞏固,目前市縣兩級工匠佔全市高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超過1%。

成都工匠現場技能展示及專家組現場評審。成都市總工會供圖

完善“賽場選馬”流程

選樹挺立一線崗位的技能領軍標杆

堅守產業工人、技能人才定義及16字“工匠精神”內涵,構建並執行推薦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等評選流程,形成了“突出制造業領域和支柱產業,由專家評審委員會全權負責評審,科學選樹各職業(工種)關鍵工藝工序技能標杆”的科學模式。

秉持“開門評選”原則。打破戶籍年齡學歷、組織隸屬關系、所有制形式、行業領域、單位規模能級等隱形壁壘便捷一線產業工人、技能勞動者參評,通過單位推薦、院士專家推薦、個人自薦3個渠道實現參評“零門檻”,評選出的“成都工匠”中來自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一線崗位的有2256人、佔評選總數比例達73.72%。

秉持“專業評審”原則。每年組建專家評審委員會,以“量化評分為主,直接認定和定性認可為輔”的方式實施專家評審,5年評選中“量化評分”類型佔專家評審總人數的比例超過96.96%。

秉持“現場評判”原則。由專家評審委員會分設若干評審小組深入資格審查合格人選崗位,按照“11+X”指標體系對其技能實操水平、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現場考察,評選出的“成都工匠”中已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或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的佔比為80.78%。

首創專屬禮遇措施

構建公園城市溫暖工匠人才的別樣表達

“拿到這張卡,我既高興又自豪,它既是肯定,也是鼓勵。”“對我們的禮遇,每一條都很貼心,也是我們最需要的。”2021年12月起,成都陸續開始發放首批“蓉城人才綠卡·成都工匠”實體卡和電子卡,這份禮物受到來自一線工作者的一致好評。

聚焦“成都工匠”群體需求,在市總工會的倡議下,在市級相關黨政部門的支持下,於2021年10月制定出台《成都市禮遇“成都工匠”十條政策措施》,從子女入園入學、便捷就醫服務、方便交通出行、豐富文體生活、促進學習交流等10個方面禮遇“成都工匠”,形成全國首個專門針對工匠人才的禮遇政策。截至2023年9月底,各類禮遇服務已惠及“成都工匠”超15.5萬人次。

為彰顯城市尊崇,成都市堅持以市委、市政府名義集中命名“成都工匠”,高標准、高規格表揚“成都工匠”,形成全社會崇尚工匠、學習工匠、爭當工匠的濃厚氛圍。2023年5月5日,“成都工匠”命名大會召開,集中命名2022年、2023年“成都工匠”1248名。

同時,建立邀請“成都工匠”代表參加重大活動的機制,將“成都工匠”納入成都市“百名領導聯系千名專家、千名干部服務萬名人才”行動,通過黨政工負責人看望慰問、開辟職工普惠服務專區等方式實施常態化服務關愛,2020年度以來全市各級工會關愛服務項目年均覆蓋各級勞模、“成都工匠”1萬人次以上。

《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成都市總工會供圖

搭建作用發揮平台

鼓勵支持工匠人才登高晉級再建新功

“當前,成都工匠人才隊伍已初具規模,更加需要發揮他們的作用,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造強市貢獻力量。”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搭建載體平台,切實發揮工匠人才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創造潛能。

如何促進工匠人才崗位建功?市總工會創新構建“成都工匠”信息庫和年度考核機制,組織企事業單位從創造產值、獲得專利、“師帶徒”數量等方面申報“成都工匠”年度實績,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成都工匠”累計完成實操技能培訓14.2萬人次,主辦完成實操難題攻關、技術革新、工藝改進等項目1569個,相關項目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節約成本超3億元。

著眼更好促進工匠人才能力跨域轉化,市總工會聯合市技師學院組建全國首家平台化運作的“成都工匠學院”,創建工匠實訓基地、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陣地383個。通過“育匠為師”“以匠育工”“滴灌援企”等行動,促使工匠資源跨單位、跨行業轉化,累計推薦163名“成都工匠”到職業院校兼職擔任“產業導師”。

傳承弘揚工匠精神,發揮工匠人才鮮明品格的引領作用,必須加強宣傳、厚植文化。市總工會聯合市廣播電視台創辦《天府工匠》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集成產業發展、技能挑戰、工匠人物、奮斗故事等元素進行內容生產,聯動抖音等新媒體平台深化工匠形象、工匠精神精准傳播,2022年完成外場節目錄制10期,同步制作投放新媒體短視頻158個。同時,堅持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思路,組織“成都工匠”進企業、進園區、進院校開展“小班制”宣講炫技,2019年以來已舉辦活動2300余場。

未來,成都市總工會將堅定服務產業建圈強鏈、服務制造強市建設、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取向,持續完善“成都工匠”全鏈條工作體系,強化舉措創新,鞏固品牌效應,引領帶動廣大工匠人才為加快建設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貢獻。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