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四川將建立野生大熊貓基因(DNA)信息庫

人民網成都11月6日電 四川在國家公園建設方面將如何持續發力?四川省林草局二級巡視員萬洪雲在今日舉行的“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相關解讀。
萬洪雲介紹稱,四川省的國家公園目前涉及兩個,一個是已設立的大熊貓國家公園,一個是正在創建的若爾蓋國家公園,他從兩個方面介紹建設進展。
一方面,大熊貓國家公園持續高質量建設。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作出批示、實地調研、專題研究,建設取得系列階段成果。
一是加強工作統籌協調。在局省聯席會議和一體化工作機制下,四川省聯合陝西、甘肅建立了三省協同聯動機制。二是完善法規制度。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辦法》和加強四川片區建設意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和《關於加強大熊貓國家公園協同保護管理的決定》(簡稱《決定》)。三是穩妥化解歷史問題。省級財政安排獎補資金9.56億元,國家公園內的200宗礦業權已全面清理退出,273座小水電已退出139座、完善退出安排35座,2639畝商品林調整為公益林。四是加強生態保護修復。開展大熊貓棲息地生態修復4萬余畝,標准化建設保護站點44個,埋設界碑界樁2971個,實施科研項目348個,重點區域監測顯示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穩中有升,大熊貓野外年遇見率由178隻上升到185隻。五是推進社區協調發展。打造青川青溪等10余個融合社區,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入口社區。建立了共建共管委員會60個,擴大生態就業,累計提供管護崗位2800余個。
另一方面,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穩步推進。自2022年4月國家批復《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原則同意川甘兩省共同創建以來,創建工作不斷走向深入。今年3月,川甘兩省協同完成了體制機制建設、矛盾沖突調處、生態保護修復等8個方面28項創建任務,編制完成評估區科考報告、社會影響評估報告、符合性認定報告、范圍和分區論証報告、矛盾沖突處置方案、監測體系建設方案、機構設置具體意見等創建材料,並聯合向國家林草局報送《關於開展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成效評估的請示》,得到國家林草局初審反饋意見。目前,川甘兩省已按要求修改完善、報送復審,並申請國家林草局盡快組織專家現場評估。
萬洪雲說,下一步,四川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務實作為,持續發力,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范。
一是積極爭取中央支持。持續向中央編辦和國家林草局匯報,爭取早日批復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設置方案。對接爭取國家林草局盡快組織專家開展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第三方評估。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建立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各類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參與的多元化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優化完善公益林補償、草原生態補償、天然林和草原修復保護、生態移民、矛盾化解等資金使用政策。
二是完善制度執法體系。做好《條例》《決定》解讀和貫徹落實,研究制定出台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訪客管理等辦法、標准,以及生態搬遷、生態補償等相關配套政策制度。積極爭取提升國家公園執法能力,探索建立國家公園綜合執法體制。
三是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積極爭取支持,推進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等平台建設。持續強化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動植物疫源疫病監控等各項工作,建立野生大熊貓基因(DNA)信息庫。創新開展大熊貓棲息地生態功能、大熊貓生殖干細胞維持關鍵基因學等重點研究。推進國家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國家公園內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四是健全綠色轉型發展機制。健全共建共管機制,推進入口社區示范建設,開展特許經營試點,探索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公園建設。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廣原生態友好型產品,擴大生態公益崗位,多渠道帶動社區居民就業增收,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好的事情。弘揚國家公園文化,講好國家公園故事,扶持發展自然教育、文化創意等綠色生態產業。(朱虹、實習生陳天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