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體育

花滑“全滿貫”得主隋文靜:“我的終極目標不只是奧運會獎牌”

2023年10月30日09:40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花滑“全滿貫”得主隋文靜:“我的終極目標不只是奧運會獎牌”

冰場上,每次旋轉跳躍,她用韌性與活力帶給觀眾力量與藝術的精彩觀賞體驗。一曲《憂愁河上的金橋》的完美表演,更讓她和搭檔成為世界花樣滑冰史上首對雙人滑的“全滿貫組合”。

  一襲素白的漢服,搭配紅色馬面裙盡顯古典韻味,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北京見到隋文靜時,她剛結束了一場文化節目錄制。雖然北京冬奧會結束已一年多,但她每天仍然保持著“沖刺”狀態,出書、拍攝、編舞……這位花樣滑冰的“全滿貫”,正不斷探索人生新的可能。

  2022年北京冬奧會,隋文靜和韓聰憑借最高難度動作——“捻轉四周”,走上最高領獎台。因獲得奧運會、世錦賽、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及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等四大比賽的冠軍,他們成為世界首對“全滿貫組合”。從2007年搭檔以來,兩人已相伴16年。在追逐夢想的征途中,苦與累、喜與悲,或許隻有兩人冷暖自知。

  隋文靜1995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7歲時因觀看申雪、趙宏博冬奧比賽,被花樣滑冰深深吸引,之后開始學習花樣滑冰。2007年,12歲的隋文靜和15歲的韓聰組隊開始訓練雙人滑,“蔥桶”組合雛形初現。2009年兩人即奪得全國花樣滑冰錦標賽雙人滑冠軍,之后,他們首次參加國際青少年組比賽實現四站全勝,彼時的隋文靜僅14歲。

  今年,隋文靜推出自傳《不止文靜》,記錄成長歷程中的蛻變與感悟,講述了通過不斷努力成就奧運冠軍夢想的故事。她將全部版稅捐贈給了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希望以自身經歷激勵更多普通人勇敢追夢。

  “無論是表演者還是創作者,我希望看到自己‘不止文靜’的更多可能性。”北京冬奧會之后,如何開啟人生新旅程,隋文靜說,“唯一不變的是,前進的每一步,我都在做更好的自己。”

  奪冠后的“跨界”

  “中國風”融入冰雪運動

  北京冬奧會結束之后,隋文靜不斷在“充電”。去年9月,她在北京舞蹈學院訪學,學習舞蹈編導。她對記者說:“花樣滑冰中的優秀編導並不多見,我想去挑戰這項工作,將中國元素帶入花樣滑冰,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學習過程中,隋文靜與舞蹈專業的同學同上一堂課,這對非科班的她來說有著不小的壓力。因為舞蹈和滑冰的編排思路並不同,滑冰舞蹈動作更多是適配比賽規則,而舞蹈的復雜性要求在4分鐘節目裡至少有200個動作。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她要求自己必須完成高質量的作業,課后不斷練習與鞏固,同時思考如何將舞蹈動作運用到花滑中。今年2月,隋文靜在齊齊哈爾花樣滑冰隊給年輕隊員做節目編導,她用10天時間編排了10套節目,“看著隊員在賽場上盡情展現自己,感覺一切付出都值得。”

  今年9月,在國際滑聯花樣滑冰青年大獎賽奧地利站比賽中,隋文靜編創的佤族風格節目首次在國際賽場亮相。選手們憑借出色發揮,最后奪得銅牌,這也是中國選手時隔六年再次站上青年大獎賽的領獎台。

  冬奧賽場上的“淚水”

  重壓之下挑戰“捻轉四周”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冬奧賽場自由滑音樂聲止息的一瞬,隋文靜忍不住落淚。從曾經以0.43分之差錯失平昌冬奧會金牌,到以0.63分險勝俄羅斯組合,隋文靜和韓聰終於在北京站上冬奧最高領獎台。

  談及落淚原因,隋文靜說更多是一種緊張狀態下放鬆的宣泄。“14天下來精神繃得太緊,那一刻完成了我的既定目標和賽場水平,把自己能做的所有事都做好了。自己不百分百投入,怎麼能感動到現場觀眾?”

  挑戰最高難度“捻轉四周”,是隋文靜和韓聰平昌冬奧會之后就一直想做的事。北京冬奧會自由滑比賽前,為了確保將金牌收入囊中,教練組針對對手的發揮情況制定了多套計劃。盡管如此,在俄羅斯組合塔拉索娃/莫羅佐夫的自由滑得到155分時,隋文靜感覺周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因為這是隋文靜和韓聰當年還未達到的分數。

  當真正站上賽場時,隋文靜小聲且有力地對韓聰說,“每一次我們都是最后一個出場創造奇跡,這次也一定可以!”音樂聲響起那一刻,她仿佛跟世界融為一體,沒有勝負和分數,她說就想享受比賽,盡情舞著、滑著……

  為了完成“捻轉四周”,隋文靜在比賽前減重到70多斤,決賽當天還趕上生理期,賽前一天因休克摔倒碰傷了臉。她笑著對記者說:“粉都蓋不住面部淤青,但我覺得那一刻的自己是最美的。”

  與搭檔的“過命交情”

  他們永遠是對方的“啦啦隊”

  今年8月,經過一年半的康復治療,仍無法再次回到賽場,韓聰通過社交平台宣布退出米蘭冬奧會周期所有賽事:“希望小隋能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們永遠是花滑路上最堅實的伙伴!”

  北京冬奧會結束后,這對金牌搭檔很少以運動員身份在賽場亮相。在8月中國花樣滑冰俱樂部聯賽呼倫貝爾站暨十四冬資格賽中,韓聰以技術專家身份參加裁判工作,隋文靜則以編舞兼教練身份現身賽場。

  冬奧賽場上,一曲《憂愁河上的金橋》演繹了他們彼此相互扶持、走出低谷、並肩作戰的故事。歌詞中所表達的故事和精神,就像在細述兩人之間的“戰友情誼”,彼此為橋、互相成就。

  談及16年的搭檔情誼,隋文靜坦言是“過了命的交情”。她說,“我在賽場上敢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像兄妹一樣,是一起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家人。雖然遺憾,但我理解並支持聰哥的選擇。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是對方的啦啦隊、小太陽。”

  對話

  以更好的自己“迎戰”米蘭冬奧會

  記者:新書《不止文靜》中的“不止”,是何意義?

  隋文靜:其實我有著不止賽場上的那一面,也不止於平時生活裡的我,可能大家看到的我有多面性。不管是在賽場上還是給隊員編新節目,都有更多新的拓展,讓自己不停去學習。我認為這個“不止”也代表我的終極目標不只是奧運會獎牌,而是不斷去追求心中想去到的那個地方。

  記者:你把新書《不止文靜》的版稅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原因是什麼?

  隋文靜:我希望能給更多孩子追夢的力量,因為小時候有很多人幫助過我。如果能有一點點力量能幫到孩子們,可以勇敢地往前邁一步,是很有意義的。

  記者:《憂愁河上的金橋》對你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

  隋文靜:因為奧運會一般運動員都會選擇比較恢弘的歌曲,我們也在考慮選《憂愁河上的金橋》這麼淡雅的歌曲,其實還是有點冒險。當這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如果能想起來隋文靜、韓聰的名字,能再回憶起我們賽場的時刻,這就是最大的意義。接下來,無論是我編排的作品還是參與完成的作品,能讓觀眾為之感動或歡呼,我覺得都是一個特別夢幻的時刻。

  記者:當時挑戰最高難度“捻轉四周”,訓練有過害怕嗎?

  隋文靜:每次訓練其實都“心驚膽戰”。如果我有一絲一毫的膽怯或者想保護自己的話,是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動作的。所以,我要把所有信任和身體交給搭檔。這個動作,不是說要不要去做,而是必須得做,這是我在三年前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我覺得這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動作,還得使勁減重(笑)。

  記者:因長年累積的傷痛,你必須接受右側腳踝外側副韌帶重建和左側腳踝肌腱復位手術。2016年,你在微博上發文“大寫的疼”,72小時極限疼痛,接近3個月不能下床。你當時有沒有想過可能有一天不能站在賽場上?

  隋文靜:當時挺難的,但都過去了。我不想一提到競技體育就說困難和痛苦,我不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這種狀態的競技體育。經歷的這種事情我很享受,因為我在蛻變,因為體育帶給我快樂和夢想。

  記者:你曾說排解壓力的方式——哭。看電影會哭、看女排比賽會哭,隻要被觸動情緒,眼淚就無法止住。為什麼以這種方式排解壓力?

  隋文靜:對我來說哭過則是雨過天晴,比賽壓力大的時候,我會用哭去釋放自己。其實我覺得跟性格有關系,我是一個很坦率和直爽的人,也接受我所有的情緒,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不喜歡自己憋著,那麼大壓力,我需要卸掉包袱,輕裝上陣。

  記者:有年齡焦慮嗎?接下來有什麼計劃和安排?

  隋文靜:我沒有年齡焦慮,現在生活和工作的狀態很好。隻要有夢想和活力,我依然可以站在冬奧賽場上。在米蘭冬奧會上,我想以更好的自己“迎戰”。希望今后通過不斷嘗試和學習,編出更好的節目。未來也想從事編舞工作,希望自己編的節目滑向國際賽場,我還有很多熱愛的事情,對未來並不設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