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攀枝花田間盡顯“科技范兒”

“土豆挖出來后,要經過一個月的休眠期才能發芽生長。但如果用芸苔素溶液浸泡,可以將休眠期縮短到一周以內。”10月12日,攀枝花市仁和區布德鎮猛良坪村,村民聚在田間,認真傾聽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專家呂婉茹講解套種技術。
猛良坪村主要種植芒果。“芒果樹種植間距一般為4米,每棵芒果樹冠幅是1.5米至2米,有大量的套種空間。”呂婉茹鼓勵村民在樹下種植紅薯、大豆、土豆等糧食作物,“攀枝花一年至少可以套種兩輪,每畝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近年來,各種創新科技在攀枝花的田野中“大顯身手”,讓農業生產越來越有“科技范兒”。日前審議通過的《攀枝花市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第二糧倉”行動方案》,提出要繼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狠抓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不斷夯實“天府第二糧倉”的建設基礎。
科技入戶 農業種植有了“智囊團”
呂婉茹講解的芒果園套種糧食作物模式,讓村民彭啟華躍躍欲試:“早年政府推廣種芒果,村裡很多人2004年就開始種,但我2014年才開始,起步晚了很后悔,這次一定趕個大早。”
1997年,為了解決當地水果品種雜亂、栽培管理技術落后等問題,攀枝花市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簽訂合作協議,確定以芒果種植作為農業主導產業。
攀枝花是南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無霜期超過300天,充足的光熱資源為發展中晚熟芒果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農業科技的助力,讓當地順利實現“從無到有”,孕育出“香甜希望”。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教授姚全勝介紹,20多年來,該所以中晚熟芒果品種選育為抓手,篩選出紅芒6號、凱特、海頓等中晚熟芒果優良品種,成功在攀枝花“落戶”,並逐步發展成為當家品種。
有了好品種,還得推廣開。為此,攀枝花市不斷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
“去年我們完成2期150名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讓農技員成為村民種地的‘智囊團’,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戶。”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和科技教育科科長廖海燕說,該市還成立芒果、蔬菜、蠶桑、家禽和花椒5個產業專家服務團,全面開展“科技下鄉萬裡行”活動。
憑借科技支撐,攀枝花芒果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中晚熟優良品種達到77%以上,種植面積從1997年不到1萬畝,發展到如今的超100萬畝。
問題導向 開源節流向科技“要水”
在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枇杷生態園裡,成片枇杷樹下,一根根管道縱橫交錯,微噴設備分布其上,隻要輕輕擰開閘閥,就能為枇杷林高效供水。
水是農業生產的“命根子”。但攀枝花山地面積超過90%,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是當地的旱季,農業生產常年面臨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發展瓶頸。在地處二半山區的龍華村,灌溉缺水就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以前澆水全靠漫灌,水不夠用,村民間時不時爭水吵架。”龍華村黨總支書記楊利貴說,最終,覆蓋7000畝枇杷種植區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解了難題,“不僅能夠節約三分之一的灌溉用水,還能節約人工和肥料,實現每畝年增收2600元。”
不隻在龍華村,近年來,攀枝花大力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工作,發展噴灌、微灌等高效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如果節水項目是“節流”,那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便是“開源”。
解決“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窘境,攀枝花提出“水資源配置+仁和抽水蓄能電站+新能源開發”三結合項目。攀枝花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結合項目充分利用攀枝花自南向北由高到低梯次布局的水庫資源,借助水源高程優勢,可實現大部分受水區域自流灌溉,並將大幅提高清潔能源供給。
據統計,截至目前攀枝花共建成各類水利工程40375處,全市水利工程總蓄引提能力1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111.87萬畝。
立體守護 “上天入地”做好保障
10月,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中山村現代芒果產業園區內,“個頭”敦實的凱特芒果挂滿樹梢,猶如“小火車”般的軌道運輸機在園內穿梭,方便採摘運輸。
在鹽邊縣現代農業深加工產業園區內,智能分級分選設備實現了芒果、石榴等的果重、外觀瑕疵、內部品質精准自動識別。
而在攀枝花市西區格裡坪鎮金家村的沃圃生智慧農業園區,操作員通過手機安裝的雲控栽培系統,就可以根據大棚內作物的生長需求,對營養元素和水量進行精准配比,實現自動灌溉。
各式各樣的現代化、數字化設備在攀枝花“大展身手”,讓“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有了科技護航。
科技力量不光體現在生產環節。2021年,攀枝花引入“陌農幫”大數據平台,為區域公用品牌“攀果”建立“電子身份証”:每一個“攀果”都有可追溯的專屬二維碼,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
該平台由攀枝花易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平台從生產環節就開始介入,對生產過程全程記錄,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該公司總經理馬成章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為“攀果”提供全方位數字化保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