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四川珍稀動植物回歸,美麗本底更加厚實
2023年10月16日21:08 |

“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疏花水柏枝、豐都車前、光葉蕨等曾被國際國內認為絕滅或行將絕滅的物種在四川重新發現,野生種群及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受到全球關注。”在16日上午舉行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四川主題採訪情況介紹會上,四川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景弘表示,分布在四川的國、省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基本得到有效保護,大量珍稀動植物相繼回歸,美麗四川本底更加厚實。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四川主題採訪情況介紹會現場。宋豪新攝
據介紹,四川是全國特有物種最多的省份,也是孑遺種和瀕危種最為豐富的地區,現有野生脊椎動物1400余種,佔全國總數的45%以上,居全國第二位﹔有高等植物14470種,佔全國總數的1/3以上。
近些年,四川圍繞大熊貓、川金絲猴、疏花水柏枝、峨眉擬單性木蘭等極小種群,完善就地保護措施,實施搶救性保護和野外救護,加強棲息地監測巡護﹔持續開展大熊貓、林麝等人工圈養種群的繁育研究和野化放歸,推進極小種群植物野外回歸﹔建成國家和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20處﹔制定、修訂一系列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法規,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持續在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招,林草發展成效顯著,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王景弘表示。(王子凱)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