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一百年前,都江堰是如何觀測水位水量的?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3年10月10日16:1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水文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大大小小的水文站點猶如安插在江河之上的一個個“尖兵”。今年7月,水利部認定並發布22處水文站為全國第一批百年水文站。其中,都江堰水文站成功入選,也是四川省目前唯一的百年水文站。

都江堰水文站。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圖

都江堰水文站。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圖

據了解,百年水文站是指建立運行時間超過100年的、能夠長期開展觀測的各類水文站。都江堰水文站位於岷江中上游河段,精准掌握著岷江多年徑流變化規律,為都江堰市及成都市中心城區水資源信息監控和考核評價提供重要依據,同時為岷江中下游地區、省防辦、中央防總提供准確、及時的水情信息。

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都江堰是如何觀測水位水量的?隨著四川省水文現代化建設和基礎能力提升的深入開展,當前的水文監測又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

據了解,都江堰水文測驗歷史久遠,早在戰國時代,李冰就開始用石人觀測水位。到宋代,已有正式文獻記載寶瓶口用岩壁刻畫測量水位,稱為“水則”。而后的元代、明代均有史書記載在都江堰不同地方以刻畫觀測水位的情況。

都江堰寶瓶口水則。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圖

都江堰寶瓶口水則。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圖

在都江堰寶瓶口,一塊長方形的白色石質水尺立在水中,上面有相關的數值刻度。“這就是古人用來觀測水位的‘水則’,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水尺。可以看到,它的中間有一個斷層,斷層以下是清代時所立,以上的部分是后人添加的。”成都水文中心都江堰測報中心主任張念介紹。

據悉,現保存最早的都江堰寶瓶口原始觀測資料是在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隨著歷史的演進,1936年8月,都江堰水文站實體站址依水而建,被稱為“四川水文測驗第一站”,其位置位於都江堰水利工程核心區域——魚嘴分水堤和飛沙堰溢洪道之間。

在百年風雨歷程中,都江堰水文站先后經歷了數十場特大暴雨和洪水的侵襲,每次都將第一手水文情報及時准確上報,為上級部門防汛減災決策部署提供及時可靠的水文數據支撐。2005年3月,都江堰水文站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文明水文站”。

如今,隨著四川省水文基礎能力提升的深入推進,都江堰水文站也走在了信息化、現代化建設的前列。

都江堰水文站現代化的測驗設備。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圖

都江堰水文站現代化的測驗設備。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圖

“水文測報技術在不斷演進,從古代石人觀測、水則刻畫,到后來依靠測船、鉛魚等設備測量,再到現在的全自動觀測,四川水文正逐步建立起‘空天地’一體化的水文監測體系。”成都水文中心副主任李戈然介紹,目前都江堰水文站安裝了遙測蒸發自計雨量、水位計,全自動纜道、固定式雷達波在線測流系統及視頻測流系統,雨量、水位、流量均實現自動化監測,水文測驗基本實現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動。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