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眉資醫保經辦同城化進程加速 群眾少跑路、有“醫”靠

人民網成都9月28日電 (記者郭瑩)醫療保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做優做細醫保公共服務,有助於推動醫保服務水平提升,增強醫保管理效能,惠及民生福祉。
202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成都都市圈的決策部署。三年以來,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在異地就醫備案全域通辦、參保年限互認、信息系統共享等領域成果豐碩。醫保服務水平提升、管理效能增強,惠民紅利加速釋放。
門診住院實報實銷 異地就醫不用“兩頭跑”
張女士在德陽購買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退休后長住成都照顧子女,異地醫療成為她非常關注的領域。不久前,張女士因腸胃不適前往華西醫院就醫,醫生開具了腸胃鏡檢查,在門診費用結算環節她發現,隻憑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証,門診費用就可按照參保地標准直接結算報銷,“自己支付的費用降低了,過程簡單又方便。”
位於金牛區的成德眉資宣傳咨詢通辦專廳。金牛醫保供圖
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四市區域內已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藥機構近22200家。在四市范圍內,城鎮職工普通門診和門診統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病”門診、門診特殊疾病、普通住院和無第三方責任外傷住院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職工醫保關系轉移接續也可在轉入地線上直接辦理。種種變化,讓參保人和服務對象醫保同城體驗感大幅提升。
“我們遵循‘不破管理隸屬,打破服務邊界’,從政策到監管五方面發力,暢通區域信息共享渠道,力爭實現“無差別”同城化,群眾更好接受無差別、無障礙的同城化醫保公共服務,實現“1+1+1+1>4”的協同效應。”成都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多措並舉推進醫保同城化,四市近2800萬參保群眾享受到就醫看診即時結算的高效便利。
據悉,為推進醫保互聯互通,四市已實現3項政策趨同、8項經辦事項實現全程通辦、3個協議文本和簽訂流程統一、1個醫保信息平台通用。39項醫保經辦事項實現名稱、申辦材料、經辦方式、辦理流程、辦結時限、服務標准的統一。同城化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推進醫保經辦服務“下沉” 醫保業務實現“就近辦”
中國銀行成都雙林路支行是成華區首家落地醫保服務站點的金融機構,在這裡,獨立的醫保服務窗口可為周邊居民提供就近辦理、查詢、備案等醫保業務,居民不跑遠路,就近就能辦理醫保業務。
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東籬醫院,市民李先生在院內的醫保服務站點辦理門診特殊疾病醫療費用報銷,在遞交了身份証復印件、費用清單及銀行賬戶等資料后,整個手續就算完成了。隻需回家等待審批通過,報銷款便會直接撥付到個人銀行賬戶上。
據悉,目前,成德眉資四市已實現異地就醫備案全域通辦,成都對德陽、眉山、資陽3市參保群眾予以異地就醫免備案,四市參保人員可在成德眉資42個醫保部門和成都市200余個醫保服務工作站(點)享受一窗受理、實時辦結異地就醫備案服務。
讓百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更多高效的異地就醫服務機制正在逐步完善。今年5月17日,在成都市金牛區北城醫保服務中心,成德眉資跨區“實體大廳+虛擬服務”宣傳咨詢通辦專廳(以下簡稱“通辦專廳”)正式投運。通辦專廳實現了19項醫保業務的同城通辦,提供了醫保經辦、參保憑証打印、個人查詢等服務功能。專廳內,既開設了人工業務辦理窗口,又安裝了自助辦理設備,提供一系列咨詢服務,幫助參保群眾“一站式”完成醫保高頻事項辦理。
“通辦專廳的成立,是我們醫保服務窗口前移、服務前置的體現,目的是進一步提升服務主動性和精准性。”據金牛區醫保局醫療保險管理科科長徐勇介紹,北城醫保服務中心坐落於金牛區天回鎮,遠離主城區,周邊工業產業園區聚集。此次通辦專廳落地投用,將為居住在城北區域的群眾及工業園區內就業的異地參保人員提供便利,“參保人員不用跑遠路,就近就能辦理醫保業務。”
推動醫保治理現代化創新 守好群眾“救命錢”
醫療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救命錢,維護醫保基金安全是各級醫保部門的首要政治任務。
蒲江縣人民醫院內醫保辦理窗口,設置專人對異地醫保辦理進行解讀。人民網記者 郭瑩攝
今年7月,名山區醫保局、蒲江縣醫保局在簽訂《醫療保障事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后開展首次聯合監管,檢查小組赴名山區百丈衛生院對該院醫保經辦系統、重點科室、住院病歷、購銷存等進行重點檢查,現場提取並核對醫保數據 ,回訪在院病人 ,抽查病歷。
近年來,成德眉資四市建立一套共治共管的醫保基金監管機制。形成成德眉資四市統一的《定點醫藥機構服務協議(醫院類)》《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診所類)》《定點零售藥店服務協議》,對各類定點機構的准入標准、醫療服務、經辦流程、違約責任等內容予以全面規范。2021年,四市協同開啟推進針對“假病人” “假病情”“假票據”的“三假”專項整治工作,持續推進日常檢查和醫保基金專項治理。截至2022年12月底,共稽查定點醫藥機構41000余家,追回(或拒付)醫保基金或予以協議處理違約金和行政罰款共計約3億元,解除服務協議200余家,區域“大監管”格局初具雛形,監管模式從“一元單向”向“多元交互”轉變。
“我們還在進一步加強四地醫保部門合作。”成都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四地醫保經辦部門將構建協同聯動宣傳工作格局,打通跨部門、跨參保地宣傳通道,還將通過建立熱線電話聯處工作模式,擴展異地就醫認定結算,打造宣傳咨詢通辦專廳,為參保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貼心的異地就醫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