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共建“一帶一路” 促中阿青年創新成才

2023年09月25日09:5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共建“一帶一路” 促中阿青年創新成才

  “我以為中國人都會功夫、都穿唐裝。”沙特阿拉伯青年哈邁德·蘇萊曼小時候常聽親友說中國的文化習俗獨特,因此一直對中國感到好奇。

  2019年2月,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訪問中國時宣布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那以后,哈邁德·蘇萊曼開始學習漢語,還給自己取了個“張雲飛”的中文名。“我發現自己以前對中國的認識很片面,中國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國家、中國人既勤勞又熱情。”哈邁德說。

  9月21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期間,哈邁德等多名中阿青年走上中阿創新發展論壇演講台,分享交流中阿青年如何攜手共同創新成才。

  如今,哈邁德在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讀書。從理解漢字的意思、學會用字詞造句,到練習書寫,再到正確發音表達,他為了學漢語下了一番苦功夫,現在漢語表達流利准確。參加“漢語橋”比賽時,他反復感受《鄉愁》這首詩蘊含的思想情感,還獲得了沙特賽區首次比賽的冠軍。

  “沙特阿拉伯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華為5G技術的發展,讓我體驗了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的速度。”哈邁德說,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已融入自己的生活,“非常期待有機會到中國留學,我願意為中沙兩國的合作作出貢獻、成為兩國交流的使者。”

  與哈邁德在同一年深度接觸中國語言文化的,還有摩洛哥青年巴圖莉·奈扎維。2019年,她第一次來到寧夏,在寧夏智慧宮國際文化傳播集團擔任外籍專家。

  “那時新冠疫情剛出現,在這場關乎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戰‘疫’中,我想做一些貢獻。”巴圖莉在中阿青年創新發展論壇上分享說,盡管疫情阻礙了各國人員往來,但中阿間的交流並未中斷。

  她翻譯了《我想知道你的名字》(阿語版、英語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校園防控手冊》(阿語版、英語版)等疫情防控書籍,還拍攝Vlog(短視頻)記錄銀川人民抗疫的日常生活,並向阿拉伯國家宣傳中國應對疫情的舉措和經驗。

  此外,巴圖莉還曾參加中國電視劇《山海情》的阿語版翻譯工作,去年她也參與將這部電視劇推廣到埃及新日記電視台、蘇丹舒盧克電視台、伊拉克國家電視台、阿曼Ayin平台等阿拉伯國家播放。“這部中國電視劇播出后,引起了阿拉伯國家觀眾的積極反響。很多阿拉伯人期待看到更多體現中國發展經驗的影視作品,希望從中得到脫貧致富的啟發。”

  “我早已把寧夏當成第二故鄉,會繼續努力做好中阿圖書翻譯、國際中文教育、國際傳播工作,翻譯更多的中國和阿拉伯優秀書籍,為加強中阿文化交流、深化中阿傳統友誼發揮積極作用。”巴圖莉說。

  當天到場參加青年分享的還有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智能裝備學院教師宋彪。

  2017年10月,宋彪到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參加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工業機械裝調項目比賽——4天內制作並裝配調試1台腳踏動力水淨化器。“前3天進展較順利,最后一天的裝配與調試環節,被莫名扣除半小時賽時。”經歷短暫的慌亂后,宋彪在保証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操作節奏完成了比賽,獲得了冠軍。

  “今后,我要不斷練就過硬本領,以工匠精神踐行技術創新,讓我的‘技能夢’繼續發光發熱,照亮更多青年學子,用技能報國、讓技能強國,引導學生在中阿科技創新領域開展對話交流。”宋彪說。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始終是中阿歷史交往的主旋律。中國青年趙中元現任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主任。他在青年分享中介紹,目前上合組織有9個成員國、3個觀察員國和14個對話伙伴,其中,有6個對話伙伴來自阿拉伯國家,分別是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爾、巴林、阿聯酋和科威特。

  “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尋求加入上合組織。”在趙中元看來,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為中阿青年對話交流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當前,中阿建立了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例如中阿科技論壇、中阿技術轉移中心等,科創合作取得的良好成果和交流合作機會,正促進中阿科技人才的流動和技術轉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