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慘帶貨”已形成灰產有網紅涉案金額超千萬元法官提醒:套路帶貨虛假營銷或構成欺詐
劇本靠買、內容靠演 賣慘視頻套路多

父母雙亡的孩子、年老體弱還需要賺錢的老人……許多網友在短視頻上經常刷到類似的“悲慘視頻”,不少網友為了支持他們,還去博主的直播間下單購買所謂的“當地農特產品”。隨著各地警方陸續通報及媒體深入調查發現,這類“賣慘帶貨”的視頻多被証實為“表演”,一些自媒體甚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損害當地商品品牌形象。
“小寶幫奶奶賣石榴”感動網友當事人:“說的話都是拍攝者教的”
近日,很多網友都刷到過這樣一條短視頻:9歲男孩“小寶”生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的偏遠山區,隻有身體虛弱的奶奶為伴。他趁開學前幫奶奶將石榴背下山換錢。雖然衣服破舊,但清澈的眼神感動了許多人。在下山途中,他偶然遇到了短視頻博主“黑牛應季水果”,該博主不僅買下了全部水果,還答應幫助他賣出更多農特產。
自媒體“黑牛應季水果”粉絲總量63.5萬,主打“悲情牌”,他的短視頻劇情大多如出一轍,都是關於老人博取同情的,如幫助大娘辨別真假錢和幫助大爺在路上攔車等。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黑牛應季水果”從4月5日起直播超過40場,不僅直播賣石榴,商品櫥窗裡也擺著石榴。“黑牛應季水果”帶的主要貨品,是單價分別為32.9元和29.9元的石榴,銷量超過了1750份,總收益達到7.5萬以上。
在他發布“小寶幫奶奶賣石榴”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其單日增加1.7萬粉絲,給他的直播間帶來了超過12萬人次的觀看量。也是在這一天,其帶貨收入達到了2.5萬元,創下了他直播以來的新高。
針對“小寶幫奶奶賣石榴”這一視頻,“小寶”的奶奶起婆婆說,她家隻有少量的核桃和玉米,根本沒有種植石榴,但對方找到他們,以“幫助”的名義要求拍攝推銷石榴的片段。她和孫子說的話、做的動作,都是拍攝者教的。
起婆婆說,視頻拍完收了200元錢,“后面又來了一次,送了一輛自行車,還有一些衣服、鞋子,又給了3000塊錢。”
打著“助農”旗號賣假貨有網紅銷售額過千萬
為何編造賣慘視頻?北青報記者看到,類似視頻帶來大量的流量后,博主們全部選擇直播或開設網店銷售農副產品進行變現。
此前類似的賬號“涼山曲布”“趙靈兒”兩個網紅賬號,其粉絲量均超過200萬。他們打著“助農”“優質原生態”等旗號,銷售蜂蜜、核桃等農副產品,隨后被証實是“假貨”。警方核實的數據顯示,這些產品銷往全國20余個省市,涉案總金額竟超千萬元。
“涼山孟陽”團隊也是從成都、昆明等地低價購入雪燕、紅花、貝母、羊肚菌等農產品,打著“涼山土特產”“助農”“原生態”等旗號,通過網絡直播進行銷售。誘導消費者購買,涉案金額超千萬元。
涼山公安局表示,2022年7月,成都小虞助農傳媒有限公司(MCN機構)通過設計劇本,為“網紅苗子”打造“大涼山原生態”虛假人設,通過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偶遇”“助農”等情節的視頻,博取眼球、收割流量。其間,還雇佣網絡水軍,在直播間制造爆款、搶單的假象,誘導消費者購買。目前,該系列案件共計抓獲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涉案網紅主播11人﹔搗毀MCN機構(多頻道網絡,又稱網紅孵化機構)5個﹔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噸﹔凍結涉案資金500余萬元。
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機關表示,“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等賬號打著“涼山土特產”“助農”“原生態”等旗號售賣假貨,對“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商標整體都有所損害。
代寫劇本成產業鏈單條花費不到100元
據了解,“賣慘帶貨”已經形成產業鏈。涼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盧曉梅介紹,此類賣慘帶貨的行為組織嚴密、迷惑性強、涉案地廣,形成了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農產品供應、流量變現的制假售假灰色產業鏈。
北青報記者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短視頻劇本”,並詢問他們是否可以代寫幫助貧困老人的短視頻劇本時,均得到了賣家肯定的答復。
一名客服稱,“隻要提出相應要求,從腳本到分鏡的全部流程都可以代為寫作。”並且可以“讓人感動”,“能漲粉”。他表示,內容“全部為原創,不會讓人看出破綻”。
另外一家店鋪客服表示,在售價方面,單條一分鐘分鏡劇本隻需要120元。10條或者更多甚至可以低至90元一條。
除了代寫外,被販賣的水果等農副產品也是“被安排的”。根據警方通報,消費者在直播間買到的商品,與本地農特產品並無關系,而是外地供應商供的貨﹔其中不乏假冒偽劣商品。
“賣慘帶貨”或構成欺詐 打造虛假人設須擔責
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速裁庭庭長皮軼之在分析一起賣慘帶貨的案件時表示,“賣慘式營銷”虛構了一系列的故事情節,但他並沒有注明是作品演繹,讓消費者信以為真,產生了購買商品的行為。具有欺騙的主觀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欺騙的行為並且自己獲益,構成欺詐。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在今年9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永久關閉“雲南波波”“山村老人”“樂行四海”“火不了”“善行者(正能量)”“小明(傳遞正能量)”等賬號82個,採取禁言、清理粉絲、暫停或取消營利權限等手段處置“秦少與秦機”“愛心小雙”“小梁哥”等賬號106個,清理違規信息13869條。
同時,嚴厲打擊MCN機構或個人打造“勵志網紅”等虛假人設,以“大涼山”“助農”為名通過“套路帶貨”“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虛假營銷、非法牟利的違法違規行為,在上級網信部門支持下對60個違規賬號關閉“商品分享”(櫥窗)功能,永久關閉“小虞”“趙靈兒”“曲布”等粉絲量兩百萬以上賬號5個。
警方還提醒相關自媒體從業者,網絡不是隨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從業人員切勿造謠引流、非法牟利。同時,希望廣大網民積極舉報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線索。
文/記者 溫婧 實習生 張理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