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天全“大先生”,“蒼生大醫”陳懷炯

2023年09月21日16: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他力排眾議把百年家傳絕學捐獻給了國家﹔

他傳承中醫藥文化把一家診所變成了三級醫院﹔

他45年如一日從早上5點到晚上10點拼命工作,把一年過成480天,退休后仍堅持每天出診7小時,風雨不改。

他是國務院津貼專家,可診費僅收1元。

我們無法統計他這一生救治了多少患者,但是我們知道,他是甘阿涼三州人民心中的“大先生”。

他,就是“蒼生大醫”陳懷炯。

陳懷炯在為藏族同胞醫療。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陳懷炯為藏族同胞醫療。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二郎山下、青衣江畔的天全縣,位於雅安西北的漢藏結合部,素有“西南鎖鑰、南詔咽喉”之稱,是西南地區的民族走廊、康藏門戶,域內外50余縣(市、區)、500萬漢藏羌彝同胞繁衍生息。

陳氏骨科的第三代傳人陳懷炯及其弟子們就在他一手創辦的天全縣中醫院坐堂行醫。一坐65年,他被天全縣民和藏羌彝同胞尊為“大先生”。

大醫精誠:翻越萬水千山去看您

15歲坐堂,60歲退而不休,在65年的從醫生涯中,陳懷炯以博大精湛的中醫骨傷技術救治了不計其數的骨傷病人。他精湛的醫術在於他望、觸、叩、動的診查手段和中醫正骨、接骨續筋的技術。

大先生牌匾照片 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大先生”照片。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早在1982年,著名作家魏巍在天全縣採風紅軍遺址時腿部受傷被送到中醫院,“大先生”仔細觀察了他的受傷部位,用手一摸就判斷出骨折的位置。由於當時中醫院沒有X光機,魏巍被送到縣醫院拍片,結果X片子顯示結果和“大先生”的判斷絲毫不差。魏巍由此嘆服,並決定由他治療。治療20天后,魏巍康復出院回京。“大先生”也因此與魏巍結下深厚友誼。

2022年3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15歲的珍珠降措在打籃球時小腿骨折,父親擔心這次骨折會留下后遺症,決定到天全縣中醫院找“大先生”治療。從德格縣到天全縣700多公裡,沿途過埡口、穿隧道,珍珠降措父親硬是開車10多個小時,翻山越嶺地把珍珠降措送到天全中醫院。

一位甘孜的藏族農民騎馬時不慎摔成重度骨折,和家人一路打聽來到醫院時已是晚上10點過,“大先生”一邊和患者聊天,一邊替他接骨療傷,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治療。

陳懷炯為傷者檢查。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陳懷炯為傷者檢查。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甘阿涼地區山高路遠,但這裡的人們一旦受到骨傷,仍然願意翻山越嶺到天全縣找“大先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擁有家傳絕學和無上名望的“大醫”,卻一生淡泊。早在民營醫療野蠻生長的時代,曾經有資本找上門,願意和陳懷炯一起新建一家由他管理的民營醫院,他拒絕了。這個投資人沒有想到的是,“大先生”如果要以醫掘金,當年他就不會把馳名川西和藏區的“陳氏骨科”捐獻給國家和人民。

敬佑生命:一個人一家醫院一座城

陳氏骨科是家傳絕學,傳承200余年,是“醫武結合”的中醫骨傷醫藥技術,主要運用於中醫臨床診療骨折、筋傷、開放性骨折,慢性骨病等患者﹔核心的診治技術是陳氏手法復位術、小夾板固定術、點穴按摩術、陳氏骨科傷藥外敷內服、陳氏骨科康復鍛煉等。

1975年,陳氏骨科第三代傳人陳懷炯決定將一向秘傳的家學和診所捐獻給天全縣政府。

彼時的陳氏骨科診所早已小具規模,聲名遠播,為什麼要將祖傳百年的絕學精技無償捐獻?陳家人不得其解。尤其是跟著陳懷炯一起行醫的兩個堂弟更持有不同意見,后經他苦口婆心的介紹,陳家人終於理解了他的“苦心”。

在陳懷炯看來,他的“苦心”就是:單靠個人和家族力量無法救助更多的老百姓,隻有依靠國家的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把醫院做大做強才能惠澤更多蒼生。陳氏骨科為祖傳家學,如果不進行開放式的傳承,也很難進行進一步創新和提升,獨門絕技終將失傳。

一個人、一座醫院、一座城,力排眾議的捐獻彰顯著“大先生”“苦心”的偉岸。當初的“苦心”,正是陳懷炯行醫為民的初心使命,也是先人開創“陳氏骨科”的初心使命——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思想引領行動。陳懷炯將陳氏骨科診所、陳氏獨門骨傷診療手法和祖傳藥方捐獻給天全縣政府以后,很快成立了集體所有制的城關鎮外科醫院,祖傳秘方經過他和弟子們守正創新的研發,形成了各種獨具特色和療效的丹、膏、散、丸,使用率極高,使成千上萬的骨折病人重新站立起來。

陳懷炯在工作中。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陳懷炯在工作中。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48年后的今天,當初的醫院已經發展成為今天佔地80畝、750張病床,有1個省級重點專科、1個省級重點專病建設單位、6個市級重點專科,年門急診超50萬人次、年手術10000余台次、年出院18000人次的現代化中西醫結合三級乙等中醫醫院——天全縣中醫院。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天全縣常住人口為13.2萬人。然而,天全縣中醫院年度門急診卻有50萬人次。對此,陳氏骨科第四代傳人、天全縣中醫院院長陳若雷介紹,醫院的病人三分之一來自雅安地區、三分之一來自成都市周邊地區、三分之一來自甘阿涼地區。

甘於奉獻:一站65年 一年過成480天

2005年,作為醫院創始人的陳懷炯在院長任上“退而不休”,繼續在骨傷科門診的坐堂行醫。說是坐堂,其實站著的“立診”。據說,這樣的“立診”從他15歲就開始了,65年從未改變。

2023年9月8日6:00,天全縣中醫院骨傷科門診大廳患者已排成長隊。

大先生在工作中。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大先生”在工作中。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大先生”和往常一樣騎著他的“電驢”准時趕到門診,快步走進診室。3個助手早已做好了准備工作,他快速取下挂在牆上的白大褂,一邊穿一邊快速掃描就診台上的挂號單,轉身走向一個手臂骨折的患者,簡單地問了幾句,然后轉身告訴身邊的助手如何備藥用藥,接著走向另一個患者。

10:00,診室走廊外又增加了一列長隊,診室內候診的患者多達10人,“大先生”和他的3個助手一陣忙碌,站著問診,躬身診查、上藥、治療。陪同採訪的天全縣中醫院黨辦干事小楊說,“大先生”的診室無法做到“一人一診”,患者太多,他和助手們隻能同時給幾位患者治療。就是這樣“站立問診,躬身治療”,“大先生”要在診室堅持7個小時,每天接診近100人,處置住院病人多達60人,每年解除數以萬計患者的痛苦。

“大先生”總是在忘我工作、拼命工作。退休之前,他從早上6點到醫院干到下午3點回家休息,下午6點又到醫院工作到忙到晚上10點甚至更晚。有人算過,按照8小時工作制,“大先生”幾乎每年多工作120天。他從不過周末,每周僅周二下午才休息半天,即便是女兒結婚,他也僅僅調休半天。退休以后,他返聘回到醫院,依然堅持每天6點就到醫院為患者診治到12點,至今已17年。

大愛無疆:蒼生大醫1元診病

孫思邈曰: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凶,顧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大先生”陳懷炯,一個掌握家傳絕學的中醫學傳承人,一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高年資專家,他的挂號費僅是1元錢。

1959年,從繼承陳氏骨科私人診所開始,陳懷炯就免費為貧困患者治病﹔1975年捐獻診所以后,他的挂號費僅收0.5元,此后堅持28年。到2005年,因為收費方式改為計算機收費,他才把挂號費調整到1元。就這1元挂號費,已經堅持了17年之久。盡管醫院多次動議再次提升挂號費,但他依然主張隻收1元。他說:“來這裡看病的多是山區老百姓和少數民族同胞,生活艱苦,收入不高,開醫院就是要降低門檻,讓老百姓看得起病。”

一位外地病人帶老伴在“大先生”處就診,“大先生”怕他趕不上班車,就先給他們診治,還拿了幾盒藥,沒想到才收4.60元。

一位外縣的老太太下肢骨傷,兒女將她送至“大先生”診室便悄然離去。老太太身無分文,又舉目無親,“大先生”不僅為她接骨,還溫言細語安慰她,解除她的各種擔心。老太太痊愈后,“大先生”不但免去老太太所有的費用,還派一位醫生專車送老太太回家。

多年前,內江市一位手臂受傷患者因長期的四處求醫而貧病交加。在他絕望之際聽說天全的“大先生”有“絕活”,無奈此時他已家徒四壁,隻能步行求醫。從內江到天全300公裡,這位患者一路襤褸。“大先生”聽了他的求醫經歷以后,不僅免費為他治愈了骨病,還資助他回內江的路費。當這位患者在接過錢的那一剎那,忍不住淚如雨下……

陳懷炯為患者治療。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陳懷炯為患者治療。天全縣中醫院供圖

門診部主任高志濤是天全本土人,關於“大先生”的德高望重和免費看病的故事他從小耳濡目染。他說,“大先生”對患者總懷悲天憫人之心,見到那些打開手帕數毛票的患者就說“不夠算了,下次補上”,有時候還為那些遠道而來的貧困患者資助回家的交通費﹔尤其在藏族同胞心中,“大先生”聲譽卓著、大愛無疆。醫院裡有個櫃子裝滿了藏族同胞送給陳懷炯的哈達,每條哈達都是一個動人故事。

《禮記曲禮》曰:“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隻有人格、品德、學業上能為人表率者方謂之“大先生”。陳懷炯是什麼時候被西川地區老百姓尊為“大先生”,已無從考証。

鄰居們都說,陳家仁義厚道、家風家訓很好,經常上門為鄰裡免費看病,遇急難危重患者常常不顧風雨不顧星夜上門親診,他本人被尊為“大先生”,2個堂弟被尊為“二先生”“三先生”。

採訪后記:

陳懷炯是新時代健康中國的“大先生”

在天全縣中醫院的拜師儀式和員工培訓中,醫院強調全院醫護人員要牢記“大先生”精神。“大先生”精神內涵是:大醫精誠、大公無私、大愛無疆、大道致遠。

作為中醫藥學傳承人、骨科醫療專家,陳懷炯先生有健康中國堅強理想信念、有高尚醫德情操、有精湛的絕世家學技術、有大慈惻隱仁義之心,他堪稱健康中國的“大先生”﹔他恪守醫德醫風醫道,修醫德、行仁術,懷救苦之心,堪稱“蒼生大醫”。(薛育建、王凡、王文憑)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