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多項水資源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四川亮點將亮相世界水資源大會

2023年09月06日07:5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川亮點將亮相世界水資源大會

●牽“牛鼻子”。加強取用水監管,綜合採用法律、監督、檢查、監測、統計、管理等多種手段,從水資源管理前端、中端、末端協同推進

●創新試點。針對水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用途管制情況等進行督察

●深化改革。統籌協調保障多領域用水,解決水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化解地區間行業間用水矛盾

9月11日—15日,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將在北京舉行,四川省精心籌備,屆時將向世界展示四川水資源領域的亮點。

作為水資源大省,四川近年來著力念好“管水經”——全省水資源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多項工作和改革實踐走在全國前列,探索出一條豐水地區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之路。

嚴格“控總量” 牽住取用水監管“牛鼻子”

近日,水利廳公布數據,去年四川省總用水量達251.56億立方米,比2021年增加3%。

“這個數據背后大有深意。”水利廳水文水資源處負責人表示,在去年夏季全省遭遇極端高溫干旱天氣、抗旱用水大幅增加的背景下,用水量同比隻增加3%難能可貴。

與此同時,相比2021年,去年全省農業用水增加3.9%、生活用水增加1.4%,但同時工業用水減少2.7%。

“有些領域用水有所增加,在其他領域就要想辦法減少,這樣才能控制好用水總量。”上述負責人介紹,我國實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即把水資源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約束條件,而在整個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中,用水總量是最核心的指標,居於“管總”的地位。

早在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四川2030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339億立方米。“這是一條不允許逾越的‘紅線’。”上述負責人表示。

為了控制好用水總量,四川省多方發力,嚴格取用水行為。“監管好取用水行為,是控制好用水總量的關鍵環節。”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省把取用水監管作為“牛鼻子”,綜合採用法律、監督、檢查、監測、統計、管理等多種手段,從水資源管理前端、中端、末端協同推進。

以工業領域取用水監管為例,四川省推動“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在省級化工園區認定領域率先落地,以規劃水資源論証情況為重點內容,完成了3批23個化工園區涉水認定。此外,四川省還完成對100家省級開發區的規劃水資源論証情況的檢查,對88家未開展規劃論証工作的園區組織“補課”,強化水資源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

多方“強抓手” 創新開展水資源督察試點

6月26日—30日,成都水文中心的工作人員先后前往成都市大邑縣、龍泉驛區的10家取用水單位,對取水許可審批、取水設施運行、水資源稅征收等進行了逐項檢查。

“大家此行的另一個身份,是水利廳駐成都市水資源督察工作組,這也是我們工作組首次在成都開展水資源現場督察工作。”成都水文中心副主任、水利廳駐成都市水資源督察工作組成員黃碧波介紹,今年5月,四川省正式啟動水資源督察工作,首批選擇了成都、遂寧、宜賓、達州、眉山5個試點城市。

“開展水資源督察在全國是首創。”水利廳水文水資源處負責人介紹,作為水資源大省,探索建立水資源督察制度是四川省水資源管理的一項創新舉措。

根據方案,四川省將針對水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用途管制情況,取用水管理和有償使用制度落實情況,水資源配置、集約節約利用和保護等其他情況進行督察,讓水資源剛性約束真正“剛”起來、“硬”起來。

除了強化水資源監管,優化水資源調度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今年3月1日,《四川省水資源調度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從省級層面對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進行了規范,這項工作也走在全國前列。

省水資源調度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用水結構相對單一,以農業為主,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四川省用水結構已擴大到灌溉、防汛抗旱、生活、工業、生態、發電、航運等多元方向,形成了“1供+7 需”的新格局,“用水結構的變化涉及多方權益,必須通過有效的協調機制來實現各方共贏。”

此外,四川省還積極探索形成“大水調”機制,即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牽頭,通過加強多部門合作,協調流域(區域)以及各類水工程之間不同調度需求,開展防洪、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多目標聯合調度,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水資源調度管理方面,目前四川省的“抓手”變得更多更強,已全面建立起“法規+規章+大水調機制+流域技術支撐”的管理體系,水資源管理制度基礎不斷夯實。

提升“動力源” 以水權水價改革驅動發展

8月16日,涼山州喜德縣陽光溫泉大酒店有限責任公司將節余的5萬立方米地熱水水權,協議轉讓給西昌市航天溫泉娛樂城,獲得轉讓費1.5萬元。這是四川省首宗地下水水權交易,也是涼山州首宗水權交易。

去年四川省啟動水權水價改革,目前累計完成各類水權交易66宗,交易金額264萬余元,交易水量超1483萬立方米。

水權水價改革改什麼?水利廳水權水價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解釋,通俗來說,水權水價改革就是要加快明晰初始水權和水資源分配,同時還要研究怎麼給水利工程供水進行合理的定價。

“水權水價改革是四川省水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水利廳廳長郭亨孝表示,水權水價改革是四川省水利事業發展的突出短板弱項,必須抓緊補課,十分緊迫。

為何賦予水權水價改革如此重要的地位?

水利廳水文水資源處負責人表示,面對“1供+7需”新格局,深化水權水價改革,對統籌協調保障多領域用水,解決水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化解地區間行業間用水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權水價改革,把水權水價改革寫進了2022年省委“一號文件”和省政府工作報告。

水利廳水權水價改革領導小組以課題研究與試點示范為載體,不斷探索實踐。一是確立了16個研究課題,涵蓋了水權分配、用途管制、定價機制、農業水價、水權交易等全環節﹔二是確定了“3+8”試點示范改革框架,試點項目涉及流域、灌區、水庫、區域等4大門類。

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四川省水權水價改革試點的持續深入推進,已初步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基本構建起全省水權水價改革的“四梁八柱”,水資源的價值屬性得到不斷激發。(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邵明亮)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