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成立70年:實現兩次“千年跨越” 發展成就恢弘
人民網成都9月4日電 (記者劉海天)在今日下午舉行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阿壩州委副書記杜海洋和阿壩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許磊介紹了阿壩州慶祝成立70周年活動的相關情況。
會上,杜海洋介紹了過去70年來,阿壩州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
杜海洋介紹,阿壩州素有“川青咽喉”“治藏依托”之稱,面積8.42萬平方公裡,戶籍總人口89.7萬人,是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的主要發生地,是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水源補給區,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崢嶸七十載,在黨的光輝照耀下,阿壩兒女砸碎封建農奴制枷鎖,闊步踏上社會主義道路,以砥礪奮進追逐千年夢想,以團結奮斗迎來千年巨變,實現民主改革和全面小康兩次“千年跨越”。回望過去,一幅幅恢宏壯麗的畫卷徐徐展開:
70年裡,阿壩堅持一體保護、系統治理,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的發展之路。阿壩堅持生態立州、綠色興州,接續開展退耕還林、防沙治沙、草畜平衡等行動,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82.9%,水土保持率達88.2%,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率95%以上,“中華水塔”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阿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創新成立“黃河護河隊”,若爾蓋山水工程順利實施,大熊貓國家公園落地挂牌,若爾蓋國家公園加快創建,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3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30萬畝,恢復退化濕地31萬畝,建成黃河干支流生態防護帶742公裡,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達到“五個100%”,正全力爭創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州,鬆潘縣、九寨溝縣已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汶川縣、九寨溝縣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其中九寨溝縣為全國首批。
70年裡,阿壩堅持綠色賦能、低碳牽引,走出了一條趕超跨越的發展之路。解放初期一窮二白,“木頭經濟”拉開工業序幕。后來,水電崛起發揮支柱作用,旅游騰飛調優產業結構,阿壩經濟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漸次蝶變。經濟總量從1953年的0.24億元,躍升到2022年的462.5億元,增長1926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7萬元、1.83萬元,分別比1953年增長了146倍、281倍,增長幅度位居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前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阿壩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加快建設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年發電量突破200億度,鋰電產值跨過400億大關。阿壩州率先開展全省現代草原畜牧業試點示范,首創“牦牛保險”,“淨土阿壩”品牌聲名鵲起,汶川櫻桃、紅原奶粉遠銷全國。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設,10年接待游客3.4億人次、收入2829.2億元,川西北生態示范區能級十足、活力迸發。
70年裡,阿壩堅持基建開路、交通先行,走出了一條聯通開放的發展之路。成阿公路突破“零”的困境,九寨環線實現“網”的覆蓋,映汶高速駛入“快”的車道,九黃機場插上“飛”的翅膀。公路裡程達1.56萬公裡,開通航線11條,1200公裡“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全域覆蓋,川甘青結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成型。電網、水網、通信網快速延伸,實現全域覆蓋,紫坪鋪水利樞紐入選國家“百年百項杰出土木工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區位格局構建新版圖,實現戰略性重塑。汶馬高速直抵馬爾康,久馬高速聯通川甘青,川青鐵路實現“零”的突破,都四軌道開啟全國首條山地軌道先河,紅原機場架起草原漫游空中廊道,九黃機場即將開通四川省第二個航空口岸。全球首個梯級水光蓄互補電站——春廠壩水電站建成投產,阿壩至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即將落地,5G基站、充電樁等新基建、新設施加快覆蓋,“四向通道、全域拓展”新態勢加速形成。
70年裡,阿壩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走出了一條人民至上的發展之路。民主改革轟轟烈烈,阿壩群眾有了自己的生產資料。西部大開發吹來時代春風,新農村建設、牧民定居行動、帳篷新生活接踵而至,群眾生活條件躍上新台階。“掃盲”“普九”“十五年免費教育”春風化雨,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7%。醫療資源延伸覆蓋,14個綜合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阿壩人的人均壽命從35歲提高到75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交出漂亮答卷。創新推動“五個一批”計劃、“十大扶貧”行動,全州13個貧困縣(市)均提前1年脫貧摘帽,606個貧困村如期退出,10.38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阿壩脫貧經驗”連續4年入選博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堅持以“三家園”建設為統攬,加快構建“一環二縱二橫四帶全域覆蓋”鄉村振興示范布局,“在淨土阿壩看見美麗鄉村”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70年裡,阿壩堅持風雨同舟、攜手同行,走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的發展之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賡續傳承紅軍長征播撒的民族團結思想火種,在和衷共濟、團結奮斗中詮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四個與共”理念。特別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支援重建,創造了感天動地的人間奇跡,書寫了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凝聚了氣壯山河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更加深入人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阿壩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探索推廣“五同工作法”,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3個、省級103個,覆蓋率達到85%,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深入開展“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全州3.5萬名干部聯系19.7萬戶農牧民和1.8萬名宗教界人士,開展法律政策宣講2.7萬場次,干群關系、黨群關系更加牢固。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像酥油糌粑一樣越揉越緊。
杜海洋指出,阿壩州七十年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生動地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先進的制度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無比旺盛的時代生命力,黨的民族政策具有無比強大的奮進感召力。
杜海洋表示,阿壩各族兒女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永遠感黨恩、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牢記囑托、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加快建成“一州兩區三家園”,共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