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護”兩年后有何變化?走進四川三星堆博物館

人民網成都9月3日電 (記者李平)近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媒體報道團一行來到開放不久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深入了解德陽市推動貫徹落實《四川省三星堆遺址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情況。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近600件首次和公眾見面的文物﹔同時,吸引大家駐足的還有經典珍貴文物、多件跨坑合體成功的新出土文物。如今的三星堆,已和幾年前有了大變化。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文物。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據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余健介紹,“從2019年開始,三星堆最新的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就開始了。2021年,備受大家關注的大規模的提取工作開始。這一年,《條例》施行,對我們的文物發掘、文物保護、陳列展示、規劃升級等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引與促進作用。”
“新出土文物會存在變形殘缺、斷裂的問題,同時還會有表面附著物、銅鏽鏽蝕層等,我們都一一做了處理。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大家對文物的重要價值有最直觀的感受,我們先進行了三維數據採集,通過數字模擬技術,將變形、殘缺、斷裂的部位進行復原。接著,我們用上了3D打印技術,1:1模擬還原了文物‘原本的樣子’。”余健說,目前尚未發掘完的5號坑、6號坑中還有許多精細的金箔、象牙、玉石器等。現在這兩個坑已被提取回了文物保護與修復館內,進行更為細致的發掘工作。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文物。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這能讓公眾第一時間了解到出土文物的現狀,也能夠了解到我們是怎樣對新出土文物開展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余健介紹,目前三星堆遺址新的6個坑已發掘17000余件文物,相對比較完整的文物有4000多件。為了更多地增加公眾參與感,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內,大家可以直觀地看到修復人員的工作場景。
目前,三星堆遺址聯合金沙遺址申遺正在全力推進中。余健介紹,當地組建了高水平的專家團隊和申遺團隊,推動申遺文本和遺產保護管理規劃編制工作,制定保護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遺產監測預警機制,力爭“十四五”期間完成申遺。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文物。人民網記者 李平攝
據了解,廣漢市人大常委會創造性地依托三星堆博物館這個“頂流IP”的效應,選址原游客中心,規劃建設集展覽、代表“家站”功能於一體的廣漢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將解說展示、民意收集貫穿參觀體驗的各個環節,搭建起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新平台。目前,實踐中心的規劃設計已完成,預計明年2月竣工投入運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