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讓古樹名木“活”起來

瀘州推動公園城市與城市品牌有機融合

2023年09月03日07:4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瀘州推動公園城市與城市品牌有機融合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瀘州擁有豐富的古樹資源。近年來,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中心積極推動公園城市與城市品牌有機融合,對古樹名木等進行活化利用。

  8月29日清晨,在張壩桂圓林景區,一棵樹齡為160年的桂圓樹上挂著一塊印有二維碼的“身份証”,“身份証”上有這棵樹的編號、科屬、樹齡、保護等級和簡介等信息。

  “瀘州的古樹名木棵棵都有‘身份証’。”瀘州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為進一步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中心會同各區縣住建部門抽調專人對全市建成區古樹名木進行定期清查登記,對採集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建立完善身份信息檔案。同時,將登記在冊的古樹信息全部錄入到全國古樹名木信息系統中,通過系統可以清楚知道每棵古樹的詳細信息。

  據統計,目前瀘州市建成區范圍內二級古樹有13株、三級古樹有1380株、古樹名木后備資源(樹齡50—100年)4000余株,主要樹種有桂圓樹、香樟、黃葛樹、榕樹、荔枝樹等。其中,樟樹在城區內分布較為廣泛,特別是在忠山、鳳凰山。桂圓樹在長沱兩江沿岸均有成片分布,又以張壩桂圓林較為集中,百年古樹數量龐大。

  忠山、鳳凰山的樟樹,是瀘州主城區的一道靚麗風景和“城市綠肺”。

  “這裡用大玻璃當窗戶,伏案寫作抬眼便可看見山林,耳邊蟬鳴鳥語,可以用‘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形容。”去過忠山公園香樟書苑后,市民陳雅欣一下就愛上了這個地方,“簡直是理想中的書房”。除此之外,這裡還有百子圖文化長廊城市書房,因其環境雅致、裝修古朴,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閱讀打卡。

  一棵樹、一把椅、一杯茶,是不少瀘州人的日常。瀘州市江陽區白招牌社區正興隆街黃葛巷有1棵老黃葛樹,樹下一片蔭涼,路口的老茶館是人們休憩的好去處。

  今年春天,伴隨著古樹主題口袋公園建設完成,這條老街煥然一新。路邊茶館、理發店變成“黃桷樹茶館”“老街理發店”,往來間坐下休憩的居民增多了。古樹主題口袋公園,即以古樹為中心,利用周邊城市拆遷騰退地、邊角地、廢棄地和閑置地打造而成的袖珍公園。

  “黃葛巷古樹口袋公園位於老城區,具有老街巷、老茶館、古榕樹等有鄉愁記憶的元素,但也存在街道狹窄、設施陳舊、周邊建筑雜亂、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瀘州市公園城市建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此建設古樹主題口袋公園,不僅向周邊居民提供具有游憩功能的綠化活動場地,還能向市民講述瀘州市的古樹歷史文化。(郭蕎璐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芮菱)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