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用視頻展讀世界名著(名人書房)

本報記者 徐嘉偉
2023年08月31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李燕飛在閱讀。
  受訪者供圖

  掃碼觀看視頻

  通過二三十集系列視頻“看”完一本名著是什麼體驗?當人物關系被逐一梳理、拆解,書中情節被畫成動畫,再輔以故事發生年代及地點的背景介紹,一部經典名著如微電影般呈現在讀者面前。

  2021年,85后讀書博主李燕飛在抖音、嗶哩嗶哩(B站)等平台開設名為“1379號觀察員”的賬號,發布了“沙丘”“百年孤獨”“蘇東坡”等主題的系列短視頻,觀看量累計超5000萬次。目前已有百萬網友跟著李燕飛的視頻邊做筆記邊討論原著,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一口氣看完全集,感謝UP主整理”。

  近日,本報記者來到李燕飛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工作室,聊他深耕讀書內容,用系列視頻講讀名著,讓經典不再遙遠的故事。

  分享源於熱愛

  “這是我的第三個‘書房’,也是我現在的工作室。”李燕飛一邊介紹,一邊帶記者參觀。工作室面積不大,1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被兩張書桌、一台電腦和上百本書“塞”得滿滿當當。

  出生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李燕飛,性喜安靜,隻有聊起閱讀才能讓他打開話匣子。“我的老家方圓50公裡內可能都沒什麼人,獨處時間比較多,所以閱讀就成了我了解世界的方式。”回憶起小時候的閱讀經歷,李燕飛笑著說,“小時候大家交朋友,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玩別人家的玩具,而我交朋友是看上了別人家的書,想多看看《水滸傳》《西游記》。”

  李燕飛介紹,從小學看四大名著連環畫,到初中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紅與黑》《巴黎聖母院》等外國名著,再到工作后經常購買社科、歷史類書籍,他對閱讀的熱愛始終如一,並且能耐得住性子讀“大部頭”的書。

  正是這樣一份對閱讀的熱愛,讓他覺得讀書、分享書並不枯燥,每天在工作室一待就是12個小時,讀書、寫稿、做視頻。“因為我做的都是名著解讀或人物傳記這類相對嚴肅的內容,必須追求准確,付出的就要比別人更多。”談起視頻創作背后的努力,李燕飛表示,他的賬號在今年上半年增長了近百萬粉絲,壓力很大,每天醒來要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為觀眾奉上更加優質的內容”。

  從2021年9月發布第一條視頻,到2022年初發布“解讀世界名著《百年孤獨》”系列,再到當下正在創作的“解讀《紅樓夢》”系列,盡管接觸視頻創作的年頭並不算長,但李燕飛卻把它當作一份事業扎扎實實地在做,兩年時間裡,用150余條作品為觀眾帶來諸多“驚喜”。

  搭一把閱讀的梯子

  “我做的第一部系列視頻是外國科幻小說《沙丘》的講解,一共40多集,沒想到第一部就做到了這麼大的體量。”回憶起創作緣起,李燕飛表示,自己就是想消除觀眾對原著的誤解。“當時《沙丘》這部電影正在上映,大家對電影褒貶不一,正好我也讀過原著,所以想通過做視頻向觀眾完整介紹‘沙丘宇宙’的故事背景和劇情邏輯。”

  后來做《百年孤獨》的系列講解也是基於同樣的考慮。“很多人說《百年孤獨》太晦澀,人名難記、情節難懂,看完第一句話就讀不下去了,如果是因為這種原因放棄閱讀,我覺得非常可惜。”李燕飛向記者介紹,他對自己作為讀書博主的定位就是“一把閱讀的梯子”,希望通過視頻講解,讓更多人能順著“梯子”翻過曾經的“閱讀障礙”去讀原著,進而讀懂原著。

  為了當好這把“梯子”,李燕飛前前后后准備了3個月,看了6遍《百年孤獨》,還參考了4本相關書籍,查閱的外語論文、紀錄片等資料總計近50G。

  吃透原著,接下來就是最難的文案梳理。“文案不僅要忠於原著情節,還要結合當下的語言習慣適當加工,必要時加入一些網絡流行語,從而在十幾秒內迅速抓住觀眾注意力。”李燕飛說。

  反復修改打磨后,最初10萬字的文案被刪到4萬字,又擴充到8萬字,形成了30個分集講稿。歷經60小時的后期制作,這部總時長達3.6小時的“解讀世界名著《百年孤獨》”系列視頻如今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超1200萬次。

  “有網友表示,因為我的講解,終於看懂了《百年孤獨》,想找原著再好好讀一遍﹔有學生說我的視頻被語文老師當作課件,進了課堂﹔還有網友一邊讀一邊跟我分享他對人物和情節的看法,一直分享到他看完整本書。”回憶起觀眾的反饋,李燕飛如數家珍。在他看來,這些反饋比播放數據更讓他有成就感,也讓他堅定了自己在名著名家解讀領域精耕細作的決心。

  拓寬閱讀群體

  所有視頻中,李燕飛最滿意的是解讀蘇東坡人生經歷的系列,在抖音和B站累計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當我處在人生低谷時,蘇東坡的經歷鼓舞了我。做讀書博主后,我也想把心中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分享給大家,鼓舞更多人。”李燕飛說。

  為了讀懂蘇東坡,李燕飛買了兩本書,一本是《蘇東坡傳》,另一本是李一冰的《蘇東坡新傳》。他告訴記者,“做視頻時,《蘇東坡新傳》讀得多一些,當時不停地翻看、做標記,以至於把書都翻‘爛’了,后來又重新買了一套,來來回回一共讀了4遍。”

  “第一遍閱讀將蘇東坡的生平大概了解一下。第二遍閱讀,我會找出他生命中比較重要的節點,並圈畫出來。在之后的第三、第四遍閱讀中,通過這些節點,我會找一些拓展資料。比如,如果對北宋的制度、某一個相關人物或事件不了解,就需要去讀宋史,讀相關人物傳記,像章惇、王安石、寇准、范仲淹,他們與蘇東坡和北宋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李燕飛一邊向記者展示他在《蘇東坡新傳》中所做的標記,一邊分享了他的閱讀經驗——不隻讀一本書裡的內容,還要把所有的知識點通過網狀結構聯系起來。

  仔細分析李燕飛的視頻不難發現,在每一個系列的正式人物出場前,都會有很長的鋪墊,歷史背景、相關結論及閱讀方法等內容會被“前置”。李燕飛表示,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將自己的閱讀經驗分享給大家。

  如今,像李燕飛這樣做讀書博主的人越來越多,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讀者通過短視頻培養起閱讀習慣。上海理工大學日前發布的《短視頻時代的閱讀研究》顯示,超六成受訪者表示,“相比獨自閱讀,更喜歡短視頻這種互動性的閱讀體驗形式”,在紙質書閱讀較少的受訪者中,有71.4%的人認為圖書類短視頻能夠增強自己讀書的興趣,有70.4%的人因短視頻推薦而買過書。短視頻拓寬了傳統圖書閱讀的受眾群體,讓更多人參與到傳統圖書閱讀中。

  當然,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型閱讀形式並非傳統圖書閱讀的替代品,而是后者的一種補充,為數字時代大眾多元閱讀需求提供了一種新選擇。正如李燕飛的個人主頁簽名,“不一定改變潮水的方向,但是可以試試”,他希望自己的視頻能讓更多有心開始閱讀的人,搭著他的“梯子”往上走。“因為閱讀是一件主觀性很強的事。我通過短視頻表達的是我自己的觀點,隻有讀者親自去讀,才能從書中找到打動自己的點。我所做的一切才有價值。”李燕飛說。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