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走進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

近距離感受創新

葉曉楠 白家旭 周 晴
2023年08月29日08: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走進場館,手握球拍的機器人自如地顛著乒乓球﹔強勁靈活的手腕,機械臂上下揮舞為汽車車身進行點焊作業……這些看起來像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出現在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個個機器人產品不僅有著“智慧的手”,還有“聰明的腦”“智能的眼”,博得觀眾頻頻稱贊。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以“開放創新 聚享未來”為主題,吸引了約160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攜近600件展品參展,通過展示全球機器人前沿技術和最新成果,搭建技術產業交流合作與開放共享的平台。

  機器人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是經濟社會智能化變革的關鍵工具,將驅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實現蓬勃發展,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50%,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台。

  “機器人+”有哪些新亮點?近日,筆者走進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近距離感受機器人在工業制造業、農業生產、商貿物流、醫療健康、商業社區服務等各領域的創新應用。

  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會場A館,一台機械手臂正在自如地顛乒乓球,動作流利絲滑,不僅如此,它還能精准地將乒乓球顛進籃筐,且准確無誤地接住從籃筐滑下來的乒乓球。

  “這個動作如果採用傳統算法將花費大量精力,且對快變復雜的場景適應性較差,因此我們採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北京配天技術有限公司市場拓展總監胡亞寧向筆者介紹,京城機電旗下所屬北京配天機器人公司採用自主研發的進階版機器人智能控制器ReaLink-Motion,能讓機器人像人一樣學習揮拍的動作,做出正確的回擊判斷。

  “這款機器人基於自主研發的配天機器人大模型系統,將深度神經網絡和強化學習技術相結合,把教導機器人‘怎麼做’,轉變為簡單地告訴它‘做什麼’,從而實現低代碼甚至零代碼部署,讓機器人在快速換線、復雜動作場景下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京城機電副總經理滕明智說,看似簡單的顛球動作卻是對於未來機器人進一步向高精尖方向發展,提升控制能力的必要突破。

  當前,機器人呈現出人機共融、虛實融合、智能驅動、泛在交互等發展特征,產業逐步逼近變革躍升的臨界點。據了解,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和最豐富的應用場景,2022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超1700億元,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服務、特種機器人產量快速增長﹔品牌實力不斷增強,機器人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73家,10家機器人企業成長為制造業單項冠軍﹔市場應用加速拓展,服務和特種機器人在物流、醫療、建筑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帕西尼感知科技的多維面陣觸覺傳感器是一種用於機器人模擬觸覺的功能。在展館中,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恆第向筆者展示著他們帶有觸覺傳感核心技術的人形機器人產品,“我們的突破在於讓機器人的手也‘擁有’像人一樣的觸覺,人類的手依靠自身皮膚獲取觸覺感知能力,我們的多維面陣觸覺傳感器讓機器人也能有像人類一樣豐富、靈活的觸覺和基於觸覺反饋的閉環控制系統。”

  在“機器人+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展廳,防爆消防排煙偵察機器人、水域救援機器人、警用巡邏安防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在各自展位上盡顯風採。

  在申昊科技展台,大屏幕正在放映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作業狀態,利用雙臂行走運動平台及各類高精檢測系統組成方式,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可對輸電線路設備狀態遠程監控、關鍵現場一鍵抵達,周邊工況智能感知、基礎設施缺陷告警。

  “這是我們研發的新品,通過機器人對線路進行‘安全檢查’,不僅可以高效完成巡檢任務,同時也能降低成本。”申昊科技董事兼副總經理熊俊杰說。據了解,在通行不便的區域,傳統人工巡檢,一個班組一天僅能巡檢5—6座杆塔,而輸電線路機器人一天可以巡檢20余座,效率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我們的除冰機器人也為輸電線路的智能化運維添磚加瓦。”熊俊杰表示,除冰機器人以其自動上塔進線、多模式除冰等技術解決了傳統方式除冰中的一些難題。“機器人的‘上線’,將為輸電線路提供新的運維手段。”熊俊杰說。

  在農業展區,果園多臂採摘機器人頗為引人注目。機械手臂通過位置和光感靈敏伸出,准確抓住一個蘋果,讓觀眾對農業現代化和智能化有了更直觀的了解。據介紹,這款機器人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研制,通過機械臂和果實獲取裝置,實現採果、納果、儲果全程自動化採收,並具備晝夜連續作業的能力,每小時可以採摘400至550果,大幅提升了採摘效率。在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該設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果實受損。目前,該機器人已在北京、山東等地農田果園試用,很快就會推出量產機型。

  醫療機器人成熱點

  醫療機器人領域是本屆機器人大會的熱點之一。在“機器人+醫療”健康板塊,集中展示了機器人在手術、輔助檢查、輔助巡診、康復、檢驗採樣、院內治療、遠程醫療及院后康復追蹤等整體病程服務體系中的應用,以多功能服務醫療康養。其中,手術機器人展示出高精准度和操作的優勢,不僅讓手術更容易更精准,也有助於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精准的醫療服務。

  走近長木谷醫療展台,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手術設備,展台邊的兩個屏幕正在顯示機器人操作手術時的各項數據及畫面,一旁的機械臂正拿著骨科手術中常用的銼刀在骨頭模型上操作。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塊屏幕所展示著的是一台剛完成不久的手術中的真實場景,在這台髖關節置換手術中,這套系統將患處標記為顯眼的顏色,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處並對治療進程進行實時觀察,系統在隨后植入假體的過程中為醫生提供數據輔助,協助醫生找准假體安放位置,實時監測假體植入的位置與深度是否合適。“過去做類似的股骨頭置換手術需要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但是現在同樣的手術時間可以縮減到一個小時以內。”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關節外科主治醫師南少奎告訴筆者。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關節外科主任醫師柴偉說,在這套基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智能三維重建手術輔助系統的輔助下,可以在術前精確制定出適合患者情況的個性化三維手術方案,將手術精確度提升至96.7%以上。

  據了解,截至目前,長木谷已帶動700余家三甲醫院的數字化技術應用,讓重慶市巫山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四川省天全縣、貴州省余慶縣等縣域級醫院也成功開展了人工智能輔助關節置換手術,有數萬名患者獲益。

  除了專門用來做手術的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其他方面,機器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科重德展台,一台配送機器人正在模擬應用場景中的配送工作。“一般1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配送工作,使用者可以根據智慧物流機器人管理平台實時了解配送進度。”中科重德公司區域總監李濤介紹說。據了解,中科重德醫療配送機器人可以根據醫療耗材的特點和要求的不同對箱體進行定制,提升配送效率,單次最大載重量可達到100公斤,最多一次可以配送16單。“使用智能配送機器人完成藥品、檢測標本、無菌器械包、輸液包等醫用物資的自動配送,能做到無人化自動運輸,實現傳統的人工配送向智能化升級,提升了醫院的現代化管理水平。”李濤說。

  在服務機器人方面,健康養老的交互式機器人也有不少展示。

  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帶來了一款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陪伴機器人——“小麗”。從功能上來看,除了具備通話、拍攝、創建購物清單等常規功能外,考慮到老年人經常會忘記某個東西的存放地點,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讓“小麗”為老人創建物品存放地點備忘錄,在需要時可以直接詢問。不僅如此,“小麗”還能提醒老人服藥,並告知服用劑量與用藥事項﹔在出門時還會根據天氣情況提供出行建議。未來,森麗康公司還將開發更多功能,同其他智能設備一道,為老人安全保駕護航。

  機器人大賽受關注

  作為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一項重要內容,2023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也備受關注。本次大賽分為科研、應用以及青少年三大類共四項賽事,旨在促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並助力科研成果在多個領域實現落地轉化。大賽共設BCI腦控機器人大賽、共融機器人挑戰賽、機器人應用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四項賽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在北京郵電大學的展位上,一名參觀者正坐在顯示有“中國象棋”界面的電腦屏幕前,展台工作人員將裝有凝膠式電極的腦電頭帶佩戴在參觀者頭上,參觀者隻需集中精力,注視具有不同頻率閃爍的棋子以及可選路徑就能夠進行選子、落子、悔棋、認輸、求和等操作。

  “該項技術無需使用雙手,被試者通過注視刺激屏幕中不同頻率的象棋棋子,即可誘發關於該刺激頻率的腦電信號,腦電信號發送給中控端進行象棋邏輯處理,進而改變刺激界面刺激狀態。”來自北京郵電大學智能信息網絡與電磁兼容實驗室的學生徐運奇介紹,由於可以直接將中樞神經信號直接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別的指令,該項技術可被應用於漸凍症患者和運動失能病人的生活輔助中。

  在上海大學展位上,現場工作人員向參觀者展示了可穿戴式腦機接口疲勞測試系統。該系統通過採集腦電波信號,提取波段分析疲勞水平,從而實現疲勞預警。

  除腦機接口50周年技術成果展外,共融機器人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體驗。

  不同於與大腦和機器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系的腦機接口技術,共融機器人重點在於通過人機協同,實現智能化人機互動。“哇,右手做什麼動作,左手就做什麼動作!”筆者聞聲望去,隻見在東南大學展位上,參與者的左手放置在裝有仿蜂窩結構雙向柔性驅動器的手套裡,通過右手與電腦中帶有虛擬場景的康復游戲交互,柔性手套同步帶動左手做相同的動作。“這是柔性手部康復機器人系統,由柔性手套、控制箱和帶有虛擬場景的康復游戲組成,具有視、聽、觸和震動覺等多種交互通道。”來自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賴健偉說,通過與虛擬場景交互,手功能障礙者可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康復治療,這不僅能帶給患者具有沉浸性及趣味性的康復訓練體驗,同時還能增強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機器人大賽有很大的科普價值,能讓更多的人參與未來機器人的研發,擴充機器人創新的人才儲備。對於社會公眾而言,也有助於增強對機器人的了解。

  我國擁有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市場,根據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總體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應用場景顯著擴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協作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產品優勢不斷增強,創新型企業大量涌現。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英認為,機器人產業技術將加快融合創新突破,應用場景將持續擴展,大模型將成為機器人智能“大腦”,機器人生態將加速共融共生。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