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乘坐46趟車 他從成都“慢游”到北京

■ 今年來,“公交游”這種特別的旅行方式卻火了,不坐飛機、高鐵,不坐大巴,乘著公交、地鐵和輪渡旅行,不以到達終點為目的,而是單純享受慢悠悠的公交旅行,沿途欣賞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
■ 穿著短袖、短褲和拖鞋,背著雙肩包,成都32歲的互聯網創業者劉華強剛剛結束為期十天的北京之旅。作為“公交游中國”探路者之一的他,從2020年至今已完成了完整的五次公交游。他說,“我旅游的目的是感受路,而不是單純地‘趕路’。”
曾歷時71天
從澳門坐公交到北京
“從成都坐公交到北京的第一天,上午十一點半在三聖鄉坐56路到春熙路下車……”8月8日中午11:30從成都出發,8月17日下午2:00左右抵達北京,沒有在北京過多停留,劉華強隨即坐上返程的綠皮火車。點開劉華強的社交平台賬號,“從成都坐公交去北京”系列8條旅行日記視頻已更新完畢。
劉華強的老家在仁壽縣。“幾年前,仁壽縣開通了前往成都的公交車,親戚進城一趟隻需要6塊錢,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便宜的公交車還能通往這麼遠的地方。”劉華強告訴記者,那時,一個“奇怪”的想法闖入他的腦海,“我能不能從成都坐公交車去北京呢?”
由於成都到北京沒有可以串聯起來的公交線路,最終劉華強選擇了人口密集、平原面積大的東部沿海地區,並梳理了多套公交長途換乘線路圖。從2020年起,劉華強開始用實地公交游的方式來驗証路線的可行性,並先后完成了從上海到大連、杭州到洛陽、大連到武漢、澳門到北京等地的公交游。
其中,他歷時71天,換乘226輛公交車,途經100多個城市、5345個站台,從澳門乘坐公交車到北京的經歷,更是引發了全國熱議。“目前我已完整走過五季公交游全國線路,每次我都會將路程拍成短視頻,並在最后將這條線路途經的公交站點、所需的路費完整記錄下來,以供給其他公交游愛好者參考。”
此次重新啟動公交游,正是圓了劉華強最開始的夢——從成都坐公交到北京。穿著短袖、短褲和拖鞋,背著雙肩包,帶著手機、相機、充電寶,劉華強踏上了為期十天的公交游之旅。
旅途過程的新鮮感最重要
從8月8日啟程至8月17日到達北京,劉華強告訴記者,10天內他共乘坐了46趟車,花費406.46元。
“新鮮感”是劉華強的驅動力之一,“幾個月之前,我曾經再次踏上從廣州前往上海的路,但是走到一半我就回成都了,因為那一段路我已經走過。需要搭載哪趟公交車、票價多少、要坐多久,這些我都很清楚,所以這段路對我來說完全沒有新鮮感和吸引力。”
此次從成都前往北京,從寶雞到潼關、洛陽到北京的路程都是陌生的,這讓劉華強重拾了興趣,“是不是在這裡等車?這輛車到底會不會來?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確定的,而正是這種‘未知’吸引著我。”
除了趕路和欣賞沿途的風景以外,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進行互動也是劉華強旅途中的樂趣之一。“我坐過最長時間的公交車是4個小時,在路上很少睡覺,一般都會通過直播與網友們聊天。甚至有時我找不到公交站台和公交線路,還有很多本地人給我在線指路。”
發布了第一份公交游中國的換乘圖后,劉華強組建了“公交游中國”交流群。目前這個群有1600多人,聚集了來自全國的公交迷。事實上,從公交游全國旅行方式和路線的驗証者,到路線的制作和發布者,劉華強的身份已經轉變,“我已經驗証了這種旅行方式的可行性,不再需要身體力行地去一遍遍走過。現在我所制作的線路,會在公交游愛好者群和社交平台上發布,不少人都會去走,有時也會向他們征集一些視頻素材。”
“親身感受和‘紙上談兵’是不一樣的。對於很多人來說,山西、河南等只是上學時課本上的一個詞,黃河也只是想象中的一條河,更不要說城市中的飲食、生活、習俗文化了。所以我一直覺得對於孩子們而言,走出家門感受這些具體的城市是很重要的,城市的大街小巷、煙火氣,能夠讓他們對世界有更好的認知。”
對想要嘗試公交游的愛好者們,劉華強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一是不要嘗試掐著時間去坐末班車,這很可能會讓你在荒郊野外過夜,陷入到危險的境地。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堅持等待公交車,要考慮打車或者使用其他的方式趕路﹔二是在旅館或酒店過夜后,一定要檢查好行李和裝備再出發,否則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返回。”
公交游打開“新世界”的窗口
事實上,在劉華強的短視頻作品中,一直有人質疑他是否真的通過公交車完成了城市穿越之旅。在不少人看來,坐公交車是一件很累且不舒服的通行方式。搖晃的車廂、緩慢的車速和沉悶的空氣都會讓旅途顯得不那麼愉快。“但隻要不去趕高峰期,公交車是很寬敞、舒適的,又有空調,還能欣賞風景。”劉華強表示。
此外,劉華強還告訴記者,他的“公交游”對“公交車”有著線路號、價格和運營方等多方面嚴格的定義。“一般而言,有線路號的都是公交車,其中也包含地鐵﹔在江浙的某些城市,當公交車無法穿越河流時,輪渡也成了‘公交車’,它的收費一般在幾塊錢左右,使用的也是公交卡,這種交通方式一般在江浙地區較多。此外,票價很低的城際公交,明顯不以盈利為目的,也納入‘公交游’的交通工具范圍內。”劉華強表示,如果某輛車既沒有線路號,又非公交車型,票價還高,那就一定不是“公交車”。
一路走,一路直播,最多有五萬多人在直播間看著劉華強上車、坐車、下車,聽他講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在劉華強看來,公交游為他和關注他的網友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窗口,“一方面,我通過實地驗証了坐公交游中國路線的可行性,也為很多想玩、想旅游的成都市民提供了公交游的攻略參考﹔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通過沿途直播和短視頻,為四川甚至全國各地的網友呈現更真實、更‘有血有肉’的城市。”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呂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