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開班授課 將“改娃”做出新高度
私人訂制“改娃”需求不斷增多 新興職業改娃師悄然興起

青春派職場 不拘一格找工作 新探索
嘴角向下,下嘴唇微微抿起,露出淺淺的唇紋﹔皮膚細膩,柔霧般的腮紅給臉龐帶來一抹紅潤﹔如果再仔細打量,濃密睫毛下那雙晶瑩剔透的眼中,還能捕捉到一絲深邃和憂郁。就這樣,一張隻有掌心大小的娃娃臉,經過改娃師的精雕細琢,瞬間透出生機與靈氣。
如今,這種技術已然變成一項新技能。隨著私人訂制“改娃”需求的不斷增多,改娃師這一職業也悄然興起。
潮玩孵化
娃娘們期待擁有獨一無二娃娃
純白色的房間內,電動打磨機嗡嗡鳴響著,幾個戴著防護口罩的年輕姑娘圍坐在一張大桌前,借著小台燈的光,各自專注於手中小小的、像面具一樣的娃娃臉。
四月(化名)正對著這些姑娘而坐,她面前的電腦屏幕上顯示著畫有各種眉形的PS界面。她時不時抬頭,查看伙伴們的進度和狀態。
這不是某個生產車間,而是四月自己的改娃工作室。
改娃,顧名思義,就是讓娃娃變換一種妝造。如今,四月做改娃師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據她介紹,這一新興職業完全是從“潮玩圈”中孵化而來的。
幾年前,買盲盒、玩娃娃成為青年群體的一大熱門愛好。然而,或是因為對所抽盲盒不滿意,或是對自己的娃娃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改娃的需求隨之日益凸顯。
在“娃圈”,BJD(Ball-jointed Doll的縮寫,指球型關節人形娃娃)、BLYTHE(品牌中文譯為小布)娃娃等類型的人偶娃娃最為人熟知。在年輕人入了買娃娃的大坑后,不少娃娘們(娃娃的主人)便開始不再滿足於給娃娃做簡單造型,而是希望它們擁有更精致的臉型和妝容。
“暗黑風、甜喪風、御姐風、軟妹風,甚至是怪誕風,大家期待擁有一個符合自己審美的獨一無二的娃娃。”四月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有些娃娘的要求可能會具體到要讓娃娃的眼睛下方有一顆痣,或是要臉上帶一點紅血絲……不僅如此,除了娃娃的面部,甚至連眼皮、后腦殼、膝蓋都會被要求定制作畫。
訂制改娃
根據工時材料需求情況定價
通常,娃娘們活躍於微博、閑魚等社交平台,因此,改娃師們也主要在這些平台進行宣傳和接單。
改娃師們一般會給娃娃凹好造型,再在社交賬號上發布改妝后的成品圖,以供娃娘選擇具體服務。四月說,這一步對於接單非常關鍵,所以為了給娃娃拍攝高品質“定妝照”,她前不久入手了一台相機,“相機能把娃娃的妝面拍得更清晰,能讓客戶看到更多細節。”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改娃師,網友們關注度和討論度最高的帖子之一就是改娃師的收入。據四月介紹,圈內一些頭部“大佬”級別的改娃師收費相當高,“畢竟價格都是作者自己定的。”
據了解,改娃師們在定價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就是工作量、工時、客人需求情況等。
四月主要做的是小布娃娃的改妝,由於這些娃娃大多價值不菲,最貴的售價可達十幾萬元,因此,改娃師的收費基准往往也比較高。四月現在的改妝費是每個娃娃3500元起步,在妝面之外,根據客人的個性化需求和加購情況,價格也會隨之變化。
在改娃師初酒(化名)看來,改娃師們各自擁有獨特的風格,越具有特點的畫風越容易吸引到願意支付高價的客戶。
初酒認為,由於現實狀況是改娃師少、訂單多、改娃周期長,所以BJD娃娃改妝目前還是一個賣方市場。 “像我這種‘小門小戶’的改娃師,工期都能排一個多月,那些‘大佬’們就更不用說了。而且‘大佬’們的出品多是一娃難求,同一款娃往往還會限量,所以價格也會標得更高。”
據盲盒改娃師贏寶(化名)介紹,相比之下,泡泡瑪特等盲盒娃娃的改娃費則比較“友好”。贏寶是一名家庭主婦,主要在閑暇時接單改娃。目前,她的改娃費用標價平均在200多元一隻。
據了解,截至目前,改娃師行業內還沒有明確的收費標准。娃娘們的認可度和評價就是衡量改娃師水平的關鍵標尺。
步驟繁瑣
需要歷經“打磨地獄”等環節
不光改娃的費用不菲,改娃的難度也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大,有比較深的門道。
“給娃娃化妝和給人化妝完全不同。”改娃師初酒介紹說,“起初除了一個大概面部輪廓,什麼細節都沒有,每根睫毛和唇部紋路都要改娃師親手畫上。”
以BLYTHE小布娃娃為例,改娃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拆娃:鬆掉娃娃后腦殼上的螺絲后,對臉殼和眼珠進行零部件的拆解。接著是要調整娃娃的面部輪廓,進行補土(對娃娃進行造型修補、塑造細節的過程)、修刻、磨改。“這一步,我們的行話叫‘打磨地獄’,需要用砂紙一層層將面部拋光。如果是我來做,最快也要一天的時間。”四月說。
在面部構造調整結束后,還需要噴消光漆(一種能使物體表面變得啞光,更好地附著色粉和顏料的物質),待消光漆完全晾干、味道散掉之后,改娃師才能開始用色粉、水彩顏料等繪制妝面。緊接著,在整個妝面完成后,還需要再噴一到兩層消光漆來固定妝效。最后一步是將娃娃的各種配件按照原樣組裝回去。
由於一些化學用品對身體有害,改娃師的工作對場所和環境也有一定要求,要在通風的場所進行,而且濕度還不能過大,否則不利於妝面繪制。四月介紹說,改娃過程中所用的油漆本身有毒性且極易揮發,因此,她需要全程佩戴防毒面具,穿防護服,不讓任何一寸皮膚暴露在空氣中。
創作難度
需腦洞大開為作品注入靈魂
在贏寶看來,所有技術活的要旨是熟能生巧。而改娃師的核心素養還在於要腦洞大、動手能力強、色彩感知力敏銳。
說到底,改娃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贏寶雖然是從去年才開始接單的,但到目前為止,她已經自創了五六十種盲盒娃娃的改妝造型。其中,熱門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各種水果造型的拉布布(泡泡瑪特盲盒系列中的一款產品)。
贏寶開始制作水果系列娃娃是在一次與一位娃友漫談后。由於那個娃友是拉布布的迷妹,同時又特別喜歡哈密瓜,兩人溝通時都想到“用哈密瓜做身子,嵌入拉布布腦袋”的創意。這之后,贏寶便打翻了“水果拼盤”,將蘋果、菠蘿、梨、山竹、荔枝等水果造型全都給拉布布“安排”上。此外,多肉小花盆造型、烤玉米、鹼水包等創意也被激發出來。娃友們還建議她嘗試包括包子、餃子、湯圓、蛋糕卷等在內的點心系列。
“老實說,創作的過程其實挺好玩的。單看一個水果或是單看一個娃娃很容易膩,但突然讓水果長出一張娃娃臉,這種結合就變得很妙。”贏寶說。
接下來,贏寶還希望做出更多的娃娃。相較於客人讓她照著某個成品去仿娃娃,全新的創意更能激發她的干勁和熱情。
“盲盒已經是批量生產了,如果改娃也要批量生產,那就沒太大意義了。”贏寶說,即便創意會讓改娃變得麻煩,但她覺得,通過自己的手去實現客人的想法才是最理想的工作狀態。
改娃師橘子(化名)對此十分認同,她說,想象力能夠為作品注入靈魂,動手能力其實是為靈魂塑造肉身。
目前,橘子的創作靈感大部分是來源於一些經典形象、影視作品、話題熱點等,她改過的賣價最貴的娃娃就是以《金陵十三釵》為背景展開創作的,“國風是我一直想嘗試的風格,以往的作品多以可愛的造型、明亮的色彩為主,而這個改娃融入了時代背景,在制作時也會有不一樣的共情體驗。”
改娃師橘子有一種強烈的自驅力,“改娃時間久了,總覺得作品該有一些新突破。”每當橘子出現靈感瓶頸時,她都會休息幾天,翻閱一些潮玩書籍,或是看些經典電影和動漫,“休息之后,靈感就比較容易閃現,那一刻,我就能滿血復活。”
開班授課
學改娃的學員已有70人
據了解,目前,很多改娃師像贏寶、初酒一樣,隻將改娃當做副業、愛好去做,不過,也有少數頭部作者,已將改娃作為全職工作。借由他們的付出,改娃工作變得更加系統、專業,改娃師這一新興職業也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四月現在的改娃訂單工期已經排到了明年3月,每月平均收入在1萬元至10萬元間。
學美術出身的四月,在成為全職改娃師之前,是一名服裝設計師。本身是娃娘的她發現,如果喜歡某個妝面,想要約某個大佬級別的改娃師基本排不上號,最終,她決定“自食其力”。
最初,為了練手,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無償接單的帖子,“為愛發電”了兩三個月。慢慢地,她開始正式接單,每隻娃娃收費320元,一個娃娃的工期平均需要一周多。后來,她憑借一個迪士尼樂佩公主造型的改娃案例,才成功打開銷路。
自那之后,四月決定辭職,回老家成都開工作室。今年2月,她開始招募學員,做改娃培訓。到目前為止,她已完成線上線下教學4期,學員約有70人,很多人專門從外地飛來找她。她們當中,有人剛辭職,想要轉變賽道進入改娃行業﹔也有一些白領、寶媽想把改娃師當做副業,學員中還有不少大學生。
四月教學時,還會給學員分享她的理念:每次開工,都要在腦海中為娃娃做一個全套的概念設定,努力去想象娃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會出現什麼樣的表情,搭配什麼樣的衣服……這是為娃娃賦予生命力的重要一環。
感想
小眾職業希望被更多人認可和接受
見証著四月開工作室、招學員,收入逐漸穩定,她的父母也對改娃師這一職業產生了認同。但四月坦言,當初她辭掉工作,家人並不看好。
關於這份新職業的議論,她最常聽見的就是“燒錢”和“不務正業”。在爸媽眼裡,還沒開工作室時的四月就像無業游民,賺點小錢就飄了。四月說,現在,她有了具體的辦公場所,爸媽才覺得是那麼回事了。
對於這樣一份冷門且小眾的職業,改娃師們要時刻頂住社會壓力,默默忍受一些圈外人異樣的眼光和態度。
前幾天,四月被物業找上了門。原因是她晾在家門外鞋櫃上的娃娃臉殼嚇到了鄰居,被舉報了。自那之后,四月每次晾娃都親自在門口看著。
四月說,那些在旁人眼中不被理解的工作,對從業者本身來說意義非凡。“相比普通公司的環境,改娃師的圈子裡人際關系更單純,日常工作也不需要和太多人打交道。”四月說,有學員把改娃當做副業后,調劑和平衡了原本單一的工作狀態,治愈了自己,完成了自洽。
“就像是一場童年夢境的延續,隻不過有人選擇玩模型、打游戲,而我們選擇養娃娃、改娃娃。”四月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借由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和理解娃圈,也能讓改娃師這個小眾職業被更多人認可和接受。
文/記者 王婧懿 實習生 梁欣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