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容易對治病救人“上癮”

給鄉親免費看 CT兩上熱搜

2023年08月22日12:2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給鄉親免費看 CT 兩上熱搜

廖正銀在查房。

遇見網紅醫生

  今年的8月19日是第六個中國醫師節。防病勝於治病,健康科普是衛生健康事業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省幾十萬醫務工作者中,就有不少人心系健康科普,他們中有的是“三甲”大醫院的專家,有的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普通醫生,有的是臨床一線醫護人員,有的是公共衛生人員……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他們利用各類公共網絡平台,以不同形式宣傳防病治病常識、健康養生之道等內容,讓更多群眾了解科學的健康知識。他們中有的已擁有百萬粉絲,有的科普宣傳點贊超過千萬。

  第六個中國醫師節,讓我們走近這些“網紅醫生”,一睹他們的風採。

  “看到你,我就放心了。”8月8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介入診療中心內,躺在手術室的患者一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廖正銀,便輕聲地說。術前,廖正銀會穿上30斤重的藍紫交替的射線防護鉛衣,麻利地走進手術室,安撫患者,再通過大型平板血管造影機的監控畫面准確找到為腫瘤提供營養的血管,快速做完手術。

  在難得的假期,廖正銀常開車回自貢市榮縣雙古鎮老家看望年邁的母親。而每當他一回家,就常聽到有人喊“廖醫生回來了”,這時,他總是熟練地接過老鄉們手上的CT片,對著亮處舉高,耐心給老鄉提治療建議。

  因為給鄉親們免費看CT片,被鄉親拍照上傳到短視頻平台,在2022年10月和2023年1月上過兩次新浪微博熱搜。而在登上熱搜之前,廖正銀也在2022年嘗試抖音,本身也是累積了480萬點贊的醫療科普短視頻博主。

  為鄉親免費提供健康咨詢超過30年

  在2022年國慶假期回老家探親時,穿著便裝的廖正銀在家裡給鄉親們免費看CT片提建議,鄉親隨手一拍的視頻傳至網絡后,廖正銀第一次上了熱搜。隨后在2023年春節,他再度因幫鄉親們看CT片走紅網絡。

  在網上流傳的視頻裡,穿著黑色夾克的廖正銀眉頭微蹙,在自家院子裡迎著光亮,舉著CT片認真查看,還有很多鄉親圍繞著他。視頻評論說他是“村裡的好兒子”“醫者仁心”“全村人的驕傲”……

  微博引起關注后,廖正銀總結了一些自己受歡迎的原因:“老百姓覺得看病難,尤其看名醫更難,生活在廣大鄉村的老百姓能看到大城市大醫院的名醫,免費看片順應老百姓的期望﹔其次,部分老百姓走過看病的彎路,花了很多錢卻沒有解決疑難雜症,這也順應了大眾對於腫瘤這種重病少花錢、看好病的朴素願望﹔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悲憫之心,對待病人要真誠。”

  當然,廖正銀也聽到一些質疑聲,“免費看診是不是一種炒作?是不是為了出風頭?”“是不是非法行醫?”等。廖正銀坦言:“我是那裡土生土長的人,能幫鄉親的忙就幫,這是對父老鄉親很小的回報。我隻提供治療建議,不採取具體治療手段,如果遇到其他領域的問題,我也會告知他們需要挂什麼科治療,讓他們少走彎路。”

  在廖正銀看來,工作時間為患者做好治療服務是“責任”,而休息時間為鄉親看診也不是“加班”,是一個基於醫者本色的小事,一種對家鄉人民的回饋。“我看CT片的速度很快,並不會佔用我太多的私人時間,而且看CT片看得越多,越能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一種積累。”

  不止幫鄉親們看CT片,廖正銀給鄉親提供免費健康咨詢服務已超過30年。他從考上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開始,在寒暑假回家時就有鄉親常向他咨詢一些問題,到后面畢業留院、攻讀博士,再到博士后、成為教授……這麼多年,他一直幫家鄉人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廖正銀說,他的父親是上過抗美援朝戰場的衛生員,服務過戰士也服務過父老鄉親,耳濡目染下,他也選擇從醫路。如今,他每次回鄉探親就像不定時“巡診”,家門口、田間地頭都是他的“看診台”。

  回到手術台上,廖正銀對手術過程講究“完美”“快准狠”,一些復雜的手術,他總是精准地快速找到血管,發現問題時有一查到底的韌勁,會為弄清楚一個醫學問題查資料到深夜。下班后,他會看玄幻小說,也愛追劇,“這是我釋放壓力的方式。”

  在真實問診場景中科普“介入”

  微博走紅前,廖正銀在抖音探索制作醫療科普短視頻已有一年。“我不想做照本宣科的常規科普,我要做‘真實’‘個性化’的醫療科普,讓大眾了解真正的介入微創治療是什麼,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不為吸引關注。”

  有了想法,廖正銀決定將拍攝地點直接放在門診。“拍攝短視頻時,都會與患者進行溝通,不會暴露患者臉部畫面和個人信息,在正常工作中順便拍攝與患者真實的互動,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也保証了視頻的真實,讓更多看視頻的網友有‘代入感’。”

  “你知道你的情況嗎?你不要緊張,你有多少歲了呀?”一條點贊量1.2萬的短視頻中,一位小細胞肺癌患者前來找廖正銀求助,廖正銀像朋友一樣和患者聊天,讓患者慢慢放鬆。

  目前,廖正銀的科普短視頻已拍600多條,短視頻平台上有68.3萬粉絲,視頻總點贊量達到486萬。

  “患者可通過短視頻提前了解一下我的治療風格,了解介入醫生的工作。不少同行也跟我說,學到了專業知識和溝通方式。”廖正銀建議,年輕醫生做短視頻科普要提升口才能力,要有換位思考能力,內容既要接地氣也要展現個人特色,才能在網絡平台上贏得一席之地。

  廖正銀談起從醫路上的一個遺憾。“十幾年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不夠,我治療過一個科學家,本來他隻能活2至3個月,通過採取一些介入方法的優化,他的壽命延長到5至6個月。但如果現在來做這個手術,結果可能就不一樣。”廖正銀希望通過短視頻讓更多人了解最新的介入技術,了解介入不僅僅是微創,而是能夠把以前不能治療的病轉化為現在能治療的病,救治更多人,比如,相當大一部分復雜的血管畸形、復雜部位的腫瘤等,一些年齡較大的不能開刀的腫瘤患者現在也可以介入消融手術進行治療。

  廖正銀目前還牽頭成立華西醫院疑難腫瘤多學科門診,主要負責腫瘤介入微創治療,針對無法開刀的疑難病症患者。下一步,廖正銀還打算開通海外賬號做國際傳播,希望吸引國際上更多的人關注中國的介入治療水平。

  “工作三十幾年,我還是沒有職業倦怠。”廖正銀笑笑說,“人的每個階段不一樣,治療病人時要多總結、多思考,保持興趣去多研究新東西,書本上的知識肯定是寫不完的,得在臨床實踐中找到。我這個人吶,就是容易對治病救人‘上癮’。”

  人物名片

  廖正銀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醫師,牽頭成立華西醫院疑難腫瘤多學科門診。因給鄉親們免費看CT片兩上熱搜。2022年嘗試醫療科普短視頻,累積480萬點贊。

□丁寧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馮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