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載人航天工程4000余項成果應用於各行業

航天育種年增產糧食約26億公斤

本報記者 劉詩瑤
2023年08月19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空間站已於2022年底全面建成,工程隨即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全面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8月18日,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等專家介紹了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特別是空間站建造期間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間技術領域取得的進展成果,以及未來發展前景。

  空間站在軌實施110個空間科研與應用項目

  空間站規劃和建造期,中國載人航天研制部署了一批國際領先的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設施,持續滾動開展大規模的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目前已正式運行,建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空間應用有序展開、成果頻現。

  首先,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國際先進的國家太空實驗室研究平台,學科覆蓋全面。中國空間站艙內25個科學實驗機櫃與一系列艙外設施接口,能夠支持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空間天文與天體物理等諸多學科方向的研究與應用﹔空間站平台為應用載荷提供強大的機、電、熱、信息、排氣以及機械臂、貨物進出艙等基礎支持條件﹔優化提升了貨船、人船天地往返運輸能力。

  其次,瞄准前沿戰略系統謀劃,構建空間站應用專家體系。建立了由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專家委員會、各領域專家組和科學討論組組成的層次化專家組織架構,廣泛吸納了能夠代表國家空間科學的最高水平的專家隊伍。

  同時,面向應用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優化應用項目征集、遴選、培育、立項和擇優機制。此外,還形成了完善的載荷研制能力和入站准入機制、強大的在軌實驗支持能力。

  截至目前,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110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領域,獲得原始數據近100TB,下行了近300個實驗樣品,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

  成果直接應用於生物材料、藥物、醫療和農業技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項實施起,就提出“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的理念,取得了大量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應用成果。

  載人飛船階段任務,安排我國當時規模最大、領域方向最廣的空間科學與應用計劃,29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均為國內首次開展,對我國空間生命、材料等基礎研究起到開創奠基作用﹔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進一步拓展了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實施了70余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空間站階段任務,立足建設國家太空實驗室,研制了我國覆蓋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最全、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艙外實(試)驗設施。

  服務國計民生,空間應用成果轉移轉化成效顯著。4000余項成果廣泛應用於國家各行各業。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生物材料、藥物、醫療和農業技術﹔微重力流體、燃燒和材料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解決國家材料短板問題、改進相關產品生產加工工藝等作出了貢獻﹔航天育種搭載實驗3000余項,育成主糧審定品種240多個,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種400多個,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逾3600億元,年增產糧食約26億公斤。此外,工程應用取得的成果還在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公共服務等國民經濟各領域廣泛應用。

  將長期高效運行國家太空實驗室,持續開展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

  林西強介紹,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將長期高效運行體系完善、水平領先的國家太空實驗室,持續開展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展望未來,中國空間站有望獲取一系列重大科學發現和一大批創新科技成果。

  基礎研究方面,瞄准宇宙起源演化、物質本質規律、人類太空長期生存等重大前沿問題,持續產出新認知、新理論,取得國際公認的重大發現和科學突破,為提升人類對宇宙的認知貢獻中國力量。當前正在研制的巡天空間望遠鏡,具有高空間分辨率,入軌后將開展17500平方度的大面積天區深場巡天觀測以及不同類型天體的精細觀測,預期在宇宙學、暗物質與暗能量、星系與活動星系核、銀河系與緊鄰星系等問題上取得豐碩的開創性科學成果。

  技術創新方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突破和掌握醫藥、材料、能源、信息等領域相關核心關鍵技術,服務國家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例如,通過開展空間材料制備研究,可為國家戰略急需材料的制備與工藝改進做出實質貢獻。通過空間干細胞與增殖分化、器官芯片與類器官、蛋白質結晶、合成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可為面向大眾健康的再生醫學、精准醫療、新藥開發等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

  實驗室能力提升方面,按照工程任務規劃,未來空間站將結合國際空間科學發展態勢與國家戰略需求變化,動態調整空間站維護升級策略,結合空間站艙段擴展,研制並上行新型科學儀器與試驗載荷,持續提升太空實驗室規模與水平。例如,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領域,擬布局哺乳動物培育、腦科學研究等儀器設備開展基礎研究﹔面向深空探測需求,建設受控生命生態系統驗証相關技術﹔結合基礎物理發展態勢,擬面向復雜等離子體研究布局新型科學實驗機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9日 04 版)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