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博物館“周一不閉館” “打破慣例”能否成慣例?

2023年08月19日08:0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博物館“周一不閉館” “打破慣例”能否成慣例?

中國國家博物館放票“秒沒”、三星堆博物館每天預約點擊超130萬次、成都博物館提前5天“蹲點”都約不上……攜程數據顯示,暑期以來,博物館產品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65%,較今年6月增長49%。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7月以來,“小眾博物館”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935%,攻略筆記數量增長224%。

  這個暑假,博物館成了名副其實的“最熱打卡地”。人們持續高漲的文化需求,也讓博物館接待供不應求成為一種“甜蜜的煩惱”。對此,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都宣布在一定時期內取消周一閉館。博物館破例取消“周一閉館”,獲得了市民游客的支持點贊,那麼,在博物館熱度不減的當下,“破例”能否成為“慣例”?

  周一閉館何以成為

  “常規操作”?

  “每逢周一閉館”,最初是歐美國家博物館的“常規操作”。據中國博物館學會社會教育委員會主任齊吉祥介紹,早在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就已經開始實行這一慣例。自1985年后,我國各地博物館開始逐漸形成周一閉館的慣例。

  打破這一慣例的,是假期期間公眾對於博物館井噴式的參觀熱情。記者了解到,近期,南京六朝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以及蘭州市屬9家博物館等全國多家博物館都先后實行起了“周一不閉館”的特殊政策。在成都大運會期間,成都博物館也打破“周一閉館”的傳統,連續18天、三個周一不閉館。“我們希望更好地回應市民游客的熱情,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成都博物館交流宣傳部負責人王立表示。

  作為公共文化場所,博物館有責任和義務為公眾提供充分的文化服務,而其實在沒有對外開放的時間裡,博物館也並沒有停止運轉,館內仍有許多工作人員在忙碌。王立告訴記者:“周一閉館,不僅是為了文物保護、展品保養,也給安全維護、硬件調試、設備檢修、人員調整和日常事務處理留出了相對集中的一個時間。”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表示:“看似只是閉館一天,但這短短的一天卻關系到整座博物館的正常運營。”在李明斌看來,短時間的閉館,可以讓博物館以更好的姿態迎接觀眾、提供優質服務。

  “選擇在周一這一天閉館維護,是出於周末觀眾參觀需求更大的考慮,也是博物館界經過長期探索,摸索出來的一條科學規律。”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執行館長張凱告訴記者。經過周末兩天的客流高峰后,工作日第一天的博物館通常會迎來人流量的一次驟減,趁著這天閉館,正好可以將對公眾參觀需求的影響降到最低。

  應急措施變常態

  需有配套支持

  今年的暑假已臨近尾聲,但“博物館熱”卻並沒有消退的跡象。近日來,記者多次嘗試預約成都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成都自然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的門票,都沒能成功預約上。

  “暑假期間,全國各大博物館為了最大限度滿足觀眾的需求,已經在多方面進行了努力和嘗試,包括取消閉館、延時開放等。但在我看來,這很難成為長久之策。”李明斌向記者坦言,“之前提到平時周一閉館時,博物館所需要處理一系列事務,如果取消了閉館,那麼工作人員就需要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處理。短期內,大家可以為了公共利益,付出更多時間精力加班加點地去完成,但是長期打‘疲勞戰’是不可持續的。”

  對此,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也曾在採訪中表示對博物館同行辛苦的理解和關懷,在他看來,應急措施要變成“常態”,必須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配套支持。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則從文物保護的角度提出:“文物也需要休息,特別是書畫類、有機質的文物很脆弱,對光照、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都有極高的要求,增加開放時長顯然不利於文物的延年益壽。”

  對於體量較大的博物館來說,取消一周一天的閉館政策面臨著諸多實際困難。而這個暑假,許多地方也開始嘗試通過“區域協調”的方式來緩解供需矛盾。

  記者了解到,杭州從7月31日起調整了52家市屬國有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實行分類錯時開放,調整后,11家博物館每天開放,17家周二閉館,其余24家維持原狀,希望讓更多觀眾每天都“有地方可去”“有東西可看”。“我認為‘區域協調’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對策,在一個區域內,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可以進行統籌,錯開閉館時間,讓公眾時刻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文化服務。“李明斌表示。

  館方建議做好攻略

  和錯峰“深度游”

  為了滿足公眾的觀展熱情,博物館還推出了很多新的舉措。例如,成都博物館就對票務預約機制進行了優化,每日開放門票預約已增加到1.7萬張,開館時間也延長到了下午6︰30。全國范圍內,浙江自然博物院還推出了“24小時博物館”。

  實際上,改善博物館供需不平衡的現狀,不能僅僅仰賴於館方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多名專家都提到,如今博物館裡觀眾“特種兵”式的打卡游是不可取的,提倡觀眾“有備而來”,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入博物館參觀學習,盡量“錯峰觀展”。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曾在採訪中表示:“不要都集中在暑假走進博物館,一年四季都可以挑選合適的時候錯峰出行﹔場館的選擇也可以更個性化、多元化,不要都奔著熱門館。”

  通過實地走訪,記者發現即便是在暑假期間,博物館也並非隨時都如此“火爆”。比如成都博物館,雖然在11︰00-15︰30的觀展高峰期,展廳內人滿為患,甚至連展櫃和文物都難以靠近,但每日9︰00點剛剛開館以及下午5點后,排隊和館內人流量相對較少。“建議大家錯開高峰期來博物館參觀,這樣一來觀展的體驗感也會大大提高。”王立表示。

  “現在大家對於‘文博游’越來越熱衷,文化需求很高,這是好事,但目前也存在著‘打卡式’參觀‘過盛’的問題,許多人來博物館並沒有了解歷史、學習知識,而僅僅是為了跟風、拍照、發朋友圈,甚至有時還會發生不文明行為,影響到他人的參觀體驗。”李明斌談道,“如果真正熱愛博物館、熱愛歷史文化,那麼我們更應該去提前做攻略,了解如何錯峰深度游,而不是圍觀打堆,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獲得更佳的觀展體驗,學習和感悟到更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茹懿 王嘉)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