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給錢“超好吃”,不給“不推薦”

野蠻生長的探店經濟亟待規范

2023年08月08日07:52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野蠻生長的探店經濟亟待規范

  如今,外出用餐前先在網上“種草”成了一些人的消費習慣,而網紅博主們以第一視角分享門店的環境、產品和服務,容易給人留下真實體驗的印象。當網上“種草”成為一種消費常態,與之相關的探店業務也蓬勃發展。

  網紅探店似乎帶來多贏局面:消費者獲得低價的套餐,網紅繼續發揮流量優勢將內容變現,商家獲得客流量,平台方拓展業務新版圖。社交媒體上可見度高的探店內容,培育新消費習慣的同時,也改變著商家的營銷方式。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探店行業缺乏行業規范,人員准入、機構資質尚無標准,存在虛假“種草”等情況。近段時間網紅探店帶來的消費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相關消費糾紛案例對責任方予以警示。

  網紅探店積極意義 給商家帶來更多客流量 幫助消費者提高購物效率

  所謂探店,是指網絡博主通過直播或者視頻等形式分享個人消費體驗,並對商家或品牌進行評價、推介的行為。“從促進消費的角度看,達人探店這種新的商業模式興起,對於商家和消費者都有一定積極意義。”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告訴本報記者。

  對商家而言,和探店博主合作可以擴大品牌曝光度,提高知名度和口碑。“探店博主通常會以實地探訪、親自體驗的形式進行評價和推薦,尤其一些粉絲量較多的博主能幫助商家直接吸引潛在消費者,由此帶來更多客流量和銷售機會。此外,商家還可以通過與探店博主合作,獲取用戶反饋和市場洞察,從而改進產品和服務,提升競爭力。”洪勇說。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探店博主發布的探店視頻能為消費者提供購物指南和消費建議。博主們通過實地探訪和體驗,分享自己的購物心得、產品評測等信息,幫助消費者減少試錯成本,提高購物效率。消費者則能根據博主的推介,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務,節省時間和金錢,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

  《2022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965%,抖音生活服務創作者超1235萬,抖音探店視頻達11億個。去年,有72%的入駐商家發布過達人撮合需求。商家通過平台發布商單507.11萬個,同比增長623.12%。探店達人短視頻為商家增收295億元,同比增長737%。

  網紅探店水有好深? “探店團購”無法退款 網紅探店強行吃“霸王餐”

  在流量和商業利潤裹挾下,網紅探店魚龍混雜,“濾鏡探店”現象屢遭吐槽。

  記者了解到,上海某自助火鍋餐廳在短視頻平台上被多位探店博主推薦為“高端自助”,用餐價格高達798元一位。市場監管部門調查發現,其所謂的“高級食材”用冷凍產品偷梁換柱,不少網友前往品嘗后,認為產品服務與宣傳差距甚大,商品價值與價格嚴重不符。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記者搜索“探店團購”,相關投訴超千條。在投訴案例中,團購產品無法使用、無法退款等問題較為常見,甚至還有門店倒閉團購券照賣的情況發生。

  魚龍混雜的網紅探店不僅讓消費者感覺“水分很大”,也讓一些商家叫苦不迭。一些受訪餐廳表示,一些網紅運營的自媒體賬號以“為商家進行宣傳推介”為由,要求商家為其免單。記者注意到,一些網紅賬號在同一門店發布測評前后矛盾,如對同一款炸醬面,有博主起初表示“太貴”“沒法吃”,之后的視頻中又改口稱“媽媽做的味道”,令人大跌眼鏡。還有的博主強行要求商業合作,吃‘霸王餐’。”但囿於維權流程復雜,即便遇到這種情況,商家也多選擇息事寧人。

  探店業務亟待規范 視頻如果附加購物鏈接 發布者必須顯著標明為“廣告”

  業內人士認為,各類探店亂象頻出,折射出對這一新興業態進行審慎監管的必要性。

  “網紅探店帶有一定的廣告代言性質,如果代言產品出現問題,網紅也要承擔一定法律后果,因此網紅及其背后公司應該承擔事前審查義務。”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表示,網紅博主如果在知情的情況下,依舊發布虛假宣傳的探店內容到網上,這種行為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此舉將有力維護消費者相關權益,推動短視頻平台健康有序發展。

  規范探店行為,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定正逐步完善。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提出,通過體驗分享等形式推銷商品或服務的視頻如果附加購物鏈接等購買方式,發布者必須顯著標明該視頻為“廣告”。近日,某公司發布的達人探店短視頻,因未標明“廣告”,被湖北黃石市場監管部門開出罰單,成為全國首起達人探店違法違規被處罰的案例。

  相關平台也在加大治理力度。《2022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以來,針對“虛假宣傳”“以差評勒索吃霸王餐”“不正當競爭”“虛假探店”等違規行為,平台處置虛假宣傳違規視頻182萬條、違規賬號60萬個。此外,平台先后推出《探店行為倡議書》《生活服務探店規范》,呼吁商家達人在合作過程中真實宣傳誠信合作,共同營造健康的探店環境﹔上線治理與判責能力,保障相關探店規范實施落地。(綜合半月談、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華網評

  及時填補“探店經濟”管理空白

  探店是線下店鋪的“連接器”,通過線上“引流”到線下店鋪,有助於線上對線下的賦能。除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探店也讓商業消費場景更加豐富。一方面,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創造了眾多靈活就業崗位和機會。

  然而,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新興業態,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加之缺乏行業監管,當前“探店經濟”整體上仍處於野蠻生長階段,虛假推薦、惡意差評等亂象在探店行業屢見不鮮。一些網紅博主探店時“看錢說話”,既讓一些商家苦於“被探店”,也讓消費者難識真偽,頻頻“踩雷”。受利益裹挾,部分網紅的行為已經偏離了探店本質,擾亂了正常的行業生態。

  在亂象頻出的背后,是行業規范缺乏、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部分網紅給錢就“超好吃”,不給則“不推薦”。抄襲、假數據、刷單等黑灰產業鏈一直“野火燒不盡”,讓不少網紅對處罰“無感”,下次可能換個馬甲繼續坑害消費者。

  從真實體驗分享到暗箱操作,“變味的探店”侵蝕行業健康發展。如亂象愈演愈烈,容易引發消費者擔憂,對這一行業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探店經濟”已到了要規范的時候。對此,應及時填補“探店經濟”的管理空白﹔強化行業自律,明確創作者在探店各環節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客觀真實的體驗感受向消費者推介,避免虛假宣傳﹔商家要從為消費者負責的角度,以真實換信任,提高消費體驗感,以高質量、好價格贏得好口碑。此外,強化監管力度,對抄襲、數據造假、刷單等黑灰產業鏈進行嚴厲打擊,助力打造更健康的行業生態。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