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大運會 助推成都體育事業發展(大運聚焦)

本報記者 范佳元 王永戰 鄭 軼 王 亮
2023年08月05日07: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市民在成都錦城湖公園綠道騎行。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市民在成都杉板橋籃球場內打球。
  本報記者 伊 霄攝

  今年夏天,“運動”成為成都熱度最高的詞語之一。大運會賽事精彩紛呈,掀起了當地全民健身熱潮。廣大市民在熱情觀賽的同時,也積極強身健體、享受運動快樂。

  一場體育盛會,能給舉辦城市帶來什麼?成都在啟動大運會籌辦工作之初就有清晰的思路,“大運惠民、共享辦賽”理念貫穿始終。用好用活大運場館,優化體育公共服務、營造城市體育氛圍……搭乘大運東風,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實在在。

  補短板,體育公共服務更充足

  “走,到公園耍起撒!”成都健身愛好者常常這樣呼朋引伴。隨著大運會的籌辦舉辦,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場所更多了。在風景秀麗的東安湖體育公園跑步,到鳳凰山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室內籃球場切磋球技,去城北體育館打乒乓球……49個新建、改擴建的大運場館,不僅承接各項大運賽事,更成為百姓健身的好去處。

  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表示:“近年來,成都新建、改造達到省級以上標准的體育公園22個,打造社區運動角示范項目200余處、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400余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服務市民健身年均超460萬人次。”

  如何用好用活大運場館?成都市體育局制定了《成都大運會場館開放惠民行動實施方案》,發布《大運場館“一場(館)一策”惠民開放清單》,有序推動大運場館應開盡開、充分利用。據統計,自成都大運會籌辦以來,大運場館累計開放近8萬小時,服務超過510萬人次,舉辦各類賽事730項、近2000場次。

  “大運惠民”落到實處,當地百姓感受最深。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負責人張彪表示,成都大運會籌備這幾年,社區乒乓球隊、太極拳隊、夜跑團、騎游隊等組織開展了近千場活動,運動健身、健康生活已經成為新風尚。“登山看日出、在城市綠道騎行跑步也很受歡迎。”張彪說。

  夯基礎,體教融合發展更扎實

  踢足球、打籃球、打乒乓球……正值暑假,成都市雙眼井小學的籃球場內卻十分熱鬧。上午9點,學校女子籃球隊的小隊員在教練帶領下進行訓練。運球、傳球、投籃,隨著一個三步上籃,隊員孫悅漂亮地完成了整套動作。

  據了解,孫悅平時就在學校參加籃球社團,暑假也不願停歇。“我們利用暑假時間,組織一些技能提升訓練,讓孩子們假期裡也有體育的陪伴。”成都市雙眼井小學體育教師劉崟灝說。

  以體育智,以體育心。自籌辦大運會以來,成都市把發展校園體育作為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全市各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每天一節體育課,支持學校將體育納入課后服務及周末托管、假期托管,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收獲健康和快樂。

  成都市內高校分布較為密集,本屆大運會訓練比賽場館近一半修建在高校內。成都市教育局體衛藝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不斷夯實青少年體育根基,創新體教融合路徑,激活學校教育和體育發展新動能,實現教育教學、競技體育雙豐收。”

  拓資源,賽會經濟效果更顯著

  成都大運會開幕以來,籃球比賽受關注度很高。中國大學生男籃首次亮相時,四川省體育館門前人頭攢動。球迷們高喊著自己喜歡的球員的名字,直到目送球隊大巴離開后才緩緩散去。

  2023年中超聯賽開賽以來,成都球市的火爆更是令人津津樂道。前不久,在“沖超”成功的成都蓉城隊主場,鳳凰山體育公園足球場上座率場均約4萬人。據了解,從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至今,鳳凰山體育公園已經舉辦約600場活動,其中包括200多場職業賽事,累計接待66.2萬人次。

  大運會是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第一棒。近年來,成都先后取得了2024年湯尤杯羽毛球賽、2025年世界運動會舉辦權,吸引了亞洲體育舞蹈聯合會、世界冰壺巡回賽亞太總部落戶。陳志介紹:“到2025年,成都計劃建成賽事體系完備的世界賽事名城,每年舉辦國際級和國家級賽事50項以上。”

  以辦賽為引領,大眾體育參與度不斷提高,賽會經濟效果也日趨擴大。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如今,舉辦大運會為成都帶來新的機遇。在未來,充分利用大運會遺產,加快推進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將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多活力與無限可能。

  “將重大體育活動同投資促進、品牌展演、文旅娛商消費、文化交流等一體謀劃,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投資和消費增量,最大限度發揮體育賽事給城市帶來的綜合效益。”陳志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5日 05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