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成都堅持“辦賽”與“營城”相結合——

體育產業為經濟發展增添動能

本報記者 張 帆 孫龍飛 王明峰
2023年08月05日07: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龍泉山看日出,自然風光美不勝收﹔環城綠道騎行,盡情享受健康生活……

  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天府之國”再次吸引全球目光。成都正張開熱情懷抱,向世界呈現一場具有中國特色、時代氣息和青春風採的國際體育盛會。

  堅持“辦賽”與“營城”相結合,成都推動全域同頻共振、營城興業惠民,激發了城市的生機活力。

  新建改建的體育場館和交通配套設施,帶動周邊地區舊貌換新顏﹔100公裡的環城生態公園一級綠道全環貫通,違建拆除、道路整治、社區美化,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愈發靚麗﹔頂級賽事帶來激揚活力,體育消費日益強勁,體育產業迎機遇,經濟發展添動能。

  來自全世界的青年運動員在成都成就夢想,擁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以嶄新的面貌走向世界,澎湃著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動能。

  突出辦賽惠民,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55歲的劉燕,是一位愛游泳的“老成都”,平時一有時間,就要扎到猛追灣游泳場的水池裡。成都大運會水球項目在這裡訓練,猛追灣游泳場經歷了18個月的升級改造。升級后的場館設備先進、管理智能,泳池干淨水質好,收費也很合理,這讓“懂行”的劉燕贊不絕口,也吸引了更多人前來消夏、運動健身。

  2021年7月,成都啟動“大運場館惠民行動計劃”,49個大運場館不僅承接各項大運賽事,而且服務市民的日常健身生活。

  全民健身在成都蔚然成風,也是“愛成都·迎大運”的題中之義。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共有體育場地設施6.41萬個,建成天府綠道超6500公裡、植入體育設施1700多處﹔2022年全民健身活動舉辦6000多場次,成都市民體質合格率達94.61%,連續7年實現提升。

  隨著“大運效應”的持續釋放,成都城市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

  位於龍泉驛區的東安湖體育公園是本屆大運會的主要場館區,從大運村一路前往,滿目皆綠。環湖步道四季景觀特色分明,仿佛一條珠鏈點綴在城市中,與奔跑休憩的人們相映成趣。

  一座座大運場館拔地而起或修葺一新,橋下、街旁、屋頂等城市“剩余空間”也變身成為“金角銀邊”,滿足人們運動休閑、娛樂社交等不同場景體驗需求。“小空間裡做好大文章,折射的是成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賽事營城和賽事惠民在這裡有機結合起來了。”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育局局長熊艷說。

  城市的“面子”靚了,“裡子”也要同樣出彩。

  成都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完善社區配套服務,增設便民設施,市民辦事更便捷,生活也更舒心。近兩年來,成都累計推動91個片區更新,實施改造老舊小區1202個,惠及居民10.7萬戶。

  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成都東西城市軸線、大運村至主場館直聯通道等13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項目建成通車,大幅提升城市交通快速通達能力,不僅保障大運會期間機動車、公共交通等快速集散,也為市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和選擇。

  3000余個社區、1300余所學校、1萬余場線下活動、3萬余個新媒體產品、700余萬人次參與“迎大運盛會  展文明形象”主題活動,成都堅持“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將大運會作為城市風貌品質特色和市民幸福美好生活雙提升的契機,立足城鄉社區、中小學校、公園綠道等基層細胞,每周組織開展各類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確保市民家門口“周周有活動,周周有看點”,發動廣大市民以觸手可及、力所能及的方式參與、體驗和分享大運盛會。每個成都市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態,攜手迎大運、講文明、樹新風,向全世界展示新時代城市風貌和精神面貌。

  擅長針織技藝的嬢嬢、婆婆們制作“大運團扇”,向各方來賓傳遞“團圓”“不見不散”的美好寓意。1000個大運會城市志願服務小站亮相成都街頭,用微笑為八方來客送出一次次友善溫暖的“小確幸”。在網紅景點熊貓基地,擁有百萬粉絲的動物界頂流網紅熊貓“花花”當起文明大使,倡導文明旅游……別出心裁的“花式”活動輪番上演,鐫刻在成都人文基因裡的熱情好客、友善包容被不斷激發和放大,透過大運會,成都這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時時彰顯著市井煙火裡的幸福之美,處處綻放出精神富足的文明之花。

  科技助力大運,激發城市創新活力

  成都古河雲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裡,一群研發人員正仔細分析三維仿真模型上的建筑設備運行狀態與能耗記錄。這套以“數字孿生”為核心技術的設備集合了“端+雲+大數據”,是專為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場館搭建的三維可視化管理平台。

  “有了這樣一個智慧‘大腦’,體育館內的建筑設備管理能做到實時、動態、可視化,運營維護效率大大提升。”成都城投萬館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曠說,作為一座現代化國際標准場館,鳳凰山體育公園真正落實了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理念。

  成都大運會不僅是體育的盛會,更是一場前沿科技的“大比武”。從集合了20余項專利的火炬“蓉火”,到全球首款帶應急服務功能的“蓉寶”機器人,再到植入“海綿城市”理念的新都香城體育中心……170多項技術成果為大運會數字觀賽、智慧服務和場館建設等多方面保駕護航。

  大運會能呈現如此豐盛的“科技盛宴”,源自成都多年堅持科技創新的厚積薄發。成都勇擔科技自立自強時代重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穩健有力。

  2022年,成都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15萬家,同比增長45.5%﹔全球城市創新指數排名第二十九位,5年提升了27位。

  “借助大運會應用場景,各類創新資源在蓉城匯聚,自主創新成果得到充分應用,為智慧大運添彩,為產業發展賦能,為營城惠民貢獻科技力量。”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長張翼說。

  對此,成都擬合未來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孟深有體會。從2019年3月正式成立團隊,到2021年4月躋身獨角獸企業行列,擬合未來的發展歷程與成都科技創新的發展同頻共振。一系列政策的扶持、當地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以及自由開放的科研氛圍,都為企業成長厚植了沃土。

  大運會期間,不少本地企業研發制造的智慧體育產品得到廣泛應用,並有機會觸達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這對於成都科創企業開拓更廣闊市場至關重要”,李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體育消費高漲,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夏天,足球是成都人繞不開的話題。66%!在中超前九輪比賽中,成都蓉城主場鳳凰山體育公園專業足球場成為平均上座率最高的球場。球迷們一聲聲“雄起”的吶喊聲賽過盛夏的熱浪,席卷了整座城市。

  運動點燃了激情,也帶來了新消費新業態。綠道上,騎行的人群川流不息,既鍛煉又減碳﹔公園裡,飛盤玩家不亦樂乎,時尚運動魅力四射﹔在三河村,村級足球賽連年舉辦,民宿、露營、咖啡館等新消費場景漸次鋪展,游人絡繹不絕……

  人人熱愛體育,城市充滿煙火氣——這是成都培育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賽事,進而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天然氛圍。知名賽事接踵而至,體育消費熱情澎湃。

  近年來,成都高質量舉辦了世乒賽團體賽、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國際乒聯男子和女子世界杯等近70項國際高級別體育賽事,培育了“天府綠道”“熊貓杯”等自主品牌賽事。以賽營城,成都在國際上贏得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籌備舉辦大運會,讓成都再一次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燈下,有了因體育而出圈的機會。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認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不僅有“辦賽、營城、興業、惠民”這樣的綜合效益,還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倍增器”的效果。

  在熱門賽事的巨大流量和體育消費熱情的推動下,成都體育產業和企業發展迎來更多發展空間。體育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刺激就業增長,提升城市的整體經濟活力。

  2020年,新都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為助力國家隊參加北京冬奧會集訓備戰,修建了目前全國最標准的旱雪訓練大跳台。由該旱雪場自主研發的“金針菇”旱雪毯已經出口10余個國家。

  大運興城,賽事興業。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578.6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突破2700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8.4%﹔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是10年前的約6.3倍。

  在新征程的新起點上,成都提出新目標:到2025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增加值佔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全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5日 01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