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看!直播間裡好戲開場

海外網 李雪欽
2023年08月04日09: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上海越劇院演員丁小蛙常在直播間與網友互動交流﹔北京京劇院演員索明芳發布的京劇《賣水》相關短視頻獲贊20多萬﹔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帶動青年演員直播唱戲……如今,直播間裡出現了許多戲曲演員的身影,不僅讓老戲迷們足不出戶欣賞喜愛的戲曲表演,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演員的一顰一笑看得真真切切,唱詞聽得清清楚楚,如同到了演出現場”“想起了小時候搭戲台子看戲的場景”“一下子喜歡上了傳統戲曲”……聚集在直播間的網友紛紛點贊。

  

  演員開辟新舞台

  “劈叉、摔搶背、連翻跟頭精彩極了”“付出多少汗水才有這功夫”“這武生真棒”……90后豫劇武生演員孫書旭發布一條武打動作的視頻后,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據悉,孫書旭經常拍攝發布關於台前幕后的短視頻。“不少網友覺得戲曲的服裝、頭飾、道具好看,發現戲曲很好玩,對中國傳統戲曲有了更多了解,我挺有成就感的。”孫書旭說。

  “銀燈結彩花成雙,玉蟾移步過東牆……”伴著悅耳的曲調,眉戶演員閆國婷在直播間為網友表演眉戶戲《屠夫狀元》中的經典選段。據了解,眉戶戲是地方稀有劇種。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一小眾戲曲形式的魅力,閆國婷借助直播和短視頻,為眉戶戲開拓新舞台、找到新觀眾。

  不少劇院以新穎的演出形式為戲曲注入活力,激發年輕觀眾的興趣。“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一場線上大戲在安徽省懷寧縣黃梅戲劇團抖音直播間開啟。隻見兩位年輕演員身著戲裝對唱,網友們大呼“過癮”。據了解,這個有著60多年歷史的劇團在直播間找到了黃梅戲的“第二舞台”,演員們憑著靚麗的扮相、扎實的唱功,吸引了超百萬粉絲。“直播給我們團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讓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朋友們知道了有一個地方叫懷寧,有一個這麼好聽的戲叫黃梅戲,好多朋友第一次聽黃梅戲就是在直播間,進而慢慢喜歡上黃梅戲。此外,演員通過直播收獲了不少粉絲和打賞,對個人收入狀況有一定改善。”懷寧縣黃梅戲劇團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適應線上觀眾快節奏的習慣,長沙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對一些花鼓戲選段進行了改造,在人們熟悉的內容中加入了新“梗”,讓它更接地氣、包袱更密集、更能留住觀眾。音樂節奏方面,長沙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還專門定制了開場的串燒,打破了傳統曲目的節奏,進行重新編曲。 

  或表演精彩片段,或呈現專業唱腔,或展示幕后妝造,或分享戲曲知識……戲曲演員走進直播間成為新風尚。《2022抖音戲曲直播數據報告》顯示,抖音平台已有231種戲曲開通直播,京劇、秦腔、越劇、黃梅戲、豫劇、昆曲廣受歡迎,不少瀕危劇種通過直播再現活力。

  助力戲曲文化傳承 

  “戲曲等藝術的傳承最怕沒有觀眾,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年輕人不喜歡,而是因為他們跟戲曲有隔閡、有距離,直播平台創造了這樣的機會,建立了一種聯系,推動年輕觀眾的培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練春海說,直播打破了審美界限,降低了消費門檻,線上觀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接觸到過去較難見到的劇種。

  “直播對戲曲傳播有較大助力。”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朱敏說,網絡平台上的直播除了播放名家、名劇和名段之外,還有小劇種、地方傳統劇目的相關內容,可以跨越地域展現小眾劇種的魅力。直播不是將線下演出照搬到線上,而是一種符合現代觀演習慣的全新表演形式,值得重視,可以讓更多人愛上戲曲並自發走進線下劇場。“通過直播,戲曲演員更有自信了,同時也讓更多年輕人、小朋友願意看戲學戲,這是戲曲未來發展的關鍵。”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年2月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提升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打造若干綜合性數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為推動戲曲傳播,相關平台紛紛拿出實招。2023抖音戲曲傳承季近日拉開帷幕,抖音推出《龍鳳呈祥》等100多部經典戲曲劇目,涵蓋京劇、豫劇、越劇、粵劇、評劇、昆曲、黃梅戲、河北梆子等劇種。快手通過生態構建、資源扶持、創作指導、商業變現等方式,為戲曲類主播提供更快的成長路徑和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戲曲抓不住年輕人,就沒有長久生命力。戲曲藝術傳播要多運用新載體、打造新場景,在年輕人活躍的平台呈現戲曲的美感和魅力。”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扎根傳統文化沃土,借助數字化“翅膀”,運用現代科技創新藝術語言,讓戲曲藝術上“線”入“雲”、刷“屏”出“圈”,既可以增強高品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能力,也有利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8月04日 第 08 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