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科學家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

讓更多年輕人看到科學的美麗(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涌現)

本報記者 吳 月
2023年07月31日09: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學生向科學家提問。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供圖

  核心閱讀

  呵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做科研要多交流多討論,勇於挑戰看起來不可能的問題……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期間,“科學家面對面”“青少年科學海報展示交流”等活動舉辦,搭建起青少年與國內外科學家對話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科學家們分享了從事基礎研究、開展人才培養的心得,期待更多年輕人看到科學的美麗,科學的真理。

  

  7月底,雨天的清華園分外靜謐,新清華學堂實驗劇場卻十分熱鬧。

  “是不是隻有最有天賦的人才能在理論數學上取得突破?”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一學生史博文向科學家拋出問題。

  “事實上,跟隨自己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大多數人都無法估量自己的天賦——如果你真的喜歡數學,深入學習、努力解決你感興趣的問題,才是成功的關鍵。”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教授考切爾·比爾卡爾答道。

  這是近日舉行的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青少年專場活動中的一幕。

  7月28日,為期兩周的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閉幕。在會議期間舉辦的“科學家面對面”“青少年科學海報展示交流”等活動中,國內外科學家分享了從事基礎研究、開展人才培養的心得。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喜歡、好奇的研究方向”

  16歲的史博文是“中學生英才計劃”的學員,正在導師指導下研究線性代數相關課題,“我很喜歡數學,未來也想繼續學習理論數學。但是,有時候我對自己的能力不太自信。”

  “教授鼓勵我,要研究感興趣的問題,不必太在意是否成名。我特別喜歡這個回答。”史博文說,“對我而言,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件事。”

  興趣、好奇心,是科學家們反復提及的關鍵詞。在基礎科學大會開幕式上,諾貝爾獎得主戴維·格羅斯將基礎科學稱為“好奇心驅動的科學”。在他看來,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就要讓孩子們盡可能多地探索、自己尋找答案。

  科學家的成長經歷印証了這一點。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主席、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回憶,初中時,學習歐氏幾何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在歐氏幾何中,由5條簡單的公設出發,竟然能証明那麼多條定理,令我驚奇得說不出話來。”

  “我期望年輕人能夠看到科學的美麗,科學的真理。”丘成桐說。

  在討論年輕人如何選擇研究方向、規劃職業發展時,科學家們鼓勵學生勇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選擇一條獨特而富有挑戰的道路。“我想到的第一點是,選擇自己熱愛的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說。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喜歡、好奇的研究方向,並全身心投入其中。”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戴自海接著說,“如果研究的問題是自己感興趣的,就不會覺得辛苦。”

  聽了科學家的分享,北京市第八中學教師侯越很有感觸,“多名科學家提到,科學研究要勇於發現問題。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並朝著目標努力。”

  “多看一些書,多聽一些演講”

  早上還在上海出席國際基礎科學大會衛星會議的丘成桐教授,晚上就來到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在“科學家面對面”活動現場與大學生和中學生代表交流。

  “希望年輕學者、學生們積極與世界一流學者交流,從而樹立明確的目標。”丘成桐說。

  為什麼要搭建交流平台?希望年輕人收獲什麼?

  “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丘成桐回憶,在自己的求學經歷中,有幸接觸許多重要學者。“在課本上看到偉大的科學家,與面對面接觸他們本人時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曾經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受到菲爾茲獎得主大衛·曼福德演講的啟發。”丘成桐一邊說,一邊望向自己提到的這位數學家。

  “所以,讓中國的小孩看到世界最有學問的學者、讓他們感覺自己也有能力做偉大的工作,這是很重要的。”丘成桐表示,大學者的演講可能對年輕學子有長遠影響,希望為中國學生提供這樣的機遇。

  多交流、多討論,是科學家們對青少年學生的建議。

  “學知識的時候感到迷茫,應該怎麼辦?”“花很長時間也解決不了問題,心情很沮喪。科研路上遇到困難時,如何調節情緒?”活動中,清華大學求真書院的本科生們提出許多問題。

  “這個時候要多和別人交流,參加討論班、與同行聊天。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或許別人的觀點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看法。”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辛周平說。

  “不僅要反復學習,還要不斷與其他人討論、交流,把不會的講出來,直到真正掌握。”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建議。

  丘成桐也建議,“可以多看一些書,多聽一些演講,尤其是大師的演講。他們的想法很可能帶給你啟迪。”

  在交流中,青少年的科學問題得到了學者的回答。“如果你還想知道一些細節,可以來我的辦公室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平在回答問題后發出邀請。

  “我有幸和菲爾茲獎得主等頂尖學者溝通交流,不僅學習到數學領域的前沿觀點,還了解到多個領域的交叉知識。”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學生王進一說。

  “你們的抱負還可以大一些,要勇於挑戰看起來不可能的問題”

  “我來問你們一個問題。”在與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大一、大二學生的交流活動中,丘成桐拋出問題:“在座的同學們裡面,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開始做研究?”

  丘成桐勉勵大家,一路學、一路做研究,對知識的理解才更加透徹,“做研究要花功夫,但越做,懂的就越多。”

  面對學生和青年學者,丘成桐鼓勵道:“你們的抱負還可以大一些,要勇於挑戰看起來不可能的問題,隻要你耐心充足,你能發現你實際上的貢獻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位於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會場的大學生海報展,展示了基礎學科學生的研究成果,吸引許多學者駐足。

  北京大學學生杜航的海報,展示了他與老師、學長們在相關隨機圖模型和平面臨界滲流模型領域開展的研究工作。在杜航看來,海報展為年輕學生提供了交流平台,讓大家走出自己的圈子,了解其他人關心和研究的問題,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從而產生更多新的想法。

  “我見到了非常優秀的同齡人,也看到了很多精彩的研究工作。這讓我更加相信,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做出漂亮的工作,能夠將數學發展的使命承擔在肩上。”杜航堅定地說。

  “中國的學生、中國的年輕人非常非常聰明。”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在談及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時說,“他們所需要的只是一點點的幫助——在大學的課程裡面學到一些最新的東西、遇到一些不錯的教授、鼓勵他們發揮好奇心和研究精神。這樣,他們的成長就會跟以前不一樣。”

  在丘成桐看來,舉辦國際基礎科學大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讓年輕人樹立遠大志向,“要讓他們曉得,人生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單純為了自己,也為了學術——找尋真理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希望他們能夠追求最高的榮譽。人生的榮譽是真理和真理帶來的美麗。”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31日 11 版)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