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校地合作結情緣 用平凡演繹不凡

——記人民大學到大和小學支教活動

2023年07月25日10: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暑期已至,剛剛安靜下來的巴中市巴州區大和小學校園,又傳來琅琅讀書聲和陣陣歡笑聲。這是14名中國人民大學支教學生,歷經28小時的火車、遠赴1500多公裡,從江南水城奔赴到大巴山深處的緣分開始,通過10天的支教生活,他們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塊成長,傾情守護了140名孩子們健康快樂、安全溫暖的假期和童年。

這是一次青春與遠方的旅程

一次支教歷程,短短10來天,對大山深處的孩子來說,也許只是成長中的一個照面。“那我能做些什麼,我能為他們帶去什麼?”這是每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出發前就揣進行囊的試卷。

“我想把自己一路走來接收的幸運分享給山區的孩子,這是我參與支教的出發點。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經歷讓孩子認識到世界之大、宇宙之廣,希望通過我的陪伴,走進他們的心靈,讓真心和童心相撞,共同成長。”支教大學生李靜雯這樣表露自己的支教初心。

“支教在我看來,絕不是一次心血來潮的旅行。它是一件既溫暖又偉大的事情,愛和奉獻是初衷,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讓孩子們相信讀書的力量,了解這個多彩的世界,並且在他們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支教大學生郭一帆認為支教的意義就在於此。

帶著疑問和思考,也帶著滿滿的情懷和信心,大學生志願者走進了大和小學。此次支教活動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團區委、大和鄉等單位積極配合支教隊工作,主動為支教學生安排食宿、教學場地,提供交通便利等。大和小學校長李繼良表示,對中國人民大學支教隊的到來感到十分歡迎和期待,希望通過這次支教活動,能夠激發孩子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這是一場理想與童真的交匯

支教過程中,志願者將參加暑期輔導的1-8年級共計140余名學生分為4個班,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志願者按照“因材施教、激發潛力”思路,提前與學校老師、家長認真溝通,精心設計了音樂、舞蹈、體育、科學、心理等滿滿的10天課程,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豐富多彩的知識盛宴。每天課程結束后,志願者們還會及時開展課后總結、交流經驗,探討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不長的相處時間裡,孩子們與志願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忐忑,但當我真正走進課堂、走近孩子們,看到他們從最開始的緘默害羞到逐漸開始表達自己、與老師打成一團時,課堂上被他們的畫作和詩歌裡表達的自由靈魂震撼時,我意識到,我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美好的回憶。”支教隊成員龐希然感觸頗深。

擔任天文課老師的支教大學生邢瑞說:“我以前是一個很冷漠的人,總覺得自己與世界之間有一層無形的隔閡,但在這次支教中,我一次次被孩子們感動和治愈,我發現我不僅僅是在教他們,他們也在教育我,這讓我第一次體會到‘宇宙很大,但生活更大’。”

12日,支教隊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主題為“讀書能否改變命運”的辯論賽,其中,反方同學提出了“如果很努力讀書沒考上大學怎麼辦?面對無法承受的家庭負擔和可能引發的家庭矛盾,還要繼續讀書嗎?”兩個問題,“靈魂拷問”讓支教隊成員陷入了沉思。

接著,大學生們對孩子們說,讀書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不可忽略的,雖然前行的路上可能有困難,但自始自終不能忘記讀書的意義,要不斷地尋找讀書的機會,努力靠讀書改變我們的命運。至此,讀書的種子重新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六年級學生李好表示,以后一定更加刻苦學習,以大哥哥大姐姐為榜樣,去人民大學找他們,做像他們一樣的人。

這是一次鄉村振興與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

除了支教,大學生們還開展了感悟鄉村振興、感受紅色文化等相關活動。

12日晚,支教大學生走進巴州區大和鄉民間雕刻藝術家李積芳鄉村藝術館和巴州區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參觀,感受民間藝術的無窮魅力和現代農業產業經濟的蓬勃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由紅色基因培育出,巴中是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區,紅色文化資源富集,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16日上午,在團區委的帶領下,支教團成員到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參觀,在紀念碑前重溫入團誓詞,並懷著崇高的敬意為烈士獻上鮮花,在庄嚴神聖的氛圍中再次接受精神洗禮,向英雄致敬。隨后,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共同參觀了南龕摩崖造像。

下午,支教團成員懷著敬仰之情又前往界牌紅軍烈士紀念館,認真聆聽老館長的講解。志願者們在一幀幀歷史圖片前駐足,在一件件珍貴文物前止步,眼前重現了紅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的情景。

“在回溯巴中紅色歷史中,我們看到,老一輩無產階級先烈們在艱苦歲月中卓絕奮斗,用生命書寫革命史詩。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當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庄嚴承諾。”支教隊成員黃永怡說。

這是一段由校地合作迸發出的青春接力

“老師,你們明年還來嗎?”“老師,我知道你們快要走了,謝謝你們的陪伴,希望你們不要忘了我。”“老師,這是寫給你的信,我要努力考上人大來找你……”結業儀式上,孩子們和支教老師依依惜別。

志願者郭一帆感動地說:“我一定不會忘記,那個趴在我耳邊悄悄說‘老師我給你折了一個愛心,你去辦公桌上看看嘛’的女孩,那個教我說四川話逗我笑的男孩,還有他們課堂上專注的眼神、操場上恣意的汗水、看向我們時腼腆的笑臉。”

“希望同學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共青團巴州區委書記龔婭為孩子們和支教老師送上祝福。同時,巴州團區委將與人大青年志願者協會簽訂為期2年的支教結對協議,通過這一場“雙向奔赴”的接續,為巴州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為人大學子提供成長平台。

在慰問座談中,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黨委書記伍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李銘對支教大學生深情寄語,希望同學們堅持“人民大學不負人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受時代脈搏,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黨委副書記、區委常委、副區長靳興初為大學生們送上慰問禮物,同時表示將積極牽動人大和巴州的聯系,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關系,加強人才引進交流培育,不斷開創校地共建新局面。

一段不長的時間,結下了漫長的情緣,在這場跨越山海的征途中,生動支教故事書寫的青春詩篇讓巴州、人大兩地有了更深的牽挂和聯結,2023-2025,這場青春接力將一直延續……(吳岩)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