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敘永苗族蠟染扎染非遺作品亮相成都大運村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在即,大運村也將於7月22日正式“開村”。日前,敘永縣苗族蠟染扎染非遺作品已“入駐”大運村東盟美術館開設的公園城市主題藝術展,和瀘州多項非遺一起在成都大運會展現瀘州文化元素和城市魅力,迎接成都大運會的來臨,共同吸引世界的目光。
敘永苗族蠟染扎染作為藝術展吊頂裝飾展陳亮相。據了解,此次代表敘永參展的共四幅苗族蠟染扎染作品,蠟染兩件,扎染兩件,大小分別為15米×1.2米、2米×1.2米,由敘永縣秀成蠟染非遺工坊非遺傳承人楊安平和陶富秀兩位老師共同完成。
作品設計運用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手法,通過點、線、面的立體感呈現,整體以左右對稱結構,將特色非遺元素融入現代文化﹔其中,蠟染扎染以苗族傳統元素為主,如蠟染石榴花寓意富貴吉祥、好運連連,多子多福﹔象征幸福和諧、堅強勇敢的百鳥之王鳳凰鳥,代表堅強勇敢、愛情甜美、生活幸福﹔喜鵲鳥寓意喜事臨門、熱情好客﹔太陽花象征自強不息、欣欣向榮﹔還有蝴蝶紋、山茶花、心蓮花、魚紋圖等10種苗族崇拜圖騰,希望大運會“十全十美”。據介紹,楊安平還結合瀘州八景、永寧八景等現代元素進行創作,連接歷史與現在、聯通現在和未來,凸顯瀘州敘永特色,“與時代結合,守正創新才能讓傳統技藝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總長度34米,是目前做過最長的作品……”據敘永縣秀成蠟染非遺工坊非遺傳承人楊安平介紹,從接到任務到作品完成前后用時半個月,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在提交成品前的一天還一天一夜沒有合眼。楊安平講,這次創作很倉促,要是再有機會,作品一定會更加完美。
苗族蠟染、扎染作為光輝燦爛的民間文化代表,蠟染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棉麻布匹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后即現出美麗的花紋,主要經過繪圖、上蠟、染色、脫蠟、漂洗等工序而成。扎染在四川稱蜀纈,是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制作工藝主要分為結扎和染色兩部分。
此外,敘永縣秀成蠟染非遺工坊制作的50個苗族蠟染十二生肖中藥材香囊也作為瀘州特色展品入選。(鄭雲霞、賓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