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黃金灘”蹦野迪火了 流量狂歡背后的鄉村機遇

2023年07月09日08:15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黃金灘”蹦野迪火了 流量狂歡背后的鄉村機遇

  在熱鬧非凡、迸發出生命力的鄉村活動背后,鄉民對於鄉鎮文化精神建設的需求是什麼?

  當地如何借這種新形式的活動促進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商業和服務業的繁榮,這是一個新課題。

  今年,不少人的社交平台上,大數據推送的成都地標不是時髦的太古裡,也不是游客扎堆的熊貓基地,而是一處聚集了上千人的蹦迪新網紅地——黃金灘,這個“鄉村大舞台”突然火了。

  “每晚7:00-9:00,相約戶外黃金灘”,抖音上最火的一條視頻高達六七千萬播放量,#成都大型野生蹦迪現場#也隨即登上微博熱搜。吸引人的不只是嗨爆全場的勁歌熱舞,更是一群特殊的蹦迪群體——平均年齡50-60歲的叔叔、嬢嬢,他們擠在一起,雖然跳得沒章法,但不妨礙迸發出超強感染力。其中也有一些爭議,主要是擔憂人群聚集可能產生安全隱患。

  黃金灘到底在哪裡?為什麼突然就火了?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記者兩次探訪黃金灘現場。

  現象

  有人從浙江、廣州趕來 車輛排幾公裡外

  “黃金灘”並不是一處沙灘,而是通往天府機場高速公路的一處輔道空地,位於成都天府新區白沙鎮。這裡每天五六點,附近鄉民先過來擺攤,接著是從溫江、廣安等地驅車幾小時前來的外地游客陸續登場。等到7點,附近鄉民從田埂上走下來,或是開著電動車載著一家三口前來,等到來的人越來越多,汽車排到幾公裡外,DJ音樂聲才開始在耳邊轟鳴響起。

  一位四五十歲的唐先生從廣安開車三小時,特意帶著自拍杆來玩。他告訴記者自己是做建筑生意的,抖音有幾千粉絲,來這裡就是為了體驗一下熱鬧的氛圍。從廣州趕來的時髦大叔曾師傅表示,黃金灘的蹦迪氛圍很像六、七十年代的迪廳,自己年輕時候就這麼跳。

  晚上7點,組織者們准時拉起紅色條幅、搭好簡易的舞台,換上印有黃金灘三個大字的專屬舞服,上千人瞬間佔滿了田埂旁的幾百平空地。舞台上還有主持人、領舞人負責搞熱氣氛,“露天舞池”裡平均五六十歲的大叔大媽伴隨著狂熱的節奏,面對面甩頭“尬舞”,跳得大汗淋漓。

  現場,組織者們還會邀請外地的朋友上台領舞,這也是他們搞熱氛圍的方式之一,為了讓外地朋友充分體驗現場熱情的氣氛。“有人是從溫江、綿陽、新都來的,甚至還有些人特意從浙江、杭州趕來,人家這麼遠來,我們肯定要熱情接待歡迎,讓他們回去可以宣傳咱們的熱情。”

  組織者戴哥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想減少人,而不是增加人,因為來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組織

  平均50歲的組織者 管理近500人的蹦迪群

  戴哥是白沙鎮茅香村人。黃金灘蹦迪最早由他和另外8人組織,核心成員大多是60、70后,都是親戚和朋友,大多退休或已不再工作。

  據戴哥介紹,早在一年多前,他們先在鎮上跳,但因為擾民被投訴,於是搬到黃金灘。從幾十個人開始,慢慢吸引到幾百人、幾千人,他們還組建了一個近500人的微信群,由核心成員共同管理。組織者們內部也有明確的分工。他們有主持人、有人領舞、有人攝影、有人管安全和交通。當天在蹦迪現場,記者看到組織者們自發豎立了警示牌,過程中幾乎每隔幾分鐘會提醒大家:請老人和孩子不要進來﹔請大家注意停車、注意配合﹔抽煙喝酒的都不要進來跳……

  在組織者看來,隻有分工合作、管理有序,才能夠長期地“玩”下去。黃金灘蹦迪隊伍不斷壯大,幾乎形成“自治”狀態。談及為什麼一定要蹦迪,而不是跳廣場舞,戴哥解釋,在鄉村大家的娛樂活動比較少,特別是中老年人。“我們這些人,說白了就是為了娛樂。廣場舞、交誼舞規則太多,動作記不住。但是蹦迪,大家想怎麼蹦就怎麼蹦。”

  消費低也是黃金灘擁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戴哥看來,市區裡的蹦迪是屬於高消費,他們並不能長久消費,但在黃金灘,音響、舞池全都是免費的,大家自然樂意來。

  組織者之一盧哥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向記者介紹,如今附近的鄉鎮都在學習黃金灘搞蹦迪場所,已經發展了七八家,幾乎全國各地都有人來這裡,“他們有的坐飛機來,有的坐高鐵來,有從重慶、廣東來的……黃金灘現在是真的火。”

  影響

  主播、商販 搭上經濟“順風車”

  主持人婷婷妹是組織者中為數不多的90后。除了主持,依靠黃金灘的人氣,婷婷妹和老公迎來了事業的小巔峰,婷婷老公和家人還在黃金灘支了一個燒烤攤,專門為前來蹦迪的人提供燒烤。

  除了燒烤攤,黃金灘儼然成了一個“小夜市”,賣水果、賣燒烤、涼面,有人甚至專門開車來賣衣服,現場還有各種小孩玩的娛樂設施,蹦床、搖搖車等等。

  吸引各方人氣,直播也成了黃金灘背后的流量生意。據一位主播浩哥介紹,他在白沙鎮生活了十多年,去年回老家做直播失敗后,又回到白沙鎮,觀察到黃金灘巨大的人流量,干脆專門拍黃金灘蹦迪,“抖音新號開了半個月左右,就有2萬多粉絲,有一天直接漲了接近一萬多粉絲。直播間最多有兩三千人收看。”在浩哥看來,黃金灘雖然是年前開始聚集蹦迪,但真正在短視頻平台上爆火是在今年。浩哥分析后台受眾群體發現,關注“黃金灘”的粉絲年齡基本集中在40-50歲。

  在現場,90后女生阿戢也在做直播。她告訴記者,自己是白沙鎮人,目前在成都麓湖附近做行政工作,下班以后就先來黃金灘蹦一會,再做直播賺點零花錢。目前直播間最多有兩萬人觀看,每個月都能收到打賞一兩千元。

  人流量來了,做生意、做直播的都擠滿了黃金灘,體驗感有了,在社交平台上得到傳播,黃金灘成了流量宣傳招牌。採訪現場,有人專門從外地來和戴哥詢問合作意向,據戴哥描述,此類的商業合作意向並不少,但大多都被他給拒絕了,“我們不敢接商業合作,害怕性質變了,萬一出事,咱們就要擔責任了。”

  隱憂

  治安、衛生、管理成焦點

  和開開心心前來“黃金灘”蹦迪的人截然相反,天府新區新興街道黃金灘屬地村梅家村相關工作人員明顯要擔憂得更多。

  村委會負責人表示,因為人流量過多,目前黃金灘存在著一定的發生踩踏事故、交通事故的風險。還有用電問題,“黃金灘”的音響需要從裸露的交通信號燈燈杆下方電箱“取電”,存在觸電風險,街道專門為此派了電工前去查看,杜絕隱患。在輔道旁的橋下空曠地擺攤,因為不具備消防設施,也存在一定隱患。

  考慮到來黃金灘蹦迪的人熱情很高,目前街道和村委會盡量以柔性勸導的方式讓蹦迪組織人注意安全。“每晚,我們工作人員和派出所的人員都會在現場,其實我們也想讓大家能找一個好場所,比如去社區公園、廣場上跳,那些場地會更安全。還有就是‘黃金灘’這個地方太火了,我們希望能分流到別的地方。”據了解,目前天府新區新興街道也在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幫助“黃金灘”蹦迪組織尋找公園等場地,希望接下來能夠能妥善地安排這些有娛樂需求的村民們。

  專家看法

  應理解關注中老年人

  娛樂和交友的需求

  對於“黃金灘”爆火的聚集現象,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段文杰更願意將其稱之為一場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活動具有群眾自發組織、自覺參與、自我娛樂的社會性質,在這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因素有群體效應、媒體影響以及運動帶來的積極體驗。

  相比“黃金灘”帶來巨大流量的獵奇感,段文杰也強調,或許更應該理解和關注其中折射出的中老年人娛樂和交友的需求。

  “從大部分中年人自發組織構成了黃金灘蹦迪群體,我們可以看到群體成員是有釋放壓力、娛樂放鬆的需求的,這打破了我們對中年人本該是沉穩、具備家庭責任感的形象標簽,也說明了社會部分忽視了對這部分群體的關注和關心。中年人階段在工作和家庭責任中承擔了很多壓力和責任,而積累的壓力需要不同的方式來放鬆,以保持身心健康。參與蹦迪活動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形式,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人產生積極情緒,讓中年人產生一種年輕、活力和挑戰自我的感覺,從而釋放累積的壓力和緊張情緒。同時,蹦迪活動不僅提供了運動和娛樂的機會,也為中年人提供了社交互動的平台。他們可以與同齡人或其他年齡段的人建立聯系,分享經驗和興趣,尋求彼此的支持和理解。”

  面對這兩年貴州村BA以及黃金灘這樣層出不窮的鄉村精神文化活動,段文杰提出了進一步思考,即除了看見鄉民表面上的自娛自樂,社會層面是否也應該思索:在熱鬧非凡、迸發出生命力的鄉村活動背后,鄉民對於鄉鎮文化精神建設的需求又是什麼?

  “通過此類活動,居民們能夠更加認同和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背景,增強居民對於自己所處鄉村地區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時也加深了外界對於鄉村地區的認知和了解。在活動形式上,也反映了鄉村地區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這種活動可以將鄉村地區的傳統藝術、音樂和舞蹈等文化元素與現代表演形式相結合,為鄉村文化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活動的舉辦可以促進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吸引外來游客增加消費,帶動當地商業和服務業的繁榮,為鄉村地區帶來經濟發展機遇。”(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昌娟 攝影記者 呂國應)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