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瀘州瀘縣推動縣域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07月07日11:5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近年來,瀘州市瀘縣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敢於下深水,敢啃硬骨頭,抓住改革紅利,不斷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縱深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持續推進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豐富醫共體建設內涵,為推動縣域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出“瀘縣經驗”。

聚焦黨建引領 把牢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標”

抓體系,夯基礎。健全黨委政府領導下的衛生健康工作機制,成立縣委衛生健康工作委員會,設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將3個縣級醫療機構黨總支升格為黨委,19個鎮級醫療機構黨支部整建制轉入醫共體黨委。將黨建工作寫入醫院章程,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以創建“黨建工作示范醫院”“標杆黨支部”為載體,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切實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抓責任,改作風。以“清廉醫院”建設為抓手,把警鐘長鳴裝在心裡、主體責任扛在肩上、監督執紀握在手中,開展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聚焦行政審批、基建工程、醫藥購銷等重點領域,嚴防腐敗行為發生。通過藥械採購監管系統和“三監管”平台,加強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監管,推進合理檢查、用藥、治療。積極開展廉政談話,按照上級訪下級、領導訪干部、一層訪一層的方式,廉政家訪覆蓋率達100%。

抓成效,促融合。建立完善衛生健康系統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工作機制。此前,構建黨委領導下的衛健系統疫情防控體系,累計調集黨員醫務人員7650人次參與疫情處置,133人次支援吉林、上海、海南和成都、廣安。建立“9.16地震”災后重建班子成員聯系包保制度,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攻堅小組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推進災后重建項目建成投用。

聚焦要素保障 深耕改革創新的“責任田”

落實資金保障。強化項目建設保障,整合中央、省、市項目補助和縣財政資金,投入近12億元建設瀘縣公共醫療衛生PPP項目,新遷擴建18個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提檔升級全覆蓋。強化信息化建設保障,財政投入1400萬元建成醫共體信息集成平台、雙向轉診平台、區域電子病歷系統,實行數據動態監管、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縣鎮村信息化提升全覆蓋。強化人員經費保障,2022年鎮衛生院預算6747.3萬元,每人保障6.3萬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算435.6萬元,每人保障9.9萬元,領先於全市其他區縣保障水平,實現待遇落實全覆蓋。

建強人才隊伍。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堅持急需、緊缺和高層次、高素質原則,引進高層次醫學人才。近3年通過公招、直招、高校招聘和定向培養等渠道引進專業技術人員175名,其中碩士、博士、高級職稱醫學人才6名。創新建立醫共體事業編制周轉池,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的原則,視人才需求變化,每3年動態調整。全縣醫共體編制周轉池共注入事業編制110名,其中3個醫共體總院共70名、20個分院各2名,為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可持續的編制保障。

完善激勵機制。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實行薪酬總量核定制度。公立醫院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分配辦法,分配向技術崗位、服務崗位、臨床一線崗位傾斜,合理提高高層次人才和作出突出成績醫務人員薪酬水平,醫療收入結構更趨合理,醫務人員積極性全面調動。加強全縣衛生健康工作目標管理,制定下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任期目標。打造醫共體的“利益共同體”,實現醫共體班子成員績效與綜合目標考核捆綁,調動領導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聚焦均衡布局 織密醫療服務的“保障網”

優化整合資源,強化區域服務能力。分別在縣境內國道線上布局縣人醫、縣二人醫、縣中醫院3家縣級醫院,分片統籌負責區域內鎮村醫療機構發展。按照“一主、兩副、四次、多點”醫療功能定位,“主中心”縣人醫按照“三甲”綜合醫院標准建設,強化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縣二人醫、縣中醫院兩個“副中心”按照三級醫院標准建設。基層門急診佔比78.79%,公立醫院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達63.37%。

立足兜底強基,提升鄉村醫療水平。規劃建設潮河、喻寺、雲龍、兆雅4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並確保在2025年達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建成3家社區醫院,“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准達標率90%、推薦標准達標率30%。合理配置村衛生室,由衛生院統一管理和績效考核,實現行政村達標村衛生室全覆蓋。

突出中醫特色,豐富中醫藥內涵建設。開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壯大縣域中醫服務“龍頭”,建成中醫重點專科省級1個、市級8個,培育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及骨干人才3名,省級優秀中藥人才及傳承創新發展先進個人3名、天府名醫1名。建強鎮村中醫服務網絡,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分別能開展6類10項、4類6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建成市級示范中醫館3個、中醫角2個,實現鎮村中醫藥服務場館全覆蓋。

聚焦能力提升 夯實服務質量的“基本功”

推行“上引+下沉”路徑,實現業務發展一體化。發揮縣級醫療機構承上啟下作用,向上通過醫聯體支援、專科聯盟合作等,加強臨床一線緊缺人才培養,加大專科學科帶頭人引進,開展新項目、新技術﹔向下積極推進醫共體建設,持續開展人才技術“雙下沉”,幫助基層醫療機構准確定位,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全縣共建設有醫聯體9個、專科聯盟19個、醫共體3個。

打造“重點+特色”專科,實現醫療服務優質化。以縣域疾病診療需求為導向、機構等級創建為抓手,強化提升診療服務能力,實施醫療服務“品質提升工程”,提升群眾滿意度。建成三級醫院2家、二級綜合醫院3家、二級婦幼保健和疾控機構各1家。建設省級重點專科4個、市級27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8個、基層臨床特色科室5個,縣人民醫院創成胸痛、卒中中心,有序推進創傷、婦兒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設。

建設“管理+業務”中心,實現質控管理同質化。在醫共體內設立“七大管理中心、六大業務中心”,對行政、業務、后勤、財務實行分類統一管理。完善“三監管”運行機制,通過信息平台數據分析,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實行全方位監管,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今年以來,共開展遠程會診21人次、遠程影像診斷1997人/次、遠程心電診斷3887人/次。

聚焦民生實事 畫好惠民利民的“同心圓”

持續實施全民健康工程。實施全民健康工程中,創新實施出生缺陷三級綜合預防、全民預防保健服務、宮頸癌三級綜合防治和安寧療護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為群眾提供最優質的健康服務。2022年,新生兒48種遺傳代謝疾病篩查率達99.50%,婚檢率達97.21%,免費宮頸癌HPV篩查任務完成率達87.33%,健康體檢29.67萬人。

健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統籌醫共體衛生資源,組建縣鎮村三級家簽約服務團隊95個。探索醫防融合新模式,以“兩病”管理為抓手,以醫療公衛“管理、服務和績效”三方融合為路徑,促進醫防融合。全縣簽約常住居民42.72萬人,簽約率達55.91%,簽約重點人群22.97萬人,簽約率達84.17%。

全面推進醫養結合項目。全縣20個鎮級醫療機構與轄區敬老院開展結對協作,開通綠色通道,實現資源整合,對失能、半失能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在雲龍中心衛生院啟動“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項目”,實現“一站多點、醫養融合”。(劉代全、曾佐然)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